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价90元的法国进口黑巧克力实售39元,澳洲奶酪薯片买一发三,泰国椰汁饮料半价促销……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生意火爆。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临期不同于过期,实际上是处于即将到达保质期之前的临界期。剩余日期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为购买者留出一定的享用时间,加上价格相对便宜,这些临期食品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商业上的一个消极概念,临期往往与库存、损耗联系在一起。处理临期食品,一直是令企业头痛的难题。在生鲜超市统一销毁的“隔夜肉”、甜品店打烊后丢弃的当日剩余糕点中,不乏品质尚好的临期食品。一方面,丢弃与销毁是对商品质量、新鲜口感的严格把控,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举措,但不得不说,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无疑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无论是为解决信任不对称、维护品牌信誉的付出,还是因为供需信息不对称、商品销售不畅而承担的沉没成本,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意义上,临期打折食品能成为一门另类的火爆生意就不难理解了。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还以较低价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