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五年前,甘南就被列入必定要去的地方,并且在暑假前已开始筹划行程。由于一些原因当年没有成行,结果与甘南的结缘就一错再错。后面遇到众所周知的疫情,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连着三年没有因私出过京。终于,今年政策调整,防疫紧锁的大门打开,被压抑了长久的心彻底被激发起来。这个被惦记了五年的地方,瞬间就提上了暑期的行程中。与五年前相比,甘南已逐渐由小众成为热门的旅游地点。随着暑期的来临,甘南的游客数量大幅上涨。在网络平台上,经常看到甘南一些热门景点人满为患的视频。尤其是8月12日,甘南举办了盛大的庆祝州成立七十周年的活动。在群山环抱中,会场里旌旗飘扬、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还好,我们计划的本次行程从12号才开始。先放一段视频,穿越洛克之路,在靠近4000米垭口的山坡上安营扎寨,吃饭喝茶之际,拍摄了2个小时的延时。
基本原则关于自驾游,我一直坚持着四项基本原则: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行得好。吃得好就是不管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一定要尝试一些本地的特色美食。玩得好就是一定要体验当地独特的地貌地形或人文历史。睡得好就是不管行程时间长短或难易程度,一定要休息好睡个好觉。行得好就是自驾一定要保证路途安全,杜绝违章行为,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计划行程自驾出行,随心所欲,找了找网上的攻略,初步规划了大致的行程,但没有完全定死。每天都是根据当天游玩的情况,下午再确定落脚的地方和酒店。这样玩起来一是不累,在遇到合适的地方,可以多玩一会。二是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约束,放飞的是心境,愉悦的是自己的心情。对久居钢铁森林的都市人,跟大自然如此近距离的亲近,机会还是难得。毕竟高原的空气如此洁净,天空如此清澈。从北京出发,计划去程两天时间,在甘南玩七天,之后开拔西安。第一天初定中卫,第二天到夏河游甘加秘境,第三天游拉不楞寺,住甘南首府合作;第四天走洛克之路,住扎尕那;第五天走甘南小独库,去花湖;第六天去莲宝叶则;第七天去郎木寺;第八天机动;第九天进军西安。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最终的攻略和行程放在最后。准备工作由于这次自驾时间将创个人记录,另外甘南有部分道路是非铺装路,因此车辆是必须确保具备良好的状态。先对爱车进行了全面保养,加油呀,千万不要掉链子,祈祷她能陪伴我顺利的走完本次行程。新购充气泵、搭电器、拖车绳等应急物品,一通操作猛如虎,许久没有这样大肆采购车载用品了。由于是第一次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又购置氧气瓶和防高反药。剩余的就是常规操作,带够衣物、食物、露营装备、摄影器材、其他用品等等。准备工作快速有序的展开,基于现在强大的电商和物流,即使发现物品有缺失,下单后也会很快就收到。这次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等装车后,发现后备箱没有空间再装下无人机。这也是本次出游的遗憾,不过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为下次再有找了很好的借口。
说起甘南,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那都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最早听到时,第一感觉就是甘肃的南边,就跟秦岭以南的陕西叫陕南一样。甘南的地理位置确实在甘肃的东南,但甘肃的最南端却是陇南。甘南的全称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国一共有10个藏族自治州,分别分布在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相比较其他九个州,甘南显得特别的低调。近些年,一些户外、摄影爱好者的强力推介,以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宣传为此生必去的地方,才让甘南声名鹊起。相对于她的邻居四川的阿坝州,这里还宛如一个养在深闺的美女,少有人能见庐山真面目。美女对我等凡夫俗子,那是有巨大杀伤力的。这也大大激起了我探究的兴趣,为啥甘南的名气不如其他地方呢。做攻略的时候找了些资料,回来后对照游玩过程的所见所闻又查找了部分资料,这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理解甘南这位女神的美丽、多彩。让我先回到初中课堂,捡起已经还给老师的地理知识吧。(自己整图的水平太low,偷懒有些摘自网络上的图片,如星球研究所,如有版权要求,会删除的)
从行政区域上,甘南位于甘肃的东南,东部和北部分别接甘肃陇南和临夏,南邻四川阿坝州,西接青海黄南州、果洛州。
甘南下辖合作市1个市,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7个县,这次环线除了舟曲县,其他的一市六县都跑到了。
从地理位置上,甘南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结合部,从外形上甘南就像一个人的两只脚,正从第二阶梯迈向第一阶梯。
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两条山脉,横亘于中国东西疆域的昆仑山脉和秦岭山脉,在这里交汇,与南侧的岷山山脉,形成一个T字形的结构。再加上西南侧的青藏高原和东北侧的黄土高原,导致甘南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东部为高山峡谷区,人间仙境扎尕那就位于其中;中部为高原山地区,气候温和;西北部为山原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甘南形态多样的地形地貌,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文化。好吧,对不起地理老师了,我先逃逃课,准备开始这次神奇之旅,后面我还会时不时的走回课堂。
如果说甘南像双脚,从第二阶梯迈向第三阶梯。那我从北京出发,就是要连迈两个阶梯。只不过这个阶梯实在太大了,在日行千里的今天,还得需要两天才能赶到。这个阶梯也实在太高了,北京最高的为东灵山,海拔2303米,扔到平均海拔3000米的甘南,还有700米的高差。第一天的目标是从第三阶梯踏上第二阶梯,逼近第一阶梯,前进1100多公里,登高1500多米。远景是赶到兰州,近景是到中卫中宁一线,这样能给第二天多留出点时间,可以好好玩一玩。周五下班后,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开始装车,等折腾完已经晚上11点多。虽然已是立秋之后,但北京的天气依然炎热,想想到了海拔3000米的地方,就觉得凉快。哎,还是别臭美了,现在没到时候呢,已经后半夜依然酷暑难耐,打开空调,老老实实睡觉。一夜无话,早上六点半准时开拔。天气预报这两天路上的天气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多云转晴。刚出发北京还有些乌嘟嘟的,西边的天空不太透亮。随着一路向西,尤其是一头扎进太行山里,天空逐渐变得晴朗。云彩在朝阳的映射下,散发出迷人的色彩和形状。蓝天、白云配着音乐,让我们的心情异常愉悦,之后蓝天白云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整个行程。
