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旅行又双叒叕火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出现了一股住房车的风潮。可是这一次,住进房车,通过短视频平台带着你周游全世界的,不是身穿高价防风服、痴迷于钓鱼摄影的中年大叔们,而是曾经活跃在钢铁水泥之间的年轻人。
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启房车自驾旅行,他们的每个视频都能收获数万点赞,即使是单纯介绍房车的博主,也有一帮子忠实的拥趸。
其实大家都能理解这种视频的走俏:人人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而两点一线的生活束缚了我们的侠客梦;裸辞去流浪的房车博主们替在职场压抑的年轻人实现了心愿,也算是替他们的理想买单了。
网络上博主们的生活看起来那么美好:驾驶一辆房车,每天都能住在不同的风景里,清晨睁开眼看到美丽的晨曦,夜晚在浩瀚的星空里入睡。说走就走,想停就停。即使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也是不可预期充满憧憬的。
但这一次,不仅只有社交网络上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认真考虑“以车代房”了。除了在短视频平台上蜂拥而至的各路房车生活博主,房车数量的变化也许更为直观:仅今年上半年,自行式房车市场销量就增长了78%,其中华东地区房车销量占总销量的40%以上。
纵观十数年以来,我国人民对房车旅行的热情其实从未降温过。只不过十年前,房车更像是中年人的大玩具,在完成了人生任务后,用来实现他们未竟的环游世界梦想;而现在,年轻人逐渐成了房车消费的主力人群。
和近年兴起的露营热一样,人们因疫情重新思考生活方式,欧美巨头企业接连允许员工永久work from home,一种off grid life在海外兴起,极高的自由度和可控的社交边界加速了大众加速了对房车的向往。
除了在躺平态度下的跟风,房车降低的门槛也是重要原因。在2004年,国内房车生产商屈指可数;到了2019年,国产房车生产商就飙升到了200多家。疫情也加速了大众对房车的热情,厂商们纷纷推出新款车型:
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近300款新房车车型上市;针对年轻人的便宜房车越来越多,有些新车型甚至低至十几万一辆;驾驶房车也不需要重新考证,原本的C1驾驶证即可上手,对于年轻人来说,“住”进房车里,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更何况,如今的房车里,早已不是印象中的苦行僧式生活。
两米大床、三人沙发、巨幕投影、冰箱、零食柜、洗衣机、厨房、烤箱……现代生活所需的设备应有尽有,卫生间里也有盒式马桶、独立淋浴、梳妆镜、换气扇等基础设备——妥妥的移动小一居。你在一线城市租住的房子,都不一定有这么完善的设施。
当然,这些设施完善的房车价格也比较昂贵,通常在40万左右,但房车是种折旧率极高的消耗品,驾驶两年的房车基本就能折半购置。对于不在乎是否新车的年轻人而言,十几万足够买到一辆称心的房车。
这里可以对比一线城市的租金。在上海,市区内的一室户月租金至少也要五六千,两年租金,即可买下一辆房车。尤其是对不必按部就班的数字游民而言,两相权宜之下,哪个更“划算”,倒是不言而喻。
年轻人对住房和出行的需求,早已被车企和商家敏锐地嗅到。
一些汽车厂商将已有的拉货车或者厢式车原地改造成房车或露营车,宣传时重点突出车内可以收纳的空间和基本的生活设施:内部的便携式马桶、独立淋浴花洒等常见的卫浴设施,侧面有外推窗和顶部天窗。冬季采暖配备燃油暖风热水一体机,既能提供暖风也输送热水到淋浴间和厨房水龙头。
一家房车企业为了适应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还专门将拖挂型房车设计成潜水艇的样子,内部各种设施也是一应俱全,据说在国内消费者见到这款车型之前,它们早已经出口到了欧美和日本等国。
在短视频平台上,只要搜索年轻人、房车等关键词,就被算法推荐出不少住在房车里的博主。一位正在北漂的90后男演员海海,住了9年北京的老破小后,决定选择房车。
从北京某大学毕业的他,因为外形好颜值高,选择了在北京展开自己的演员生涯。跟很多北漂的演员一样,海海要从最底层的小角色一步步开始,但和其他演员不同的是,他住在房车里。同老破小每个月4000元的房租相比,在房车里每个月的居住费用在1000块左右,其中包括停车、燃油等等。
在云南大理古城附近的一处房车营地,我们见到了独自生活在房车上的小美。给我们开门时,一股热气从车里蔓延开来,里面开着空调,小美则穿着一条焦糖色的居家长裙。在低温已经逼近10度的大理,房车内外像是两个世界。
这辆白色的房车是小美男朋友的,一年多以前,小美来云南旅居,偶然间邂逅了同样在这里旅行的男友,从此便过上了开着房车的“游牧生活”。
“我们也没有一直住在车里,毕竟空间有限,生活起居全都在车上解决也不太现实。”通常来说,10平米左右的房车也就刚好够住2个人,如果是一家三口的话,就会显得有些拥挤。
