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涌海滩
■海陵岛的海景美不胜收。
■博物馆是一个绝佳的拍照打卡地。
■西涌海滩
■马尾岛的日落。
请到广东过国庆
——新快报“推荐官”为您做攻略
编者按
这个“十一”黄金周,广东有什么可玩、可赏、可品的精彩内容?新快报推出“请到广东过国庆”系列专题,每天由新快报记者作为“推荐官”,用美文美图向大家展现广东这个文旅大省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精彩内容。新快报也正式邀请您到广东买买买、品美食、动起来、看大展、赏非遗、追潮流、游山水、寻文脉、逐海浪、觅田园,亲眼见证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生活、新成果、新亮点。
广东有着超4000千米的海岸线,拥有14个沿海城市,港湾和海岛众多,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乘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的东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推出了20条广东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海上风光跳岛游”线路包含了汕头南澳岛、江门上下川岛、阳江海陵岛等。滨海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随时随地出发去追风逐浪吧,享受来自大海的蓝色馈赠。
走沙滩、看日出
让人忘记一切忧愁
新快报“推荐官”麦婉诗
广东沿海城市众多,每座城市都有惊艳之处。年轻的深圳处处散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冲浪爱好者在浪尖上跳舞,生命力得以具象化。向海图强的湛江,海洋牧场不断升级优化,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拉大网”捕鱼方式,供游人感受这份丰收的喜悦。
在工业大岛体验原始捕鱼
湛江东南隅的东海岛是广东的第一大岛,岛上拥有“中国第一长滩”。东海岛的龙海天沙滩适合看日出,太阳跃出海平面以后,阳光像在海浪上镶嵌满钻石,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自从1958年修建跨海大堤之后,东海岛不再是一座“孤岛”。近年来,随着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东海岛正悄然发生变化。
这样一座工业气息浓厚的岛屿,偶尔也能在海滩上看到渔夫“拉大网”,那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方式,在湛江的南三岛更为普遍。据闻,一次放网、拖网到收网约3个小时,网绳两头由拖拉机上的卷扬机收网,快出网时就能看到鱼虾螃蟹在网里上下蹿跳。
渔获甫一上岸,就会被岛上的居民抢购一空,大家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
面朝大海感受蓬勃生命力
西涌,地处深圳的大鹏新区,西涌海滩是深圳最长的海滩,全长近5公里。
当你赤脚踏上西涌沙滩,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波澜壮阔的大海,脚下沙粒细软,你如同踩在浮云之上,感觉不到沙的存在。
面朝大海,往左边的山岭之上是深圳西涌天文台,游客可沿天文路乘坐游览车或步行上山,那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位置。在天光乍破之时,在霞光万道之中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会有一种恍若新生的快感。
天文台下方的栈道是深圳热门的旅游打卡地之一。经栈道可以直达山下海边,纵览蔚为壮观的海岸线,越往下行,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响就越为雄浑有力。沉浸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景致里,仿佛所有的忧愁都被这份辽阔吞噬。
银滩轻柔丝路厚重
海陵岛等你来“浪”
新快报“推荐官”黄闻禹
在众多值得一去的岛屿中,阳江海陵岛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有着绝美的滨海风光,手里还捧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颗“海丝明珠”,向人们述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轻柔的沙子主打一个“治愈系”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西南端,享有“南海一号,丝路水道”的美誉,更以“中国南方海边的明珠”和“阳光、沙滩、海水的完美结合”,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从广州开车出发,约3个小时便能抵达海陵岛。
海陵岛上的景点众多,其中首推十里银滩。这里的沙子细腻而洁白,好像大自然精心筛选过似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细细的沙子像一粒粒闪亮的金子。漫步沙滩之上,细沙在脚下流动,十分治愈。感受着海风轻抚脸颊,看着海浪一层一层地拍打着岸边,远望大海碧波无垠、水天一色。此情此景,不由让人心情轻快。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岛上有许多共享电动自行车,夕阳西下时,可以沿着环岛路骑行,前往西边的马尾岛看落日与赶海。马尾岛的旁边是一个渔港,可以看到“千帆归港”的温馨景象。进岛的路口有赶海的工具售卖,花十几元买一个小铲和水桶,就能享受到捞鱼蟹的趣味。
快乐,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丝路博物馆有颜又有料
海陵岛是柔软的,也是厚重的。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就坐落在十里银滩之上。它的外观设计紧扣海的主题,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
这座博物馆不仅有颜更有料。在这个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穿越古今,走进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前世今生,领略千百年前中国商船扬帆起航、货通四海的盛况,看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博物馆里展出着来自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地宋代名窑的瓷器,精美至极。友情提示:博物馆出口处有主题文创售卖,喜欢就把这些“展品”带回家。
这座博物馆还是一个绝佳的拍照打卡地。直上博物馆的二层,临海的墙面是大片大片的落地窗,通过窗户可以看到金黄色的沙滩与碧蓝的大海。以大海与沙滩为背景,来一组逆光剪影照,氛围感十足,一定能刷爆朋友圈。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文图: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黄闻禹
编辑:吴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