天空逐渐放晴,就像掀开了一块窗帘。
晨雾聚集在山顶,道路延伸向前,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仙境。
鱼鳞状的云朵,与山顶的雾气相连,在蓝天和青山的衬托下,愈发仙气飘飘。
不知不觉,快九点了,高速上的车也多了起来。
中午,横穿在山西盆地中,气温越来越高。
前方到了宁武,17年曾经到访过芦芽山的万年冰洞。
同样的蓝天白云,却已经横跨黄河,翻越黄土高坡,下午六点,艳阳依旧高照。
高铁横跨高速公路,这些年西边的发展速度很快。2020年银川到西安的高铁才通。这条应该是银川到兰州的高铁,去年底刚刚全线贯通。
这个地方是沙丘岭,从名字就能看出原来都是戈壁沙漠。原先这里还有个停车区,叫沙海绿洲,六年前还在这里停车拍照。仅仅过了六年,这里就大大改观,满眼都是绿色,应该改名叫绿海沙洲了。这跟人们不断的防风治沙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近些年气候大环境的变化导致,西北地区的降水明显比前些年要多。气候的变化,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极端的天气,7月31日,北京突降暴雨就造成重大损失。
临近晚上,太阳依旧高挂在天空中。
再一次穿越吴忠的风车森林,虽然是第二次相识,但还是感到震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生产国,中国还在不断的扩大规模,从陆地走向海洋。
接近七点半了,决定今天入住中宁——中国枸杞之乡。
晚上从酒店出来,仰望天空全是星星。明显感觉温度低了,加外套。
今天本来要去夏河游玩两天,然后过合作市走洛克之路。不过昨晚查了近期的天气预报,发现原定走洛克之路的那天有雨。于是赶紧调整行程,将后面计划提前,遂先奔合作市。
中宁比北京约晚1个小时时差,早起也就八点多出发,照例的蓝天白云。
沿高速向西,这边沙漠化比较明显,远处的山上也都是低矮的灌木,明显跟昨天傍晚吴忠沿途看到的不同。
除了风电,沿途还有很多光伏发电,这里的日照时间长,估计常年在3000小时以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也是中国。
今天的路程不到600公里,路上的车也不多,相对比较轻松。看到兰州的牌子,想想牛肉面,不由得暗自流口水。
西北的辽阔,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道路笔直,延伸向前,直插天空。
乌玛高速沿途突然看到大片的向日葵,在这漫漫黄沙之上,别有一番味道,只不过我怎么看着向日葵不都是朝着太阳。
临近中午经过兰州,导航显示有两条路,一条走高速距离远几十公里,另一条走省道感觉要翻山,走高速时间快些。能省还是省点,于是选择省道折达公路。没想到这条公路车辆很多,大车小车塞满了道路,感觉是一条旅游公路,黄河一直伴随着我们。山路弯弯,起起伏伏,猛地就走上一座大桥,定睛一看,原来是刘家峡大桥。
越过大桥,路边有一个停车场,停了不少车。虽然刘家峡没在自己的计划中,既然误打误撞的碰面了,这也是缘分呀,有缘千里来相会么。半山腰修有观景栈道,可以俯瞰刘家峡水库,右手边还有水上乐园。不过对于我等常年在黄河下游的游民,哪见过这样的黄河,在天空映衬得瓦蓝瓦蓝的黄河水,大大颠覆了我对黄河的认知。这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跑到黄河的上游。在后面的几天里,我们还会横跨黄河和她的支流,感受母亲河的壮美。古人云游山玩水,应该就是这样的体验,不过那时更原始,风景更美。
栈道的外边,一溜的美食摊。午饭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找了这家,广告牌从左到右依次点了遍,那时间真是土豪的气息十足,只不过省下的油费、高速费又给找补回来了。一边吃,一边欣赏着黄河美景,实话实说味道一般,但景色宜人。已是中午一点多,烈日高照,但在阴凉底下,小风吹着还是略有凉意。
刘家峡大桥是座斜拉索桥,上面的几个大字不知道是不是教员的题字。大桥横跨两山之间,下面奔流的是黄河。据摊主说,桥两边有上山的栈道,能全揽大桥和水库风光。只不过因时间原因,没有再往山上探索。
停车场入口处的牌子,介绍黄河三峡。看着介绍,但我脑海里总浮现出《射雕英雄传》中的黄河四鬼,这四人是黄河帮人,“鬼门龙王”沙通天的徒弟。他们武功不高,绰号倒是响亮,各种事迹想想都觉得好笑。黄河三峡对黄河四鬼,一个自然风光,一个虚构人物,三对四,峡对鬼,倒也相映成趣。
过了大桥前行,看到公路边的老虎嘴水电厂。甘肃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并存,没有几个省能像甘肃一样。
延折达公路前行,穿过临夏县,又走回乌玛高速,道路两边的景色也变得明显不同。
沿路海拔逐渐攀升,穿过隧道,眼前豁然开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的那样,“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终于走进今天的目的地——合作市,我们直奔景点-米拉日巴佛阁。已是下午四点,但下车来明显感觉到强烈的紫外线,阳光异常刺眼。不由得把墨镜、太阳帽都戴好,皮肤衣穿好,看了看周边,是游客的标配么。这里海拔2800多米,已经创造了自己登高的新记录,这个记录在后面的几天里还被不断的刷新。不像生活和工作,这记录刷新的快感,给了我极大的成就感。想想自己已经踏上了第一阶梯,不由得意气风发,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向米拉日巴佛阁。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南州首府合作市北,为藏传佛教白教的代表建筑,外观宏伟,色彩浓烈,内部金碧辉煌,绘满了壁画,阁外设有转经筒。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WG”。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要的寺院。
藏传佛教的寺庙里,白塔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尤其是在高原的蓝天下,特别的出片。它是佛法的象征和信仰,同时蕴涵着藏民对生命、自然的认知和理解以及精神寄托。
佛阁近观高大宏伟,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四角设有转经筒,飞檐上同样设有动物,因距离远有些看不清。正面悬挂的经幡,红色围墙,这些都有明确的寓意,只不过我看不懂而已。围墙上矗立着白塔,下面有几个藏民正顺时针转圈,能远远的听到他们轻声念经的声音。游客反着走向佛阁的大门。
围墙一角,看着图案是雪莲的形状,屋檐下挂着金色的经幡,闪闪发光,绚丽高贵。
围墙是用花岗岩砌筑而成,坚固整齐。围墙外的空地上,鸽子悠闲的踱着方步。
