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武汉,一艘复古轮船从“知音号”码头,驶向江中。船上五光十色,江面波光粼粼,岸上岸下交相辉映。一瞬间与现场一起穿越到了百年以前。
作为长江上移动的艺术舞台,“知音号”的舞台在轮船上,更在长江上。两岸的灯光五彩斑斓,江滩川流不息的美景光彩夺目,游人和“知音号”同为演员,共同讲述着一个个非同寻常的老汉口故事。
自2017年公演以来,800多个夜晚,“知音号”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万名观众登船游览。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慕名而来,“知音号”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作家池莉也沉迷其中,她感慨“‘知音号’是夜长江的惊艳”;作家胡榴明也直言,这是江上之旅、奇幻之夜,身临其境的一场时空穿越大戏在长江江面上演。
“知音号”找到江城文化的根
“‘知音号’是一出取材于民的城市戏剧。”“知音号”运营方武汉旅发投集团武汉朝宗文旅公司总经理康海钧回忆打造知音号过程,历历在目。2014年武汉市政府定下3年行动计划,希望在武汉打造一个能够表达文化灵魂的表演项目,找到武汉文化的魂。当时,康海钧等人赴西湖、丽江、平遥等地调研文化项目,考察了数十种文艺作品。
如何破解城市与文化两张皮的难题,康海钧认为要打造出一个“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涵育人心,有品质的作品。”品质来源于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过考虑,印象系列导演樊跃,成为最佳选择。双方一拍即合,在2014年年底正式签约,共同打造“知音号”。
寄托于武汉港的码头、江岸区的历史风貌和沿江大道的时代变迁,一比一复制还原了一艘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蒸汽轮船,让演员在轮船上再现老汉口不同阶层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源于武汉人民。两年中,导演组从成百上千个武汉故事中挑选,经过17次改稿,筛选出擦鞋匠、报童、房地产商、科学家等不同阶层的人物故事,108个演员,演绎不同的故事,共同拼接出百年前武汉画面。2017年5月2日“知音号”正式公演,“畅游长江,浸入老汉口故事,穿梭于时光之间,邂逅大武汉的多面风情,有人大笑,有人落泪,有人买票看了四五遍,最多的看了15遍,观众说‘知音号’比传统的实景演艺耐嚼。”康海钧充满自豪。在冬季,“知音号”依旧以亮丽身姿穿行长江,让长江夜游淡季不淡,全年旅游期延长了两个多月。
“知音号”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漂移式剧场的沉浸式观演互动模式。步入舞厅,观众即可与演员牵手共舞;到酒吧吧台,择位而坐,可小酌可静静地观看表演;登上二层甲板,倾听小鞋匠的美丽遇见,当你沉浸在他的故事中时,隔壁舱隐隐约约传来咿咿呀呀的京胡声;再往上走就是专属客舱,观众可以挑一件服饰扮成喜欢的角色,站在走廊中,摄影师拿着摄像机穿过,游客的镜头在旁边的幻灯中闪现;顶层是甲板,远眺两江四岸,灯火璀璨,宏伟壮观。
近年来,武汉市重点发展“五色旅游”,江城夜航水上夜色旅游经济迅猛发展,武汉旅发投集团董事长董志向说:“以‘知音号’、长江灯光秀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独具武汉特色的夜色旅游品牌。在两年多的运营中,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知音号’,不仅成功跻身城市新名片,更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是长江主轴这条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上的文化轴新坐标,体现出武汉新时代的自信与表达,未来也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从长江走向世界。”
“知音号”塑造武汉城市品牌
“知音号”以知音为楔子,以爱国情怀和城市故事为底色,塑造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同时,又受到市场欢迎,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以往外地游客来到武汉,必去的是黄鹤楼、户部巷等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