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临高县,海南省直辖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陆地面积129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74平方千米。临高县地处低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季风明显,温度高且多雨,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终年无霜冻。临高县下辖11个镇、2个开发区、1个国营农场。 县人民政府驻临城镇文明东路。临高县常住人口42.35万人。
隋大业三年(607年),设毗善县,唐开元元年(713年),改临机县为临高县,1988年4月,临高县隶属海南省管辖。临高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形成了“两铁两高两国道”为主要大动脉贯穿东西和东南的交通格局。粤海铁路西环线、环岛高速公路和225国道(海榆西线)穿过境内。 临高县是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临高县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临高角、高山岭、古银瀑布、多文岭、百仞滩、后水湾、马袅湾王佐故居、孔庙、冼太夫人庙、彩桥红树林等旅游景点;有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彩桥红树林湿地公园、临高角风景名胜区3处自然保护地,有椰级乡村旅游点14个;有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处,即临高角、彩桥记忆(纳兰小宝);有2处环岛旅游驿站,即临高峡角飞渡驿站、临高彩桥遗梦驿站;有共享农庄9处,即华雨共享农庄、天地人水果长廊共享农庄、金晨共享农庄、临高耕读山房共享农庄、新盈镇新红共享农庄、东英国际慢城兰刘共享农庄等。
【行政区划】
临高县辖11个镇:临城镇、波莲镇、东英镇、博厚镇、皇桐镇、多文镇、和舍镇、南宝镇、新盈镇、调楼镇、加来镇
【历史沿革】
汉代,元封元年(前210年),海南立珠崖、儋耳二郡,临高地属儋耳郡。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始设毗善县,县治所在今临高县西北的东英墟那在村,属珠崖郡;大业六年(610年),毗善县属儋耳郡。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改毗善县为富罗县,隶儋州,治所在富罗乡东塘都;同年,析富罗县,增设临机县,属崖州,县治所在马袅;贞观五年(631年),临机县属琼州;贞观十三年(639年),废琼州,临机县属崖州;开元元年(713年),临机县改为临高县,县名自始于此;贞元五年(789年),临高县属琼州。五代十国时期,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废富罗县,并入临高县。宋代,临高县隶属琼州。元代,临高县隶属琼州路安抚司,后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明、清代,临高县隶属琼州府。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7月,临高县隶属琼崖绥靖处;民国三年(1914年),复置琼崖道,临高县隶属琼崖道。 1949年4月,临高县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同年7月,临高县民主政府改称临高县人民政府,隶属琼崖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5月,临高县人民政府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1951年4月,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8年12月,临高县与澄迈县合并,称金江县;同月21日,县名定为澄迈县(1959年1月1日的《南方日报》发表县名为金江县)。 1959年3月,经国务院决定,县名定为澄迈县,县城设在金江镇。 1961年5月,从澄迈县分出临高县,恢复临高县行政建置,临高县人民政府驻在临城镇。 1968年4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5月,隶属海南行政区。 1988年4月,临高县隶属海南省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东邻澄迈县,西南与儋州市接壤,西北濒临北部湾,北濒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全境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47千米,陆地面积1299平方千米(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29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74平方千米,内陆海域5.66万亩,可利用浅海滩涂6万亩。
地形地貌
临高县地域属琼北熔岩台地的一部分,整个地势较为平缓,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由低丘陵、台地、平原、滨海沙滩逐级递降,呈不对称的新月形层状结构。台地上高出部分为火山区。河流多由南向北流入海。全县可分为北部沿海、中部平原、南部和东部丘陵3个地区。临高县境内的山岭,南部有马鞍岭、大寒山、美郎岭、黑岭,中部偏东有多文岭,北部有高山岭。临高县北部沿海地区有新盈、调楼、东英、博厚等村镇,海岸线长114.7千米。新盈地区东高西低,东南为台地显半丘陵状,西部为沙滩平原,近海是后水湾。调楼地处沿海沙滩地带,有一突入琼州海海峡的岬角称临高角。博厚镇的马袅湾是马袅河入海口,湾口向北,东南是马泉盐场。东北为金牌港经济开发区。高山岭是临高县北部的最高点。文澜江中下游的南宝、加来、波莲、临城处于中部平原。南宝镇四周偏高,中间平坦,形似盆地。加来农场除兰脉、雅正地区有坡地外,其余都是洋田地带。波莲镇南北高、中间低,东北部为平原、西南部为丘陵。南部的和舍、多文地区为丘陵区,地面高低不平,坡地多,大寒岭是南部最高点,多文岭是东南部最高点。
气候