米拉日巴佛阁是安多合作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佛阁的介绍。当时看到安多,一直不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后来在拉不楞寺,跟寺里的僧人导游和周边游客请教,才知道藏区按方言和区域划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藏区。藏区有典:“法域卫藏,人域康巴,马域安多“。卫藏主要在西藏本土,以宗教为兴盛,藏区的核心区域;康巴是卫藏以东昌都、川西、云南部分地区,康巴人高大英俊;安多即卫藏、康巴以外的区域,即四川阿坝、甘肃甘南、青海除玉树之外的藏区,这里具有广袤的草原,是藏区的牧区。对照地形山川图,就发现区分这三个区域,实际有其内在原因和必然性。卫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青藏高原上,自古就自成体系,鲜有与外界沟通交流,自从吐蕃建立统一西藏后,才形成政教合一的强大政权。没错,就是那位松赞干布的业绩,唐朝文成公主与之通婚。这里必然成为藏区的权力、宗教核心。康巴位于横断山脉区域,这里高山林立,江河纵流。中国其他区域的山川基本上以东西走向为主,这里却承南北走向。这也导致了东西交通极为不便,但顺着河谷,南北可以很方便开展各种贸易、沟通。此区域靠近卫藏,同时也靠近中原,属于汉藏文化融合区域。安多位于黄河、长江上游的高原,地势平坦,水草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这里又在河西走廊的南边,历史上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深受西域其他民族的影响。尤其是蒙古族崛起之后,从萨满教改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更是推动了藏传佛教的传播,拉不楞寺就是黄教的六大寺庙之一。
米拉日巴佛阁是“外不见木,内不见石”,整体以红色为主,金色和白色为辅装饰,庄严肃穆。这个视角是参照的某个宣传资料的上照的,九层高的佛阁,仰视之下确实震撼。除了不让照相、脱帽等要求外,这里还有特殊的地方,即每名游客进入佛阁需脱鞋。一层的大门口,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子。我想万一有脚臭的游客进入,是否对神灵大大的不敬。佛阁内全是木制结构,已经被人们踩得发亮。内部挂满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著名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壁画,可惜对于佛教的知识知之甚少,看不甚懂。蹭了一个导游,据她介绍米拉日巴尊者是一名传奇人物,他终生不建庙、不集僧众,只是做个游方行者,行为怪异,嬉戏众生,以苦修宣扬佛法教义。米拉日巴尊者相当于汉地佛教中的济公活佛。“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斯人已去,只留传说在人间。
佛阁出来,再一次回望。
安多寺外长长的转经长廊,供藏民祈祷祝福,这也是藏传佛教寺庙的标准建筑。从这个视角看长廊很长,等到夏河的拉不楞寺时,会见到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藏区的第一顿,遵循儿子的意见,以牛肉面开始。合作虽然是甘南的首府,但名气远不如其他区域的名头响亮。如果之前有人跟我说合作市,我估计自己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然而走在这个城市干净的街道上,看着穿着藏服的居民在身边走过,才真正意识到我到了藏区。有很多人不会讲汉语,但当你跟他们对话时,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这笑容让人温暖。我想这就是藏传佛教带给人们的改变,带给藏民们坚定的信仰,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能从容面对。我很想像他们一样,拥有这份平静,带给人们笑容。小结:米拉日巴佛阁推荐指数3颗星,最主要这里不是原来的历史建筑,属于现代复原版。隆胸做得再好也是假的,坚决支持原生态。
洛克之路全长105公里,北起卓尼县扎古录,南至迭部县扎尕那。它是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于1925年选择的科考路线,以道路艰险和风景绝美而闻名于世。洛克之路是248国道的一部分,其中有80多公里的非铺装路,平均海拔近4000米。它穿越了迭山最高、最险的山峰,森林、草原、河流、石壁交相辉映。洛克说到:“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这里成了甘南州的招牌名片,也是吸引我想来甘南的最主要原因。洛克当年是依靠步行开展科考的,而100年后,这里也成为户外徒步的一条经典路线。不过七八年前的一条小众路线,已经茁壮成长为此生必驾之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此生必驾真是害死人,318落下此生必驾的名头后堵车,洛克之路也同样。我想,一条非铺装路,平均海拔近4000米,其中大部分区域没有手机信号,居然会堵车,鬼才会相信。然而现实是魔幻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为了能避开大部队的车队,不到六点半,我们就从合作市出发了。
出发时天才蒙蒙亮,马路上见不到人和车。走出不大的市区,两边青山滴翠,远方的山峰晨雾缭绕。这条道路是从合作市到卓尼县,右边的高架是正在修建的高速路。等到高速通车了,这里会更加拥堵。
随着道路前行,山区的雾气越来越重。两边的山峰不甚高大,山势平缓。
能见度急剧下降,雾气越来越重,也就能看几十米的距离,周围的山峰、绿树、村庄隐身了。
在大雾中穿行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第一个观景台-红山口观景台。
藏王没有搞清楚是谁,秘境如果一直是雾气沼沼,就是啥也看不清呢,总不能变成雾里看花之游吧。
匆匆看了看这个地图,卓尼县的旅游景点分布图,最左边的就是洛克之路。原来要走的洛克之路是在车巴沟景区,在国内只要烙上景区的标记,那就意味着需要你掏钱了。从扎尕那到扎古录需要缴纳门票,而反向则不需要,这也是我选择起点为扎古录的原因。与之平行的还有几条沟,其中卡车沟和拉力沟名字比较有意思。最右边的大峪沟没有细看,这个也没在行程计划中。没想到的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让我在最后一天,专门去结识了她。最下面的迭山横雪,只是在入住扎尕那后,翻出照片来才看到。大部分人知道秦岭,有些人还知道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原先我也一直认为秦岭主峰就是太白山,其实这只是狭义的秦岭。广义的秦岭要长的多,西起甘肃迭山,与昆仑山相接,东至大别山延伸到安徽,绵延1600多公里。迭山的最高峰为措美峰,海拔4920米,这才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措美峰周边还有不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都比太白峰高出不少。
回看观景台背靠的山峰,完全被笼罩在云雾之中。红山口因土壤是红色而得名。
从这个路口往右拐,就开往扎古录,云雾慢慢散去,都堆积在山顶。
山坡上金黄的青稞和绿色的青稞交织在一起。
这边的山势更加高大,在雾气的映衬下,青山更青。
雾气逐渐消失,已经能看到远处的山峰了。来的早就是好,路上没有什么车。
洛克之路,人为修剪成这个指示牌。
穿过扎古录镇,在路边看到了五彩的玛尼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天色放晴,天空洁净,颜色就跟假的一样。
早上的8点40,已经有个别车超过我,不过路上还是很安静。前面的云雾已经散去,露出蓝天,阳光斜斜的照在山谷中。
回望来路,还有薄薄的轻雾游荡在山尖。
路过网红藏寨-尼巴村,道路狭窄。
尼巴村的牌楼,建筑显得比较新,像是新粉刷过。
马上要出村了,眼前是一片小山谷,右边的山坡上一排排的藏式建筑,全部是木制而成,下面是几根木头支撑。本来已经开过,见到这特殊的风景,不仅又倒车回来。路边停车一辆甘肃兰州的车,一会又有一辆西安的摩托车驻车。大家欣赏这安详和宁静,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轻柔起来。
青稞已经泛黄,路边的黄花有淡淡的清香,树顶的小鸟欢快的歌唱。
驻足的一会功夫,从身边开过去不少车,赶紧开车上路,再往前走不远,就进入了非铺装路,前车走后,尘土飞扬,看不清道路。
