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末,朝鲜和韩国进行了一次破天荒的“和平会谈”,然而在中国火起来的却是名为“丹东”的边远城市,“两天暴涨57%”以刷屏形式席卷朋友圈,这一切都充满了“中国式炒房”的味道。
有丹东市民感慨:“外地人就是有钱,买房子就像我们买菜一样,连眼睛都不眨。”而这样的感慨出现在每一个被炒房团挑中的城市。
丹东为什么会受到炒房团的青睐?
丹东最为人所知道的身份是“离朝鲜最近的城市”,一如深圳之于香港。而让丹东一夜爆红也是因为朝鲜先后宣布弃核以及改革开放。丹东是中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国家特许经营赴朝旅游城市,也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的重要节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换句话说,一旦朝鲜有什么风吹草动,丹东就会立刻进入大众眼帘。
据悉,3月末,丹东新区房价约4000元/平方米,五一后,丹东新区房价直逼6000元/平方米,涨幅惊人。但事实上,从中估数库调取到丹东基价发现,2017年12月丹东基价为5583元/平方米,丹东新区的房价在整个丹东处于较低水平,如此低洼会受到炒房团的关注也并不奇怪。
根据中估数库监测,丹东城市风险评级结果为E,风险较高。虽然最近受到朝鲜问题的影响,丹东房价大涨,但是从丹东城市的基本面来看,第一,2017年GDP为793亿元,丹东市仅位列辽宁省14个城市中第9位,长期处于中下游的位置,表现平平。第二,农业仍是推动当地经济的重要产业,产业比重(2016年底一二三产业比重:17:31:52)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三,2017年末总人口235.2万,相比2012年底总人口240.5万,人口在过去五年持续减少,属于人口净流出城市,而丹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中估联数据还是要提醒大家理性投资。
丹东“暴涨”是否会引来调控?
按照前两年的趋势,一旦房价出现“暴涨”,随之而来的就是严格的调控,这也是中国式炒房的影响之一,政策来了,房价才会涨得更厉害。那么丹东出台调控的可能性大不大呢?虽然丹东新区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涨幅,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认为出台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房价尚在合理范围内。丹东新区两天“暴涨”57%听起来比较吓人,但丹东新区此前房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到如今也仅是与丹东其他区域平齐,处于合理范围内。
第二,朝鲜半岛局势并不稳定。虽然目前朝韩和平会面,但并无实质性进展。联合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以及各种封锁并未解除。朝鲜虽然释放了改革开放的信号,但是朝鲜在国际上的信用还有待建立,GDP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在外交上,朝鲜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朝鲜想要进入到中国“改革开放阶段”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丹东的经济乃至房地产市场非常依赖朝鲜半岛的稳定,风险极高。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此前几轮较为瞩目的“暴涨”背后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政策倾向,雄安是“千年大计”,直接禁售;海南则由于“自贸区建立”,颁布“最严限购”,向炒房团说“不”。丹东除非未来开放度提升,正式打通贸易之路,否则房价整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热度并不会持续太久,发布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如果炒房团持续入市挑战“房住不炒”底限,让房价发生100%甚至更高的涨幅,那么调控出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中国式炒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
朝韩“和平会谈”,炒房团入市丹东,房价“暴涨”……这一幕大家是不是觉得分外熟悉?
这正是中国楼市目前的缩影,一场“中国式炒房”的狂欢。比起丹东房地产的未来,小编更想知道“中国式”炒房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炒房团不知疲倦地寻找一城又一城的投资机会,入市转一圈又离开,带走了资金,留下了杠杆以及无数刚需客的不知所措。
纵观近期楼市出台的政策,限价、摇号、限售、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出台房产税,看似结束了炒房的“黄金时代”,炒房团被套牢,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但事实上,刚需客已经连车的尾灯都看不见了,更遑论上车,试问现如今的年轻人,有多少不是借用“六个钱包”和杠杆买的房。
而真正的炒房团,虽然结束了“快进快出”的赚钱时代,但完全可以转为长持有,在租购并举的时代里先做包租婆赚持有收益,再找机会慢慢抛售,寻找下一个投机点。
当然,只要政策持续将炒房团套牢,他们总有一天会撑不住选择抛盘,但要真正结束中国式炒房,最重要的是要结束炒房所带来的心理预期影响:
第一,真正实现租购并举,让年轻人从焦虑中释放,不再执着于买房才能享受的各项权益和安全感;
第二,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但只有真正摆脱依赖才能够大刀阔斧去革新(如海南壮士断腕般的全域限购),去叫醒沉浸在“买房致富”想法中的人;
第三,“允许”一定程度的房价下跌,只有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和现象才能让人们真正看到投资的风险(如之前环京楼市房价下跌所产生的效果),避免进一步的房价崩盘。
要知道,房地产作为主要支撑产业对于经济的支持是阶段性的,并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这种支持会转为持续的非爆发式对经济的贡献,所以现阶段政府才会不遗余力去强调“房住不炒”、“严禁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长效机制。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