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谋布局,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深入落实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推动东平湖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创新执法联动机制,构建“河(湖)长制+林长制+网格化”监督模式,推进全民护湖。
二是统全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挺起“山之脊”:以泰山、徂徕山、沿湖六工山、凤凰山等水源涵养区为重点,开展山体修复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净化“水之源”:鼓励用水单位节水改造,将大汶河生态用水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以支保干,开展大汶河流域河道整治;科学调度用水,构建大汶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东平湖双重补水途径;淘汰落后产能,取缔607家淀粉加工企业,升级改造47家企业治污设施,完成沿湖21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保障入湖水质水量。保护“林之肺”:瞄准“环东平湖、沿大汶河”等重点区域,总投资32.29亿元,实施“三边”生态廊道等工程,打造156万平方米生态防护林,实现绿岸护湖。增厚“田之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学规范化管理,重点打造凤凰山—九女泉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产业园,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调节“湖之肾”:持续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等九大攻坚行动,拆除违法建筑447处,清除网箱网围12.6万亩,拆除投饵机3000余台。探索“湿地+”模式,完成退耕还湿2万亩。投资1.68亿元,创新“地下污水处理,地上湿地公园”的生态净水机制。着力打造“生物+”系统,实施增殖放流,重构生态群落,恢复鱼草平衡,水草生物量年均削减约4.7万吨。
三是谋福祉,推进生态文化产业价值提升。以湖为纽带,探索“生态+”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文旅项目,推进乡镇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传统渔民转型转岗;发展“绿色+”渔业,步入“人放天养,捕捞生产”的生态渔业模式;擦亮“魅力+”新名片,承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环东平湖水浒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