清晨的山谷被前行的车辆叫醒,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拐过数湾,旁边多了一条小河。
河边的黄花开得正盛。
河的对岸还有户人家。
河水清澈,流水潺潺,顺河远望,石山林立。
房屋前的空地上,立着一个篮球架,在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这里仿佛显示着与外界的关联。
像是一个灶台,下面是焚烧的痕迹
右手边高点的房子是住人的,左手边低矮的房子是牛圈、羊圈。两位藏族妇女牵着羊,走了过来,见到我微笑着,我也报以微笑。
儿子上车后就接着睡,到现在才醒。在河边找角度拍摄,有模有样的。
这就是今天要翻越的石山,地势比我停车的河边明显高出很多,目测得有1000多米。
牛圈的顶上长满小草,它也远眺前面的石山。
一路爬升,道路狭窄。据说这道路已经修整过,但还是有不少炮弹坑,前两天下过雨,个别路段还是比较湿滑。回看来时的道路,可以看到有很多车在行驶。因道路太窄,更因为车辆通过后扬起大大的尘土,一路只是缓行而无法下车欣赏。
山路不断攀升,绕过一山又一山。
快到山顶,路边有一块圈起的地方,营地里看不到什么设施,但是卫生间确实必须的,这一路上没有别的设施,啥都没有,一元一次倒也不贵。
经幡飘扬,这里已是3800多米高了。
玛尼堆也是一人多高。
翻到一个垭口,好像是开上来这段路上的最高点。
远望群山,山势绵延到天边。
垭口的另一侧就是石山,怪石嶙峋。
临近中午,这里堵车了。由于大家都停在路边,到经幡这里拍照打卡,导致无法错车。
对面的石壁林立,直插蓝天。
也有这样的圆形山顶,裸露白色的沙石。
翻过刚才的垭口,下行一段后,又开始攀升,清楚的看到道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前面又是一个垭口,下面是一大块高原草甸,有十几头牛在悠然的吃草。已经中午一点多了,在这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我弟在出发前给了一个天幕,但搭了半天都没成功。但靠着车里的雨伞,也算抵挡了强烈的紫外线。风吹云动,云卷山峰,牛羊吃草,溪水潺潺。洛克说的太对了,这里就是壮丽的仙境,我想一直在这里呆下去。
午餐完毕,继续在这里静静的体验,喝茶欣赏着周边的景色,前面的延时就是这段时间拍摄的。视频中展开户外装备吃饭的是从陕西来的一家人,他们刚去完大峪沟,极力向我们推荐。我决定增加大峪沟的行程,最后证明这是正确的决定。
快5点了,在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坐了三个多小时,我们几个居然没有啥高原反应。而昨天在合作,晚上我就有些头疼,也许是这景色让我们忘记了一切。 还是开拔吧。
峰回路转,陡峭的石壁指引着我们前往扎尕那。现在看着前车扬起的尘土,都带有一丝仙气。
一路急速下降,最远处的山峰就是刚刚翻越的最高处。
在这个观景台,可以远眺扎尕那的石壁。
见到每一个山峰,都想驻足,手机拍摄根本停不下来
再来一张
拍到了一张网红照,大家来点点赞呢。
终于见到被称为人间仙境的扎尕那,山坡上的藏族村寨依稀可见。
进村。洛克之路: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景。
小结:洛克之路推荐指数5颗星。风景绝美,森林、草甸、溪流、高山。一年四季风光各不相同。中途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露营一晚,会欣赏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扎尕那位于甘南迭部县益洼乡,它南下到迭部县城也就三十多公里,藏语的意思是石匣子。传说涅甘达娃山神,途径此地,被矗立的群山挡住。他深处拇指轻轻一按,造就了迭部,于是他就居住于扎尕那,让他的子民也诞生于此,繁衍生息。扎尕那四周群山环绕,拥有怪石嶙峋的山峰,原始的森林,幽深的峡谷,清澈的河流,山峰总是被云雾包围,更有世外桃源般的藏寨,原始的田园风光。“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河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约瑟夫.洛克说。在一百多年前,中国还极少有人到中国的西部来进行探险,所以基本上是国外的探险家发现和推荐到西方世界。扎尕那被《国家地理》评为此生必去的地方,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在这些宣传引导下,现在越来越多拥有探险精神的国人,蜂拥而至。扎尕那有四个村落,依山势修建,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连接起它们。道路狭窄,大部分路段只能开两辆小车。我们定的民宿在业日村,是排第三高的村落。从最高的村落到民宿也就三公里左右,居然开了近25分钟,堪比北京了。在洛克之路上遇到堵车,那是因为到山顶大部分游客在路边停车导致的,也就短短的一段。而进入扎尕那后,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景象。道路两边的村寨,全部被改造成民宿、餐饮,个别稍微宽敞的位置全部变成停车场。我们到的时候正值傍晚,好多游客步行、开车到最高的观景台,欣赏落日余晖下的石壁。游客和车辆将不宽的道路填满了,甚至有个别游客将车停到路边,更加剧了拥堵。这哪是世外桃源,这不是北京的三里屯、成都的太古里么。杀到定好的民宿,这才发现位置真的不错,极力推荐给大家。民宿有两层,第三层是一个露天的大平台。在房间里能欣赏到石壁风光,平台上视野更开阔,拍照的绝佳位置。人间仙境那是在洛克到来的时候,或者说十几年前还可以称得上这个名号。但扎尕那给我的印象,已变得很世俗。原本计划这里感觉好的话,还想去峡谷徒步探险,多呆个一天,现在只想休息一晚,去下一个地点。
入住的酒店,有宽大的窗户,可以在房间内就欣赏到石壁风光。整个房间都是藏族风格,特别在飘窗上安排了茶几,放置了茶具,调性十足。
藏族村寨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远处的石壁光滑耸立,近处的石壁还长有绿植,遥相呼应。
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灰色,像打翻了调色盘。
石山矗立,俯视着脚下的村落和人们。
夜晚的扎尕那,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晚上遛弯,看了这边的导游图,扎尕那的地貌由峡谷地貌、冰川地貌等组成,山峰高耸,峡谷陡峭。
清晨,云雾笼罩在神山之上,穿着外套还仍然觉得丝丝寒意。
整个扎尕那还沉浸在睡梦之中。
阳光还未出现,与傍晚的景象大不相同,这时的扎尕那安静又平和。
大自然是神奇的画师,云雾在山头快速的变幻,呈现绚丽、多彩的图案。
十点多,我们离开酒店驱车往下行,回看昨晚入住的业日村,云雾依然浓重,久久不散。
看看导航的道路,双向飘红,短短一公里,实际走了一刻钟。
下面游客中心的停车场早就停满了,从迭部方向来的车队排了足足2公里。在我们下山的过程中,沿途还看到车辆源源不断的往扎尕那赶。
这两天在经过村落时,总能看到用木头搭建的架子,当时不知道是干啥的,这回看到原来是藏民晾晒青稞。扎尕那,上帝的伊甸园
小结:扎尕那推荐指数4颗星。经过多年的开发,扎尕那已经是甘南最著名的景点,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然而蜂拥而至的大量游客,又大大的超出了现有的接待能力。大自然的壮美风光仍在,但想在这里寻找洛克眼中的世外桃源,那是肯定体验不到。扎尕那的云雾石山,实际洛克之路上同样能看到,需要早起或者露营去欣赏。只不过作为甘南的头牌,扎尕那又是必须要来的。如果要来,最好避开人员多的时间早到。
