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伦的父亲王士增是聊城人,1949年去了台湾。1988年,6岁的王维伦随父母回到聊城老家,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27年后,王维伦父母已经过世15年了,和大陆的亲人又断了联系。然而,从父辈到儿孙,从台湾到聊城,血浓于水的亲情山隔不断,水隔不断。一个人,三个灵魂。2015年夏天,王维伦重走了当年返乡的路,完成了一次难忘的寻根之旅。
近日,王维伦制作的归乡视频《一个人,三个灵魂》在网上广为流传,异乡游子心中那一缕牵扯不断的乡愁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潸然泪下,记者与之连线,听他讲述动人的归乡故事。
在老家,第一次见父亲落泪
对王维伦来说,聊城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一切,都有着父亲的影子。他必须要再来看看。2015年7月14日,找了多个地方之后,通过聊城市公安局的协助,王维伦再次找到了老家——东昌府区道口铺镇王月河村。
已经86岁的三叔王士春和家人惊讶于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热情地抓着他的手,将他请进家。“时隔27年,当年那个小屁孩又回来了!”王维伦既感慨又激动。进门之后,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家里墙上挂的相框里,还有自己儿时在老家拍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是当时他坐在木质圈椅上,而这个圈椅至今仍保存着。另外一张,是父母和老家的亲人去上坟时,在田地里照的一张合影。现在,照片已经泛黄。
“1988年我和父母来老家,是父亲最高兴的一段时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笑得那样灿烂,像个孩子一样。”王维伦说。
王维伦到家之后不久,便和三叔家的大哥王维兴、二哥王维军去上了老坟。“那次来上坟祭祖的时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落泪,他久久不能自已。”王维伦说,父亲其实是家族里的传奇人物。小时候在堂邑念书,毕业以后就去了东北,那时候只有十六七岁。1949年,父亲去了台湾,近半个世纪没有回过家乡。“几十年年过去,您终于又回家了。”上坟的时候,看着父亲的照片,王维伦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临走,他朝村口磕了三个头
在聊城,王维伦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他与家人朝夕相处了半个月,这段时光也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回忆。
“年近九旬的三叔,身体健康,每天都能在农地里走走,我也会跟着去田间地头转转。”王维伦说,三叔至今仍然关心农地里的事物,他把生命的全部都奉献在这片农地上。“老家人情味特别浓厚,大家都很亲切,村里人知道我回来了,很多都来家里跟我聊天,陪我吃饭。”王维伦说,亲人还陪着他一起去赶大集,感觉特别热闹。
与1988年印象中的老家相比,现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王维伦说,首先感受到的是生活质量要好很多。以前没自来水,一盏昏黄的小电灯泡用来照明,还时常断电。现在有干净的自来水,还有空调。黄土房、土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房、楼房和柏油马路。道路变得宽了,平坦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临别时,王维伦和亲人一一拥抱告别。走出村口的时候,他朝着村子的方向,磕了三个头。“我是想表达三个意思,一个是,这次是替父亲来看看老家,代替父亲叩拜。第二,这里是老家,祖宗和根所在的地方,有敬畏之心。第三,这次来了,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来,内心感到非常愧疚。”王维伦说。
走出老家的村子,王维伦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骑行去了东北,“感受当年父亲生活的环境和走过的路。”每到一个地方,王维伦都要抽空给老家寄一张明信片,报平安。
在台湾,还有很多寻根的年轻人
对游子来说,世上最苦处,是愈来愈远离乡路。王维伦说,他从小在台北长大,台湾有很多像他一样有寻根想法的年轻人,然而苦于线索有限,很多人有心无力,大陆之旅圆了他久违的一个梦想,他是其中很幸运的一位。
“我兄弟姐妹一共7人,自己最小,哥哥姐姐都已经在台湾结婚生子。我们在台湾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