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就是城中话题。
从建筑正式挂上W标识牌宣告自己即将进入这个城市起,门前路过看到标识牌的人就已经开始对它评头论足了,即便酒店还没开始营业。从外观上看它像个俱乐部,走进去瞧个究竟,大堂黑黢黢的色调有别于一般五星级酒店的明亮华丽,挑战了固有的认知。
如果和凯宾斯基、瑞吉、费尔蒙这些酒店业的百年老牌相比,W酒店19年的历史并不算长。它在上世纪末由喜达屋不动产投资公司及喜达屋酒店集团的创始人Barry Sternlicht创立,第一间酒店在1998年开在了美国纽约。
纽约W酒店入口有立柱、门廊、转门、彩灯,看上去还是很有俱乐部的感觉
在那个时候,全球酒店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比较成熟,经营的规模化和连锁性也让不同酒店内的客人都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服务和设施。那个时代被称作酒店业的“浅褐时代(Age of Beige)”,“Beige是一种特别优雅的色彩,传统酒店喜欢用这种色彩营造高档的调子。” 上海外滩W酒店总经理Christian Humbert说。
不论是在纽约、伦敦、巴黎,大多数传统经营的连锁酒店品牌从内到外差别并不明显——酒店外观看上去像是一个水泥色的大盒子,大堂多选用浅褐色以给客人宾至如归感,客房内用的多为营造舒适休息环境的素雅颜色和设计,餐厅和酒吧也只是餐饮场所而鲜有主题。“浅褐时代”的酒店不需要个性,他们想为客人营造的是全球统一的标准化设计。假如一个客人到另一个城市入住酒店后发现,这个酒店和自己入住前的预期是一致的,这就是酒店的巨大成功。
1990年代的酒店大堂,颜色和装饰都比较单一,中规中矩但缺乏个性
但受到欧洲独立经营、具有设计感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启发,当时手握喜来登、福朋、威斯汀、瑞吉等传统酒店品牌的Sternlicht也想开创一个精品酒店了。于是他拿当时美国规模尚小的精品酒店Kimpton酒店和Morgans酒店作为参照,还联络了成立Studio 54的夜总会传奇人物Ian Schrager,希望把酒店做得设计抢眼,还具有社交和娱乐属性。
这也就诞生了W酒店。当1998年纽约W酒店在莱克星顿大道和49街亮相时,除了其像客厅一样摆放着舒适沙发的大堂和使用了浅绿色床单、米白色地毯等居家风格的客房以外,W酒店在酒吧、大堂等公共空间定期举办时装秀、演出和派对打破了酒店的一如既往。
“W酒店开业和传统酒店西装革履领导们的剪彩仪式很不一样,我们做得像是一个高级时装店的开业或时装周的活动,一大堆潮人名流都来参加开业派对。” 前喜达屋的全球公关总监 K.C. Kavanagh说道,“开业之初人多极了,最开始那几周整个街区拦起了警戒线让客人进场,一两个月时我们还大堂里把被人潮踩坏的地板又换了一遍。”
纽约W酒店的大堂休息区
诞生于一片“浅褐”中,纽约W酒店超前的设计和生活方式主张让自己叫好叫座实属自然,但当今的W酒店已经不再像最初的精品酒店那么小众,而是随着越来越多新店的开业以及全球扩张获得一众拥趸,并随着时代和客人的变化而进行了换代升级。
于今年9月底开业的上海外滩W酒店就是这种变化的一个明显体验。不论是大厅中的旗袍女郎壁画,还是吊着拖鞋、晾衣架等上海元素霓虹灯的天井,或是私人包房一般的会议区域,以及开阔透亮的入住办理大堂,外滩W酒店在保持了原有精品酒店精致前卫设计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上海本土元素。“这就是下一代的W酒店(W Next-gen)!”W酒店全球首席品牌官Anthony Ingham在酒店完工后,初访酒店时说。
和19年前的初代纽约W酒店相比,上海外滩W酒店已经没有了入口处像进夜总会一样的天鹅绒绳,酒店的公共区域少了很多灯红酒绿的夸张撞色设计,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