计划下一个景点是花湖,花湖已经是在在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境内。本次规划的环线跟网上的攻略有所不同,其他的环线去的如夏河、郎木寺、扎尕那、合作等地,基本上在甘南或者甘南边上。虽然我打着甘南环线的旗号,但实际上还深入四川阿坝州,在阿坝州绕了一大圈后再兜回甘南。从扎尕那到花湖,可以先走248国道向南然后右拐向西,快到郎木寺再向南转到213国道。另外还有一条就是走248国道后转向550乡道,这也号称小独库。独库公路位于新疆,是217国道,横穿天山,连接起南疆和北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条公路。因景色怡人、风光壮美,被称作此生必驾。咦,这词怎么这么熟悉,感觉已经用烂了。中国以美食著称,并且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跟天一样说明吃是多么的重要。别的方面暂且不提,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有强烈的自豪感,不是说搞歧视,但可毫不留情的鄙视国外的餐饮。然而在各种攻略、游记中,却罕见此生必吃的说法。比如说到了帝都,烤鸭是此生必吃;到了成都,麻婆豆腐是此生必吃;到了杭州,叫花鸡是此生必吃。此生必驾、此生必去的说法,倒是不断的出现,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大概是电商太强大了,管你是哪里的美食,只要动动手指,没有搞不到的。中国地域辽阔,地貌众多,你让某东、某宝给你发了雪山、沙漠啥的,估计他就抓瞎。也许就跟洛克之路的路牌上写的一样:“自由的风里,答案在路上”。经历了昨天扎尕那的喧闹,迫切需要寻找一个能静下心来体验的自然风光。既然号称小独库,那高山、峡谷、森林、河流、草甸等要素,应该是应有尽有。另外这里的道路狭窄,只能小车通过,知道的人不多,属于相对小众的路线,小独库真的符合。如果导航用驾车模式,那是导不出来小独库,需要分段导航。先从扎尕那导航到铁布镇,然后再从铁布镇导航到花湖。从铁布镇到花湖,需用骑行或者步行模式导航,这就是小独库公路。
248国道西行一段距离后,跨过白龙江(这里已经是长江流域,翻过洛克之路的光盖山,就是跨越了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左转掉头就扎进铁布镇,道路不是很宽。铁布镇归若尔盖管辖,海拔大概2300多米。
镇上的道路上经常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这不一头牛与我错车而过。
还是这位守法,在人行道上悠闲的溜达。
这里好像是热盖村,小桥流水,在桥头有一个饭店,圈出一大块草坪,草坪上放有桌椅。明显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湿润、植被茂密,青稞黄的面积也大。乌云密布,时刻准备着往下倒水。
继续前行,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导航显示左转,路边有个路障挂个施工道路的牌子。我和一辆陕西的车辆都在这犹豫了一下,不知是该直行还是左转,最终还是按照导航前行。这边山谷更加狭窄,这条路也更窄,但还好都是水泥路。忽然开过一个小桥,发现有几辆车停着,几个人在溪水边游玩。
小河不宽,岸边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山坡上的绿树长得郁郁葱葱,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爬升的一段,回头看已经在半山腰了,乌云追着我们。
小河中的玛尼堆,应该是游人堆放的。
这种小花长在枝头,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不知叫啥名字。
这块石头黑白相间,纹理清晰。
到了崩巴村,这是这条路上最后一个村庄。广场上坐着几名藏族妇女,看来男人们都出去干活了。山势见高,除了开垦的梯田,上面的山头也露出像洛克之路的石头。
藏族村落的颜色总是如此的多彩,门上是不是挂的唐卡。
村头还有石头堆砌的。
白塔供村民们念经和祈祷。
再往上走,山势陡峭起来,道路更加狭窄。虽然两边的原始森林茂密,但在雨水的冲刷下,还是有不少路段存在滑坡。这里明显清理过,以便车辆通行。
山路崎岖,云山雾罩。
原来这条路叫热崖路,指示的里程已经看不清了。
道路狭窄,前方要穿过一个山门。如果错车,得有车开下路肩。
穿过一堆的石壁,眼前突然开朗了不少。这里是一片大的山谷,谷底和山坡上数不清的牦牛。
石壁高耸,牦牛悠闲。在石壁的顶上,牧民们拉起了经幡,祈祷着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开到现在,一直在峡谷里。前方看到道路弯曲,要翻越一个垭口。
黑、白、灰、黄,牦牛居然也有好几种颜色,它们实在是太悠闲了,根本顾不上搭理不停照相的我们。
这里的高山草甸,海拔已是3300多米,两边的石壁簇拥下,显得威武壮观。
这边的牦牛真的很忙,都低着头吃草,没有人跟你们抢,别着急。
这里海拔高,山坡上长满绿草,山脚小长有低矮的灌木。
温度真的很低,只有十来度,再加上阴天,穿得这么厚还觉得凉。平时不喜欢照相的儿子,因为看到的美景,也是破天荒的合影了。
因为我站在一块石头上,显得比他高了。于是再调整下位置,为了比个儿子难得站得笔直。
爬升快到顶了,回看两山石壁像两扇大门。
山路弯弯,一直攀升,快到垭口最高点了。
云雾缭绕,翻滚涌动,千姿百态。
翻过垭口,眼前豁然开朗,大片的草原,两边是圆圆的山包,像是绿色的馒头。
道路宽阔,视野极佳,能远远的看清楚道路上的车辆。
道路两边全是黄色的小花,乌云还在头上笼罩着,但在天边,依稀能看到蓝天了。
从狭窄的峡谷中穿行了半天,来到这一大片草原上,场景切换得太快,眼睛已经看不过来。天苍苍野茫茫,青山绵延,乌云滚滚。
草原上成群的牦牛,紧靠在路边。笔直的公路,会给司机以错觉,导致车速过快。面对会突然横穿马路的牦牛,很容易导致车祸。这里开车,只要见到远处有牛羊,一定要万分小心,减速慢行。
这里到处见到成群的牛羊,牦牛群和羊群倒是各自组团,互不掺乎。
就在这草原上奔驰着,前面看到道路的被一扇大铁门挡住了去路。从马路上开上边上的土路,绕过去又是一片天地。门背后是一个大停车场,停满了车辆,路边也停满了车辆。刚才一路上没有什么车辆,猛地见到这么多车,人间烟火又回来了。心想这是哪里呢,抬头一看原来到了花湖景区。小独库的沿途风光视频
小结:小独库公路推荐指数5颗星。道路条件要比洛克之路好太多了,全部是水泥路面,小轿车可毫无困难的通过。短短的50多公里距离内,拥有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河流溪水、藏族村寨等景观要素。海拔从铁布镇的2300多米,攀升到花湖的3500多米,可欣赏到多样化的垂直地貌植被。最主要的是还属于小众路线,穿越的车辆非常少。洛克之路和小独库公路结合穿越,小轿车可以平趟全部的道路,丝毫没有压力。这样可以把甘南最主要的自然风景、地形地貌全部囊入怀中。
