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海280公里,占地307平方公里,在盐城市大丰区,有一片上海“飞地”——上海农场,这里,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青春记忆。
在“飞地”纽带连接下,大丰与上海从农产品保障向产业联动纵深拓展,这块“飞地”已成为大丰发展的新动能、上海发展的新空间。
走过70年,10万上海知青洒下汗水
在大丰汽车站,记者坐上出租车,听说记者要去上海农场,52岁的司机朱建芳一脸骄傲:“大丰的上海农场是正儿八经的上海地界,因为上海农场,我们跟上海有割不断的情。这个车站每天去上海的车有十几趟,比去南京的车还多!”
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大丰上海农场是上海几块“飞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块。195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提出在大丰划出一片土地作为上海垦区。1968年开始,上海农场开始接纳第一批上海知青,先后有10万上海知青在此留下足迹,洒下汗水。
受访者供图
70年来,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在黄海滩涂上垦荒辟壤、发展生产,沧海桑田,农场几多变迁。“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场生产主要以人力为主,农场曾是周边农民‘赚外快’的地方,农忙的时候,数千村民到农场打工。后来农场机械化程度提高到了98%,用工减少了,农忙时还是需要一些工人来帮忙。”上海农场党委工作部部长王季说。
“改革开放以后,农场尝试多元化发展,建起了链条厂、轴承厂、轧花厂。但后来还是认定农场出路是农业。”王季说,2009年,农场加入了光明食品集团,如今农场成为上海市民不可或缺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农场年产粮食超过20万吨,生猪规模突破100万头,年产淡水鱼5万吨,分别占上海市场最低保有量的20%、40%和31.25%。
受访者供图
上海农场生活服务公司总经理阮永根老家在大丰新丰镇,1991年大学毕业后到农场从供电所技术员做起,凭自己努力走上领导岗位。2003年,他等到了期待已久的上海户口,还在上海买了一套二手房,让身边朋友羡慕不已。
在阮永根印象中,农场和大丰,以往有明显的道路界限,比如进农场的路口,有类似检查站,但现在,界限逐渐打通,一般人从大丰开车到农场,不注意的话根本没想到已到上海“地界”。农场约1800名职工中,盐城人已超过30%,“1991年,我刚到农场,农场领导要求我们要过好语言关,不仅要听懂上海话,最好还能说。而现在,上海话、盐城话都成了农场的通用方言。”
依托“飞地”,大丰成立接轨上海工作部
近年来,农场与大丰的一体化发展在加速,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两年农场重大活动都要请大丰区政府参加,而大丰在上海搞推介,上海农场也组团出席。今年4月份,大丰区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区场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在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区域市场6个方面一体化发展。
据解放日报报道,去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程到上海农场调研,指出农场是满足上海市民对优质农副产品需求的重要供应基地和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农场是上海域外最大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但与上海巨大的需求量相比,我们保供能力还不够。”王季说:“光明食品集团在上海有品牌有渠道,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场一体化发展中,我们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当地的合作社、老百姓共同发展。双方的合作将从农场307平方公里区域向大丰3059平方公里乃至更广领域拓展。”
今年5月,光明集团与大丰区政府在线签署共建“五大生产基地”框架协议书,总投资50亿元。根据协议,双方合作共建1000万羽蛋鸡养殖及深加工、奶牛及乳制品深加工、粮食储备加工、进口牛羊肉深加工以及1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基地。
受访者供图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飞地经济”的“升级版”。2015年底,盐城市、大丰区、上海临港集团和光明食品集团四方共同签署“开发建设合作协议”,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正式揭牌。集聚区位于上海农场境内,面积33平方公里,上海市与江苏省合作开发,是全国唯一省级层面的共建园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快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列入其中。
驱车进入集聚区,现代化产业园区图景已雏形初具,总投资5.8亿元的新时代建筑材料、总投资1.3亿元的颐柏科技等“上亿级”项目落户投产。为了推进招商,集聚区汇聚了上海与大丰两地“顶配”人马:临港集团派出40人招商团队往返沪丰之间,大丰也配齐补强队伍。
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苏萍说,集聚区全面对标上海松江园区,由沪苏开发公司主导,管委会靠前服务,打造“两家并一家、甘当店小二”的“飞地”合作新样本。
4月13日,年产5GW电池及5GW组件的正泰光伏新能源项目签约。谈起项目落地,陈苏萍记忆犹新,“当时接到项目可能落户的消息,真是既兴奋又担忧。”手上没有用地规划空间和土地指标,项目如何落地?建设可行性报告来不来得及制定?能否如期开工?一系列现实问题萦绕在项目组每个人心中。
“必须‘挂图作战!’”在这张图中,企业、开发公司、管委会列出指标落实、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一一标明时间节点。陈苏萍感慨地说:“当一项项任务如期完成,我们真正感受到沪苏合作的力量。”
依托“飞地”,大丰努力靠上海近些再近些。为此,大丰成立了全省唯一的接轨上海工作部。工作部副主任周锐进说,和其他地区接轨上海不同,“北上海”所强调的是,这里本就是上海。
“借梯登高”,大丰全域接轨上海
大丰与上海的合作,早已超出“飞地”本身。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大丰正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全域飞地”,在接轨上海的快车道上走得更远。在大丰经济开发区,记者感受到上海人对大丰的“偏爱”。
2007年,上海纺织裕丰科技有限公司在经开区里的大丰上海纺织园建成投产,成为纺织园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符合条件的备选落户地挺多,但和上海有如此深厚情感的,只有大丰。”公司党委书记华论波回想起选址设厂的往事,深感“选对了”,“大丰城市配套在逐步完善,周末回上海,走苏通大桥只要3个小时,将来通了高铁,可以缩短到1个小时。”
裕丰的落户,为大丰上海纺织园带来了来自上海的三枪、申达川岛等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在让当地产业链趋于完整的同时,也为企业实实在在降低了成本。“在同一个园区,上游的制纱企业和下游的织布企业省去了中间环节,包装、物流和仓储成本都节省下来了。”华论波说。
三枪集团江苏纺织生产保障部经理包云飞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沪属驻丰企业交流群”的微信群,其中38名成员都是上海驻大丰企业的负责人。“大家在群里分享生活、交流工作,共享资源,希望群里成员越来越多,让大丰成为上海企业的首选。”
上海企业在大丰建厂,不仅是上海产业的简单转移,更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华论波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就在两个月内把总部搬到大丰,形成研发、制作、展览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具备国内一流岩棉制造水准的上海新型建材岩棉有限公司,把研发端和生产端放在了大丰,“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大多是当地人,我们企业已经完全融入大丰。”公司副总经理胡卫军笑着说。
“目前,已有光明食品集团、临港集团等50多家上海企业落户大丰。大丰也是上海人青睐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每年上海到大丰旅游的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名列苏北各县(市、区)前茅。”大丰区人大负责接轨上海工作的王连军说,大丰将努力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