在房车里住过的人,才会对那种局促感感同身受。“真的没有电影里拍得那么浪漫,也不是一些网红营造出的‘诗和远方’。车里过夜,夏天闷热,冬天冰冷,没有空调真的很难忍受。”即使是停在平地上,也会因为车身本身的倾斜度,没有睡在家里床上的踏实感。
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要不时给车寻找补给。一般来说,补给一次的水和电,只够维持2-3天。国内的房车营地数量也比较有限,还没有达到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完全无忧的程度。
不过这一年里,小美的心态已经脱离了最开始的焦虑不安,“因为经常碰到问题,所以差不多都习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城市里的地下车库不让进、野外的营地不好找、缺电缺水时寸步难行……他们有时候也会告别房车,回归普通的旅行生活,“男朋友最近就去找朋友玩了,让我给他守着车”,她笑着告诉我们。
当被问到未来会不会考虑变卖房车时,小美给出了比较坚定的答案,“会考虑换一辆更好的,这毕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离开大城市,告别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还没有那么快想回归稳态。”
她说,纵使有再多的麻烦,旅行中偶然收获的惊喜又总是能给她带来适时的治愈感。“我的手机相册中捕捉了很多个这样的瞬间,拿出来翻一翻,都觉得那是花钱住五星级酒店所无法买到的回忆。”
那么问题来了,不买房、住房车,真的可行吗?
答案可能有些消极。单纯从居住的角度而言,空间是保证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前提。如果可以住上大房子,大约是没有人愿意住在房车里的。
即使在房车文化更流行的欧美,住在房车里的人们大多也是因为无法负担房子的昂贵价格,而不是一心追求自由。早在几年前,硅谷工薪族们就因为无力承担旧金山暴涨的租金,纷纷选择住在房车里——和周围每月近4000美元的两居室公寓租金相比,住在放车里每月仅收500美元停车费。
美国25岁的Crystal和26岁的Jazmyn为了避免昂贵的租房费用,将一辆商用面包车改装成一个家。
不过国内也有一些先行者率先实践了这种生活方式。博主娜娜在工作日将房车停在办公室楼下,不仅省下房租,还省去了通勤的时间和交通费。到了休息日就带上狗子,随时开车去周边短途旅行。自由潇洒的生活,为她在社交网络上吸引了不少粉丝。
但娜娜的例子属于个例。开着房车想要在城市中自在生活有许多现实阻碍:首先因为限高问题,许多房车根本停不进地下车库,而城市中心的地面停车费价格昂贵,大多数房车主人们只能去郊外找车位——这也意味着他们通常都不是普通社畜。
另一边,房车需要的电力、上下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目前国内的停车场大多不具备。有一定面积、能满足房车补给的房车营地十分有限,和国外的房车营地相比,价格也普遍偏高。
买菜车还是房车......
外部设施是需要克服的第一关。更重要的是能否适应住在房车上的生活。
除了要自己清理车上的马桶和水箱,还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最重要的是,住在房车里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你必须离群索居,这对正常工作是很大的考验。
这也是为什么房车车主们大多数自由职业者的原因。换个角度说,既然选择住在房车里,又何必继续朝九晚五的生活?
一些房车博主们透露了自己的经济在旅行的途中承接一些不用坐班的兼职,配音、剪辑,怎么容易变现怎么来;另一些博主秉承着先天优势,顺道卖起了房车——既然贩卖理想生活方式,自己可不就是一个活广告?
做自媒体也是房车车主们必不可少的选项,在短视频平台,你可以看到各种人设的房车博主:从外企裸辞开始房车旅行、独身女孩勇闯世界、环游中国、带着宠物流浪、情投意合浪迹天涯的情侣、带着孩子一起看世界……无论你向往什么样的房车生活,都能找到感兴趣的那一种。
石家庄出现的共享房车:29.9元一天
由于房车博主太多,他们也一度陷入了内卷的境地:你旅居一年,我就旅居两年、三年;携宠同行的,你带两只狗,我就带四只猫;家庭组团游也不甘示弱,从三口之家,到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房车旅行,甚至还有三胎家庭一家五口共同出行。
房车生活成为自媒体的流量密码之一。许多眼热的普通人纷至沓来,跟风尝试。与其说这一届年轻人不买房了,不如说一些年轻人选择给自己的生活一段gap,房车代表着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是年轻人对高房价社会的小型反叛。
尽管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渴望自由的群众,但对于这些车主而言,房车可能只是当下一段时间的过渡。我们只能期待着,房子不再绑架年轻人梦想与未来的时代到来。
撰文、采访:tt,MK
原标题:《买不起房的中国年轻人,住进了房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