在路边好不容易找了地停车,刚下车,后面一辆陕西车辆前来求救,没电打不着。哎呦,买的东西终于用上了,赶紧翻出搭电宝,说你们自己看说明书用吧。这一趟小独库,跑了快5个小时,说完立马拉着儿子去卫生间打卡。我们都觉得这里人太多了,另外高原上的湖泊,进到景区能看到的跟路上看的差别不大。既然花湖已经打卡成功了,那就改变计划去下一个点-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出来右拐,就上了国道,眼前一马平川,视野开阔。天空逐渐变晴,云彩就像锅盖盖在草原上,盖在突起的山包上。这里的山普遍不高,山包圆滑,被青草覆盖,间或有些灌木。这里就是中国第二大草原——若尔盖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而得名。若尔盖草原平均海报3500多米,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主要以四川阿坝州为主,同时还包括甘肃玛曲、碌曲县和青海久治县,属于丘状高原。如果不看手机上的海拔高度,你会觉得自己在内蒙古草原,但这里比内蒙高了约2000米。但这里跟内蒙古草原又大不一样,它的四周是阿尼玛卿山、岷山等海拔在四五千米的高山,更像是一个高原盆地,汇集了四周群山的冰雪融水和雨水,若尔盖草原湿地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中国的第一大草原是内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但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而言,却远远不如若尔盖草原。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从青藏高原汇集涓涓细流,已形成一定规模,进入若尔盖草原后,获得上游地区最重要的补充,在这里黄河获得了约30%的水源。这时天空越来越晴,在蓝天白云之下,穿行于青山绿草之间,每个人的心都随之飞扬。真恨不得能马上拥有一辆L3级别的自动驾驶的车辆,这样就能解放双手拍照、录像,让这景色深深的映入眼帘和记忆中。让心再放飞一会吧。
花湖位于阿坝州的最北边,我们将延U13县道南下。按照计划,会再阿坝州绕上一圈,从西北出川进入青海。这两天都会在若尔盖草原上疾驰。
道路笔直,鱼鳞状的云彩中间洒下缕缕阳光。远处的汽车好像静止不动。
超车的视野极佳,其实大家的车速都很快,错车时感觉汽车也被带着晃了晃。
草原的云彩变幻莫测,这边已是彻底放晴。
在小独库,牛羊遍布山野。这里已是用栏杆围上,估计是给牧民划分的草场,另外也会防止牛羊随意的横穿马路。
云层压得很低,在山头上翻滚着,跳跃着。
路过一户牧民家,这里每张照片都能成为养眼的桌面。
远处有两个帐篷,估计是牧民放牧时休息用的。
太阳躲在云层之后,有些害羞的样子。
兜兜转转,绕过一个山包,眼前又是一大片草原。
后面的石山,依稀可见。望山跑死马,这要开过去得几十里地呢。
在一个停车区休息,后视镜和外面的景色浑然天成。
继续前行,前面的云层逐渐厚重起来。
是游客么,在草原中搭起天幕,悠悠然。
辽阔是这里的主题词,天地相连。
阳光透过云彩,洒下片片光影,守护着这片土地。
有几匹马在路边吃草,应是牧民供游客骑马用的。
草原上的弯道也不少,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看到黄河了,在若尔盖草原上,黄河也显得婀娜了起来。
弯弯曲曲的黄河,我们是逆流而上,前面就要到一个观景台。若尔盖草原,辽阔天地,风景永远在路上。
小结:若尔盖草原推荐指数4颗星。高原上的湿地,涵养了大量水草,也给野生的动物留下充足的食物,同时也是动物迁徙的歇脚点。夏季的草原气候宜人,鲜花盛开,草长莺飞。不过个人觉得,不一定要进景区,因为跟景区外看到的内容差不多。带上望远镜,可以更好的观鸟,这里有天鹅、斑头雁等鸟类,不过我是没有看到。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与白河相遇后,拐了一个大弯。藏语成河为曲,九曲实际上藏族人民对黄河上游不同河段的称呼。玛曲在藏语里就是黄河,甘肃玛曲县也是黄河流域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县城。在若尔盖湿地上,黄河汇集了众多溪水和支流,终于成长为一条世界级的大河。这里水草丰美,牛羊点点,水鸟翔集,河道弯曲。日出和日落的时候,黄河的水面波光粼粼,蜿蜒而行,气吞万里,气度非凡。
黄河第一湾折返点-洛华湾,这里地势平坦。黄河在这里变向,从向东南方向折向西北方向,拐了180度的大弯。标志石柱前全是照相的人,根本等不到空闲的时候。
观景台上有个关于黄河介绍的资料,能让我跟全面的了解黄河。这次出行,在晋陕边界跨过黄河,在刘家峡附近沿黄河逆流上行,这次在唐克又与她相见。
仔细看看黄河拐弯的地方,实际上这个弯很大。黄河从扎陵湖、鄂陵湖出来,本来是要一路向东,结果一头撞向阿尼玛卿山,被迫向东南向流去。到了四川境内,受到岷山的阻挡,来了个180度的大拐弯,绕过阿尼玛卿山奔向西北,杀出了四川。现在还有甘肃玛曲和四川唐克对第一湾的之争,按照上帝视角来看,这个弯足足得有几百公里长,玛曲和唐克实际上都在这个大弯里。只不过在旅游的宣传上,唐克拔得头筹了。
黄河上游来的方向,在夕阳照射下,水波粼粼。
黄河的对岸就是甘肃玛曲,过两天就会转到那里了。
这样的一个大弯,实际上在黄河的不同地方都有,比如晋陕边界的老牛湾等等。
离开洛华湾前行,路边有索仓寺,属于藏传佛教之格鲁派。
我们没有停车,匆匆照了一下继续赶路。
终于到了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了,这里的停车场有两个,一个靠上山索道,另一个靠下山的栈道,两者相距有个约600多米。这是在索道入口前,看到的黄河。
刚才在路上还是蓝天白云,这边看起来阴了不少,太阳奋力在厚厚的云层中洒下道道光芒。
索道到顶了,一共有15级分段的索道,视野所及之处,能看到黄河的曲折。
海拔3610米,又是新的登高记录。
远处的云层堆积着大量的水汽,那边已经开始下雨了。
这边的观景台和栈道以周边的群山为名,可俯瞰黄河九曲的婀娜多姿。
巴颜喀拉台是法螺形状,共分三层,每层都有不少游客,尤其是左侧能欣赏黄河方向的平台挤满游客。
这个方向的云彩稀少,依旧是晴天。
整个栈道的游览图,原来白河在这里与黄河交汇。
乌云密布,一会的工夫,黑压压的扑将过来。
远处的雨下得很大,风吹过来很冷。
赶紧下山,虽然在海拔3600多米高的地方,但害怕挨浇,还是硬着头皮,快速往下跑。
阴阳交汇,晴雨两重天。
忙里偷闲,能多拍点是点。即使这样小跑,没到停车场时雨还是哗哗泼下来,衣服都被浇湿了。在高原地区,最怕的就是着凉感冒,之前看得攻略上都这么说。上车就打开暖风,因为跑下来的其实身体上倒不冷。上山时没有想到下雨,准备的雨披啥都没有用上,这也不能让雨披在后备箱里睡大觉呀。用上,一定要用上,下次一定要在背包里放上雨披,有备无患么。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第二天还真用上了。
天已完全黑了,从第一湾到唐克镇,沿途全是游客的汽车。大雨瓢泼,车外的温度降到了11度。我想到下山时还有游客往山上走,即使带伞了,这么大的雨也会浇湿。抵御寒冷的最好办法,就是吃一顿热乎乎的羊肉火锅。沿黄河逆流而上,追寻母亲河的踪迹,体验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暴风骤雨。
小结:黄河九曲第一湾推荐指数3颗星。这里本来就是一个纯自然的景观,观景台就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山坡上,只不过这个角度能更好的欣赏到黄白交汇及九曲黄河。这是我们甘南之游的第一次门票消费,但如果你有无人机,那大可不必上去。安排合理的话,应该是早上日出或者日落时赶到这里,能欣赏到更加多彩的黄河。当然如果不想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跟草原的雨有太亲密的接触,那还是老老实实的背上雨具。
在美味火锅的强烈刺激下,又动了邪念,开始瞎琢磨下一个地点。按照原计划,今天的目标只有一个-莲宝叶则。但是已经登上了青藏高原,见识了高山、高原、湖水,峡谷,突然冒出了想去看看冰川的念头。从唐克出发最近的冰川为达古冰川,大约220多公里。但去莲宝叶则需向西南,而达古冰川向东南,两个方向,要看冰川等于在阿坝州中部又绕了一圈,比较耽误时间。另外咱这次是打着甘南大环线的旗号,结果在四川转一大圈,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纠结来纠结去,最终还是放弃了看冰川,等下一次川西环线再看机会吧。莲宝叶则景区位于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属巴颜喀拉山南段支脉,为安多藏区众神山之首,素有“蜀山之源 昆仑天梯”的称号。莲宝叶则的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以奇峰异石、冰川遗迹、雪山湖泊、瀑布溪流著称。周围湖泊众多,去莲宝叶则的路上依次有几个湖泊,而最高的就是扎尕尔措.扎尕尔是白色岩石的意思,白色代表圣洁、吉祥,因此扎尕尔措意为圣洁之湖。莲宝叶则地区是格萨尔王征战的古战场,至今还传扬着许多格萨尔王故事。她既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奇峰异石,更是充满神秘气息、令人无限遐想的魔幻世界。前两天在甘南环线上,被应接不暇的美景狂轰滥炸,莲宝叶则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昨天傍晚的一场雨,到后半夜才逐渐停。早起出发时,天气还是阴沉沉的,草原上弯弯曲曲的河水也涨了不少。
