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村子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写着“寒谷渡”的古码头。寒谷渡因村子后面的寒谷山而得名。古时,村里人出去经商求学,走亲访友,办大事小事都得从这个渡口登船经太湖才能与外界联系。
王鏊也是从这个渡口走出去求取功名的,所以后人也把这里称为“宰相码头”
沿着渡口的石板路往村子里走,来到了一条明代老街。这应该也是陆巷古村的一处精华缩影。
抬头,首先看到的是解元牌楼,这是为了庆贺王鏊乡试第一而树建的。第二年,在礼部会试又取得第一名,就又树了“会员”牌楼纪念。在“解元”与“会员”牌楼之间,有一条通往后山的路,路口还树了一座“一品探花”牌楼
可能有人会问,王鏊官至宰相,为什么不是状元,而是探花呢?原来殿试时王鏊本被众推为状元,却因为主考官嫉妒他的才华,想埋没他,就把他从状元贬为了探花。虽然王鏊不是真正的“连中三元”,但他却是人们心目中实实在在的三元宰相。他的学生唐伯虎就这样评价过他“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朋友是历史老师,自然对这样有故事的古村非常感兴趣。并想要要把联票上的每个“堂”都逛到,但时间最后没够,南宋左丞、户部尚书、大学士、文学家、词人叶梦得故居宝俭堂还是没逛到。
叶家后人在清朝还建了个粹和堂。我们顺着游览图找过去,原以为保存会很完好,却开放的只是粹和堂的偏厅。虽然在历史的风霜摧残中,粹和堂主体只剩下残墙断壁,但好在还留下了三座精致的砖雕门楼。尤其偏厅的砖雕门楼上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刻画更是栩栩如生,虽然文革时遭了一点破坏,但已经是苏州保留下来的最为完整的砖雕门楼了。
遂高堂是王鏊弟弟的宅子。哥哥是朝廷首辅,弟弟却对仕途毫无兴趣,只爱经商。生意做的好,还是当时洞庭商会的领军人物。把生意做到了山外做到了天南海北。现在的遂高堂已改成洞庭商会陈列馆,再现当时生意场上的买卖景象。
怀德堂是王鏊后人住宅,后被喜欢收藏的人买下,现在挂上了民俗博物馆的牌子。里面的每样老物件,一块石,一幅画仿佛都在诉说一段故事。
惠和堂又称宰相府,当然是王鏊的故居啦,现在改成王鏊纪念馆,检票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王鏊塑像。
来到这里,可是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名门望族,大户人家。
前院后园,大厅厢房,书房茶室,客厅卧室,楼上楼下逛了老半天,也没有把每间房走遍。
百度百科里这样介绍:惠和堂是一处明基清体大型群体厅堂建筑,其占地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共有厅、堂、楼、库、房等一百零四间,建筑面积约二千多平方米。其轩廊制作精细,用料粗壮,大部分为楠木制成;瓦、砖、梁、柱也均有与主人宰相身份相对应的雕绘图案。
朋友参观了惠和堂后对我说,以后等你女儿上高三了,要带她来拜拜三元牌楼,拜拜这个大宰相,也“连中三元”考上个理想的大学。
她说,她们南方人有时挺“迷信”的,考试前要图个好彩,像这样的地方都会拜一拜的。
不过到了怀古堂,她就连一张照片都不让我拍了。说这是王鏊家族祭祖的地方,祠堂阴气太重,不要拍到照片里。
想来王家祖上是冒青烟的,要不怎么会出了个大宰相呢?
后来朋友回南方,每次和我聊天都会提起陆巷,说哪天再来苏州一定要把六条巷子都走遍,每个堂都参观到。
今年秋天,我又一次来到了陆巷古村,不为那迎面走来的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为遇到一位翩翩少年郎,一袭长衫,自带着书香
哈哈,没错,因为这里被誉为“进士摇篮,教授之乡”,遇到读书郎比遇到姑娘容易
只是他们,带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才情,都走远了,远了……我们走在巷子里,踩在青石板上,蓦然驻足,书香没有了,飘进耳朵里的是:刚采的新鲜桔子阿要?
又到了桔子红了的季节,陆巷的后山有大片的桔子园,那年周迅来过,黄磊来过,很多明星来过,我也一次次来了……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