□ 程芙蓉
今年10月14日,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旗下《知音号》进行了第1000场演出。自2017年5月20日公演以来,《知音号》接待游客65万人次,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如今,《知音号》已不只是一场演出,而是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一张品牌名片。
长江上流动的“城市记忆”
2017年,在武汉汉口江滩的一处码头,一艘以20世纪初民生公司“江华轮”为原型打造的蒸汽游轮“知音号”亮相。“知音号”正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剧场,也是长江上移动的“年代主题公园”。它配有极具浪漫情怀的城市记忆咖啡馆,还有船舱、酒吧、舞厅,漫步其中,仿若重回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17年5月20日,《知音号》正式公演,很快就刷新了人们对旅游演艺的认知——表演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上船之前就开始了:巨型钢结构码头复原了当年老式铆接工艺,码头上陈列着旧时画报招牌、绿色邮筒、古旧的黄包车,穿布衫、挎布袋的报童迎面而来,穿着旗袍或长衫的船客步履匆匆……从码头到趸船的路上,所有场景都是按照老照片复建,并用电影做旧工艺处理,商铺和摆设也是旧时风格,有着强烈的代入感。
人们上船后,“知音号”将开启航程,船上没有固定的演出舞台,但又到处是舞台:演员就在观众中间,有剃头的师傅、擦皮鞋的年轻人、卖香烟的小贩、搬行李的服务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会向你讲述“百态人生”。从3楼到1楼,每一层都是不同场景,或船舱、或舞池、或酒吧,重现着当年的故事。这些故事取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武汉,再现了老汉口市井百态与人物众生相,通过人物自述、对话表演或旁白加以演绎。
《知音号》导演樊跃表示,《知音号》旨在唤起人们对大武汉的城市记忆,以及人们心中久违的情感。这种流动性、浸入式的演出形式,让观众更有参与感,更能引起共鸣。许多游客了解了《知音号》的演出形式和场景布置后,纷纷穿上旗袍、长褂来“打卡”。因为讲述的是老汉口的故事,许多武汉人把“知音号”当做城市人文精神地标,年轻人在这里求婚、为爱人过生日,老年人则在这里找寻记忆。
“知音号”上,人们“沉浸”在武汉的“前世今生”中,3年来,观看《知音号》的游客越来越多,其中,外地游客从公演时的两成增加至六成,境外游客也有所增加。
英雄之城的精神新地标
今年4月8日,随着武汉江汉关的钟声敲响,长江之上的“知音号”拉响汽笛,宣告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回归:在历经76天艰苦卓绝的抗疫战斗后,武汉“重启”了!
在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实行社区封闭管理的两个多月里,“知音号”的100多名党员干部、演职人员全部下沉武汉市江岸社区一线,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广受好评。
4月27日,“知音号”复航,并举办首场致敬医护工作者的公益活动,助力生产生活恢复。五一期间,“知音号”又推出“长江光景体验游”产品,并举办武汉社区工作者免费游览活动。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不能观看演出,但当船行驶在长江上,看到长江两岸璀璨的灯光,感受到武汉的活力,百感交集,备受鼓舞。一位网友说,“看到‘知音号’再次起航,感受到了武汉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坚定和勇敢,看到了武汉人不怕困难、不服输的精神。”
6月24日,《知音号》正剧恢复演出。武汉市民张女士表示,“武汉‘重启’后,只要听到‘知音号’开航了、开演了的消息,看到‘知音号’在长江游弋,就觉得武汉正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了。”
《知音号》运营方、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康海钧表示,《知音号》是武汉的城市品牌,是武汉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肩负着一份使命和担当,他们将更加精心地编演剧目,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