山坡上的出现了滑坡,露出黄色的泥土,像是一块巨大的伤疤。蓝色的不知道是不是凝固泥土的东西。
这边山包之间的草原没有那么辽阔,极目远望山峦叠嶂,乌云压顶。
手机上的海拔高度和这块路牌的有些误差,以这个为主吧。这是在阿坝县沿途的一个景点。
阿坝县的风土人情介绍,头牌就是莲宝叶则。为何里面被盖住了几个字,看着怪怪的。
阿坝县的地图,原来这里也有不少好的景点。沿途经过了湿地,并未看到什么鸟类。
经历了若尔盖大草原的惊喜,欣赏的标准被提得老高,现在再看游牧味道这边的景色,感觉一般。
山原顶上的云雾缭绕,仙气飘飘。不过我们的目标只有莲宝叶则,向阿坝县的西北继续进发。
穿过了阿坝县城,天空逐渐变晴。在县城外的道路上居然修了很长的一段骑行路线,这是这次甘南行中唯一见到的骑行道。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骑行,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还是蛮高的。
拐上了去莲宝叶则的道路,旁边一条叫阿曲的河一路伴随。
牧民赶着一大群牦牛下山,把不宽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个几百头左右。后面一辆车,不停的按喇叭,都是啥臭毛病。明明前面被牦牛堵住走不了,另外就在这路上等上一小会,又有什么影响。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这里的云彩也随山势、山形而变幻莫测,能远远的看到前方的石头山。
峰回路转,山势也变得陡峭,这里属于巴颜喀拉山脉,原来只在地图上看的山脉,现在就活生生在眼前。
这里的山谷不甚宽大,但随着山势在山谷中依次洒落着几个海子,山壮水势,水助山威。特别是海子倒映着周边的青山、蓝天、白云,宛如仙境。我们赶着向上走,没有停留欣赏,这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山势越来越高,向下看海子如珍珠一样,洒落在山谷中。
之前看到过攻略上的一些照片,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仙境和魔幻。
在半山腰有一个大停车场,我们被指引进去。工作人员给我们发了一个手写的纸片,告诉我们要等叫号。问原因,答曰目前客流量大,受上面的停车场大小所限,采取分批次上山,大约等个40多分钟。 停车场正好是个初级缓冲区,好好看看导游图。上山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1314步道,目测了一下基本上是垂直爬升300-400米高;另外一条是开车到观景台,然后转乘景区观光车到顶。工作人员说他们要走步道的话,大约半个多小时能到顶。我眼睛转了半天,没有逞匹夫之勇从步道上去,决定老老实实的等着开车上去,后面的遭遇证明这太英明了。
停车场后面的山坡上,一条清澈的小溪从上而下,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昨天这里也下雨,还是一直有山泉,但前面的山峰看不出来有泉水的痕迹。
终于听到工作人员喊到我的号,赶紧开车上山,小车迫不及待往上窜,仿佛了解我们的心情。咦,真的看到道路边的悬崖上有泉水流下。
这泉水还不小,分成好多条路线,沿着石壁流下。
转过一个弯,又看到狰狞的石壁和阴霾的天空。
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风景大不一样,从这能看到刚才的停车场。
路边又出现了一汪清水,滋润着高山草甸。左手边的圆形建筑,就是我们要去的观景台。
近距离看这石壁,并不是远观的那种深灰色,整体是灰白色,中间夹杂着些许黄色。大自然造物的力量,形成了这神奇的景象。
这边的天空被阴云覆盖,石山耸立更显巍峨。
来到了观景台,回看今天上山的道路,一直延伸到远方,路过的几个海子清晰可见。从停车场右边蜿蜒的道路是去扎尕尔措的,已经开了半天车到这还没见到她的真面目。
“蜀山之源,昆仑天梯”,这几个字霸气十足,豪气冲天。昆仑山号称“万山之祖”,这里属于昆仑山脉的最东边,蜀山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上山的道路清晰可见,对面的山势陡峭,明显是这附近最高的山峰。
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放个熊猫在这里,熊猫能生活在海拔4424米的地方么。这里既然是神山圣湖,那放个仙女是不是更符合实际,童话也应改成神话。千辛万苦爬上来,如此仙境一般的地方,遇到神仙姐姐才对。
阳光穿过云层,在石壁上撒下一片光芒。
在这里等待观光车,在这里等待观光车,前往最后的顶峰。这里的位置明显高,远处的云彩看上去比我还低。
观光车坐上了,继续向上爬升。由于道路狭窄,观光车只能单向行驶,从观景台向上开到山顶停车场后,才能从山顶向下发一辆。
坐在车尾,能清楚的看到群山的全貌。
面对这个标志牌,我又不淡定了。看着一吻千年,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扎尕尔措,我翻越了栏杆,只想跟她能离得更近一些。
这次甘南之行的最高点,个人登高的最新记录,这个记录会维持一段时间,我又期待着能很快的破这个记录。
我攀爬着石头,只为找一个好的角度,能避开跟我一样爬下来的人。
在当下繁杂喧闹的都市中,没有机会能真正体验。当你的眼前只有她时,身后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天地仿佛都宁静下来。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当时的感受,听着风从耳边刮过,看着云在山顶涌动。我只想静静的坐在那里,静静的凝视她。啥也不想,啥也想不到,是否这就是空灵的感觉。
山谷中间的溪水看着不小,最上边还有一个小小水潭。
另外一侧的山峰,石壁直插云霄。
乌云翻滚,压在山尖之上。
石头上长着一些苔藓,在这4500多米的高度,彰显着生命的顽强。经幡注视着圣湖,圣湖保佑着四方。
这个角度能囊括下面的几个海子和扎尕尔措。
儿子非常喜欢这张照片,只是一会的经历更让他难忘。
阴云密布之下的莲宝叶则,终于下雨了。经过昨天在黄河九曲第一湾的雨淋,今天上山时,将背包装得满满的。雨衣雨鞋全部背上,氧气罐背上,我们是有备而来的。还好,雨下了一会就停了。
雨后的扎尕尔措山雾弥漫,更显神秘。
然而山顶的云层还在不停的加厚,感觉还是会下雨,还是赶紧往下走。山顶上的人已经很少了,到了停车场才发现,大家都在这里排队等着。