临高县地处低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季风明显,温度高且多雨,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终年无霜冻。临高县年平均气温为23℃―25℃之间。气温最高的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8.3℃;气温最低的是1月,月平均气温为16.9℃。除了2月和12月月平均气温在17℃―18℃之间外,其余各月月平均气温在21℃以上。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为8562℃。在季节分配上,夏季(6―8月)积温最多,占年积温的32%。春季(3―5月)和秋季(9一11月)积温基本相同,各占年积温的26%。冬季(12―2月)积温最少,占年积温的16%。1986―201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3℃,出现在2003年5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6℃,出现在1999年12月24日。
水文
临高县河流整体自南向北入海,河网水系较发达,按河流流域划分为滨海平原水系、文澜江水系、大塘河水系、马袅河水系和文科河水系五片水系。除滨海平原水系外,其余四片水系共同构成了以文澜江(干支流)为中心轴,以西侧的文科河为左翼,东侧的大塘河及马袅河为右翼的水系格局,主要有文澜河、加来河、务龙河、东江河、马袅河、文科河和博厚水等大小河流95条,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5条。
【交通运输】
临高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形成了“两铁两高两国道”为主要大动脉贯穿东西和东南的交通格局,交通区域优势明显,粤海铁路西环线、环岛高速公路和225国道(海榆西线)穿过境内,县城距海口市86千米、洋浦港50千米。新盈、头咀、调楼、黄龙等港口可通航货轮直达广州、湛江、海安、北海、海口、三亚等港口。
公路
临高县有公路84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35.57千米,较“十二五”末提升60.8%,县城通往各镇、主要港口和各经济开发区的道路全部建成柏油路面。 2022年,临高县境内文临高速临高段和博厚互通全面通车,临高从此迈入“双高速”时代,环岛旅游公路临高段基本贯通。
铁路
临高县以海南环岛铁路(海南西环铁路)、粤海铁路西线为依托,其中,海南环岛铁路在该县内设有临高站及临高南站。
航运
临高县境内有新盈港、金牌西港、金牌东港等港口3个,昆社渡口、青龙渡口和头咀渡口等渡口3个,其中金牌港东作业区有具备简易靠泊使用的5千吨级生产性泊位3个,金牌港西作业区500吨级泊位一个,吞吐量11.7万吨(2020年),主要货种为水泥。2010年,全县有民营航运公司6家,共有32艘钢质船,运力51984吨,其中3艘为多用型,运力21945吨。
公共交通
临高县有公交线路32条,其中开通7条县城区公交线路,投放35辆纯电动公交车;开通21条镇墟到村委会公交线路,投放23辆纯电动公交车,全县15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交。
【风景名胜】
海南解放公园
海南解放公园位于临高县北部海岸,距离临高县城11公里,是解放军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在登陆点建起了临高角解放公园,公园已被确认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的革命历史纪念意义,是海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22年,海南解放公园被确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临高古银瀑布
临高古银瀑布位于海南临高县皇桐镇居仁村西部附近,距县城以东20公里。史称“古银瀑布”,这一个大潭,有“三潭九曲”之美称。瀑布系平川落差而致,落差20米,幅面20米,幅宽400平方米;周围怪石林立,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后面树木茂密,宛如碧海,屹立在怪石上,枝繁叶茂,覆盖如亭。错节盘根,透出倔强的生命力。处处花香鸟语不断。
【生活习俗】
饮食临高菜肴以清淡、生脆、爽口见长。临高人以大米为主食,肉、鱼、鸡蛋、蔬菜是主要副食,普遍一日三餐,习惯用筷子吃饭。临高人的早饭一般都比较简单,常常只是吃稀饭或馒头、大饼、油条、豆浆、粉条之类食品。午餐吃饭一般以米饭、肉、鱼、炒菜为主要食品。临高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往往都准备充足的饭菜。主人请客人入座后,先陪客人喝酒。临高地瓜酒、临高米酒、临高海马酒等都是招待贵客嘉宾的常用佳酿。下酒菜常是临高烤乳猪、蒸乳猪、炒鱿鱼干、炒沙虫、白切鸡、白斩鹅、牛排、炒蛋、炖羊肉、鱼、蟹、虾、洋白菜、炸花生等。最后常用混合汤结束宴席。宴席上,主人总要劝客人多吃一些,不断给客人斟酒、搛菜、添饭,在客人吃饱之前,主人即使吃饱了,也要陪着客人吃,不能放下筷子,更不能离开饭桌。饭后常常还要泡茶品尝。客人走时,主人送一瓶临高地瓜酒,以表谢意。
服饰临高渔女服饰是临高渔民的衣冠礼仪的传统。临高渔家妇女喜欢衣着色彩艳丽的衣服,头戴尖斗笠或高鬓配上簪、夹子,脚穿木屐。临高渔女们的服饰左襟衫是“大襟衫”,名为“大襟”,衣服上的身后其实紧身狭窄。左襟衫是渔民们在生产劳作中不断改进的,左开襟式是为了避免衣服在海风吹来时被渔网钩住;而紧身露臂是为了劳作方便,另一方面是为了能显出女人的身段,既要展示美,上衣又要不显山露水,体现男女授受不亲之意。
居住 临高人喜欢同姓聚居,每个村一般有几十户至几百户人口,规模普遍不大,当然也有少数人口多达千余户的村庄,但一个村庄往往只有一个姓氏,每个村庄都会在村前或村后立一个小型的土地公庙。当地村庄的房屋构造和建筑材料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但使用状况则有所区别。房屋一屋分做三间,中间为堂屋,不住人,后上方存放祖宗灵牌,左右两侧房间,一间住人,一间做厨房和牛栏(有的地区两间都住人,另建厨房和牛栏)。临高人非常注重屋顶瓦垄的数目,垄数一般分为十一、十三、十五三种,每间房都必须相等。如果出现不等的情况时,则认为此屋不吉祥,不宜住人。多数地区喜欢建筑单家独院式住房;少数地区,如临高县博厚公社建有串堂屋。
生育1986―2010年,临高农村依然存在“入篮”和“对岁”习俗。“入篮”是指婴儿出生13天时,举办将婴儿抱入摇篮仪式。“对岁”是指幼儿1周岁时,举办仪式庆贺。举办“入篮”“对岁”时,均请娘家亲戚参加,一般以女眷居多。
交际临高人处世立身,讲究以善为根,以仁为本,性情淳朴,诚挚好客。有客人时,拿出好酒好菜招待嘉宾。熟人亲朋在路上相遇,常常互打招呼,敬问“您好”等。如同路,则让长辈先行;如逢喜事,亲朋好友间互送红包,喝喜酒,以示祝贺;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自觉肃立,敬学生礼,等老师答礼后才离开;干部职工相见或告别时,相互握手道“欢迎”或“再见”;冲撞人家或做错了事,常说“对不起”或“请原谅”,对方则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时,常常说“谢谢”或“感谢您的帮助”,对方则说“不用谢”或“这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