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DRG之后,医院倾向于快速周转,希望尽早将患者转诊出去,以缩短住院周期,但很多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治疗结束后,仍需要住院进行康复护理。」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副教授胡琳琳告诉健康界,在部分地区的DRG付费改革实践中,由于未能建立较为合理的急性后期康复支付方式,导致部分康复患者被分解住院、频繁转院的问题,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见报道《DRG不适用这类医疗服务,按床日付费适用吗?》)
「现有支付政策下的康复医疗服务,普遍呈现‘三高两低’的局面,即患者费用负担高、致残率高、反复住院率高及报销水平低、获得感与满意度低。」长沙市医疗保障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对健康界表示。
金华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邵宁军对健康界表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而言,国家已经指出,对于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采取按床日付费的方式,但到底用什么方法去实现按床日付费,床日的标准怎么形成,还需要各地区自己去探索。
金华市的探索实践:
下一步将探索对早期康复实行PDPM或FRG付费
浙江省金华市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PDPM(患者导向模型)点数法。
2020年3月,为解决患者被频繁转院难题,金华市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泰康养老等第三方团队开始开展急性后期医保支付和管理体系研究,形成了PDPM点数法支付方案,并配套出台了《金华市基本医疗保险急性后期住院费用付费办法(试行)》(以下简称《金华市付费办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该支付方案将康复护理划分为早期康复和中长期康护两种类型,对中长期康护采用基于 PDPM 的按床日付费(改革第一阶段),对早期康复探索采用以 PDPM (患者导向模型)或FRGs(功能相关分类法)为主的支付(改革第二阶段)。
「急性后期覆盖的时间范围很长,我们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分为‘早期康复’和‘中长期康护’两个不同的阶段。」邵宁军告诉健康界。
早期康复阶段,患者功能恢复的潜力较大,需要做密集性的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为主要目的;中长期康护阶段,患者功能改善的潜力已经不大,但仍需要进行医疗护理及维持性的康复治疗,以改善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
正是由于早期康复患者和中长期康复患者的特征不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侧重点不同,消耗的医疗资源也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不同的支付方式。
金华市连续性医疗照护和医保支付体系设计图
图源:《急性后期康复护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那么,该如何设计适合这两个阶段的支付方法呢?
作为金华支付方案的主要操刀人,胡琳琳对健康界表示,对于急性后期康复患者,在考虑其费用时,一方面要以患者的功能状态为依据来进行支付;另一方面,从整体治疗的角度而言,需要结合康复、护理、医药3个方面的情况来进行分析。
「如果仅仅考虑康复的费用,那么一些疾病状态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医疗机构也有可能推诿拒绝这类患者。」
金华市在结合国际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初步将「90 天」作为划分早期康复住院和中长期康护住院的节点,并依据疾病诊断、临床特征、功能评估、医疗费用等因素,对中长期康护形成按床日付费的PDPM(患者导向模型)分组体系,各组的床日支付标准由康复服务、护理服务、医药服务、设施服务构成。
金华市患者导向模型(PDPM)分组体系构成图
图源:《急性后期康复护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据金华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邵宁军透露,自实施《金华市付费办法》以来,金华市已有145家医疗机构申请开展急性后期住院服务,实际收治患者医疗机构达89家,患者平均年龄76岁。
「此项改革最大的创新点,是针对早期康复和中长期康护,引入了标准化评估量表来衡量人的状态,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