在等车的功夫,雨又开始下了。雨势不断增大,比刚才要大了很多。停车场这里没有什么遮挡,只有靠着边上有一个小房子,先进去避避雨吧。后来雨势越来越大,外面的游客不断的涌了进来。我想自己还穿着雨衣呢,还是让给那些没带雨具的人吧,就从房子里出来。这雨下了一会就变成冰雹,劈头盖脸的砸将下来。山风刮着雨衣哗哗作响,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雨随风势,在停车场上空刮出一道道雨墙。即使身上穿着雨衣,还是能感觉到寒意逼人。雨衣根本挡不住这雨,雨水顺着裤腿往下流,不一会鞋子完全湿透。雨雾把周围全部笼罩了,三十米开外就啥也看不清了。等了十几分钟,才开下去两辆车,这回应轮到我们上第三辆车了。到第三辆上来时,前面排队的队伍已经乱套了,大家蜂拥着往前抢,居然没有上了车,只能等第四辆了。原来排的队已经乱了,也出现了一些加塞的游客,引起了一些争吵,但好歹大家还能排着。从队伍后面过来两个小伙子,穿着短袖和短裤,冻得瑟瑟发抖,一边跟我们说快失温了,能否排前面先上去。我说你们在前面站着吧,等车来了,就往前抢吧。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尽快的下山,如果车辆上来的慢,肯定会出现大问题。果然等第四辆车上来后,队伍已经不复存在,所有人都疯狂的抢上前。我们被人群裹挟着上了观光车,这个时候在山顶已挨浇了近半个小时。那两位短裤哥也上了此车。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来考验人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从山顶到观景台下山的这一小段即短暂又漫长,山坡上的雨水不断汇集,夹杂着黄土冲向路面,路面已经严重积水。在个别路段洪水的流速很快,让人非常担心观光车能否安全的行驶。终于观光车到达了观景台,停车场陆续上来几辆中巴,正准备开上去接人。一会的工夫地面上也堆积了一层冰雹。由于刚刚经历过北京的洪水,心有余悸,害怕被洪水困住,赶紧着车下山。路过刚才的飞瀑,涓涓细流已经变大不少,车外的温度只有四度。
下山的路上,还看到有个别的车辆还往上走。路过之前的海子,水面大涨,最下面的两个水面快跟道路齐平了。心想如果再晚点,会不会下不来了。在风雨中前行,开了四十几分钟,终于逃到莲宝叶则景区大门口,雨还没有停的意思。
这边的雨又下得更大,旁边的阿曲河也是波涛滚滚。
昨天挨了雨浇,今天不仅继续体验挨浇,还经历了在海拔4500米的冰雹洗礼,让我们终身难忘。为了纪念这次难忘的雨水和冰雹的洗礼,来顿藏餐是必须的仪式。莲宝叶则,魔幻仙境
小结:莲宝叶则推荐指数5颗星。这里山势雄峻,奇峰异石;湖泊众多,瀑布飞悬。扎尕尔措在群山围绕之下,神秘莫测,充满魔幻。同样属于奇峰石山,这里比扎尕那更宁静、更安详。请翻越一下栏杆,避开周围人,独自面对扎尕尔措,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当然如果能接受冰雹的洗礼,那就拥有更独特的篇章。
从莲宝叶则的雨水和冰雹中逃离,是一种奇特的体验。尤其是刚刚在北京经历过7.31特大暴雨,出现了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这暴雨汇集永定河等流域,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门头沟109国道沿线的村镇全部断路停电、通讯中断,造成了重大损失。特别是看到网上的一些视频,车辆、人员、建筑、树木被洪水冲走的景象,惊心动魄、惨烈异常。大自然的力量,我们都要敬畏的。在莲宝叶则的山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和冰雹,脑海里总浮现出北京洪水的景象,我心生畏惧,只想尽快逃离。在下山的路上,雨势不减,庆幸自己没有在山下的湖泊那耽误时间,否则即使上山也只能见识大雨和冰雹。晚上入住久治县,这里隶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很小,也不是旅游驻足之处,还不如唐克镇热闹,明显感觉到经济上的巨大差距。在久治休整一晚后,下一个目标是去郎木寺。从久治县出发沿740县道一路北上,沿路有一条很宽的河流,但一直没查到名字。雨后的山区,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的风景依然美丽。然而我没有太多精力来欣赏,因为这条县道实在是太烂了,到处是炮弹坑。跟着前面的车辆,左绕右绕,尽量选择一条好开的路线。不时有越野车轰着油门跨过水坑,洋洋得意的超过我们后扬长而去。这段30来公里的道路,走了足足一个半小时。眼前突然横着一条大河,看地图原来又是黄河,是这次遇到最上游的黄河。跨过大桥,我们从青海又杀回了甘肃甘南。两边的黄河湿地,水草丰美,这里畜牧业发达。正走着忽然看见路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金黄色转经筒,在这片辽阔的草地上异常醒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位于甘南玛曲县阿万仓的宁玛寺。在藏传佛教流派中,宁玛派创建时间最早,也是最接近于藏地原始苯教的流派,如今宁玛寺却因转经筒而闻名于世。
宁玛寺停车场,往左走是甘肃甘南玛曲县,往右是青海果洛州久治县。
转经筒建成于2018年,高达35.8米,下部直径12.43米,上部直径17.6米,使用了60公斤黄金,由工匠手工打造成金箔敷贴在表面,金碧辉煌。转经筒自身重量达320吨,内装大藏经1008部共11万册,重量达86吨。
这是进入宁玛寺的大门,里面还有很大的面积,分布着大殿和寺庙。
转经长廊的入口。
长廊很长,比我之前见过的其他寺庙的都长。
后面这个建筑也有藏民在转。
我在这里转了三圈,为各位亲朋好友祈福祝愿,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宁玛寺-世界最大的转经筒
小结:宁玛寺推荐指数4颗星。地处阿万苍湿地,周围群山拥抱,世界最大转经筒就坐落于此。有了世界第一的名头,无论如何也应该来看看,更何况这里免费。
宁玛寺出来,一路向东北而行,目标直指郎木寺。度娘来的内容: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 两座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僧人合计有1000多人,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对于郎木寺,内心的渴望是去天葬台看看,毕竟这是距离最近的一处可以去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些恐惧和挣扎。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天葬正是体现了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的思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途径玛曲县城,导航显示的一条道路居然被警察封路了。只能转向走了县城的主干道,结果发现主干道车辆水泄不通,人潮汹涌。这是赶上集市了,正在瞎琢磨的时候,看见路边《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玛曲第十四届格萨尔赛马节》的标识。场地周边旗帜飘扬,人们身着藏袍,兴高采烈的进出于赛场,流连于路边的摊位。这是我到甘南以来,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仿佛自己置身于国庆的天安门广场。攻略做的还是不够,印象里觉得去完郎木寺还得回到玛曲,这样明天再来看赛马节。等到了郎木寺再看行程时,发现自己弄错了,原来从郎木寺去下一个景点是经过碌曲。最主要的是赛马节只到8月17日,我们经过玛曲已经是17日下午了。铭记一下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完美的错过了中国西部最大的赛马节。
进入郎木寺镇,左边就是四川郎木寺,旁边还有一座清真寺。镇内道路狭窄,川流不息的车辆导致严重拥堵。好不容易蹭过一座小桥,眼看甘肃郎木寺就在坡上,实在不想不停的坡起,就跟着路边指路人拐到河边停车。甘肃郎木寺,金碧辉煌的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相比较四川郎木寺,这里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