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镇江圌山
第一次知道圌山的时候,我对这个“圌”字是懵的,因为不认识:“这个读什么字?瑞?团?惴?”都说秀才不识字读半边,事实证明我读的半边都不对,人家念chuí。说到这个字,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呢!
相传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东巡至西周宜侯封地,也就是今天的镇江新区。只见此地长江之滨山如巨龙,仿佛有瑞气升腾。从风水上来说,可以是一块龙兴之地,因为担心在这里会产生一个新皇帝。始皇帝好不容易才统一了大中国,还想把大秦朝世世代代传下去直至千秋万代,自然要想办法把这瑞气给关起来,便把此山赐名“圌山”。瑞字去了“王”者之气,再用“口”把它围起来,这瑞气只能被关在山里,自然不用担心会出新皇了。事实上,新皇不出在这里,自然会出在别的地方,始皇帝纵然有雄心壮志,奈何后代不争气,秦朝经历二世还是给亡了。
从镇江到圌山路况很好,镇江的物价不高,但是道路建设是真好。圌山大门外的道路上,居然挨次泊着车,看来今天来登山的游客还不少,估计都是镇江人。因为外地人知道圌山的不多,出名的是镇江三山,顶多再加一座南山。圌山,至少在镇江以外,那真是名不见经传。
圌山海拔258米,立于大江之南,有着长江锁钥的地理位置,历来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长江之险的天然关隘。据说著名的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就是在临近圌山的烟墩山出土的。
江南的山都不高,两百来米的海拔对于登山者来说也不费多少体力,我们也没有看到登山的缆车。安步当车,看到很多游客正从山上下来,我们到圌山的时间似乎有些晚了。不过这里并没有太多的人文遗迹,天然风景似乎也没有什么太特别。
即将登顶时出现了岔路,往左还可登高,往右则是迤逦的栈道,看着似乎绵延了很远。我们估算了一下时间,还是决定登上峰顶。也有一些游客沿着栈道前行,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继续攀登,峰顶的那座高塔像是有些历史的。
直达峰顶就看到了报恩塔,砖石结构,高七层,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塔旁原来还有楞严寺,不过现在只有这座塔孤伶伶地矗立着。既然是兵家必争这地,战火大约是少不了的。不过根据介绍,倒不是我以为的是寺庙的塔,出资建造的是明代吏部尚书陈观阳。
他自幼家境贫寒,后来高中进士,又官至尚书,算得上是位极人臣了。为了报答家乡父老,鼓励后辈苦读,便倾其积蓄建造了报恩塔。后来,这座塔成了长江航道上的标志,溯江而上的时候,这座塔就是航行者见到的第一座塔,因此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誉。
在明朝,圌山是抵抗外侮的英雄山。嘉靖年间倭寇沿江入犯,同知齐思率军迎击,斩首百余,不过齐思等21人壮烈牺牲。后来天启年间倭寇再犯,参军毛文龙率部迎击,大胜而还。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侵略军发动扬子江之役,圌山炮台守军英勇奋战,把侵略者阻挡在圌山之外。其实抵抗外敌的事迹也不仅仅限于明朝,早在唐代的时候,这里就设谯山戍,宋代建圌山寨,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在这里屯兵抗金,现在还有韩营、韩桥等地名沿用。
在山上可以俯瞰万里长江,距离并不算远。长江大桥横跨江山,不管在哪里看长江大桥,都会觉得很震撼。
我们从另一侧下山,半山有一座西林寺,规模不大,殿内供奉着菩萨,也有道家打扮的财神,所以一时间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供奉佛祖还是三清的。据说圌山在极盛时期,仅尼姑庵就有十来座。想来西林寺原先的规模应该也不止于此,不过后来也被毁了。路上遇到一位游客,我们才知道楞严寺还在,只不过在另一头,我们没有途经。
下到山脚,则是小桥流水的格局,还有一些亭台,梅花将凋,梅人梅却开得极好。池塘水清,草坪新绿,还有房车的露营地。
一溜儿的游船让我们想到刚来时路边的私家车,大概这里也是新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周末带着孩子来划划船,算不上景色多么惊艳,至少空气还是很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