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燕南山上色彩斑斓。(10月8日摄)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郭军鸽 马婷 马元摄影报道)虽已秋末,但此时乌鲁木齐市南端的燕南山上,各类彩叶树、乔灌木呈现的色彩依旧斑斓,橘红黄绿,层林尽染……眼前的情景,很难让人与昔日那座严重石漠化、常年有风沙的荒山联系起来。仅仅不到三年,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燕南山1.05万亩裸露区域全部披绿。
在岁月的光影中,从荒山裸露到绿色蔓延,这是乌鲁木齐人对燕南山、对生态环境的坚守与进击,更是乌鲁木齐人爱树植树护树、绿化家园的精神承载。
从不能到可行
凿岩背土开沟,精神壮丽如歌
11月初,登上燕南山,一排排树木已渐渐褪去绿色。微风拂过,脚边刚栽种不久的黑枸杞、紫木槐随风轻轻摇曳。
看着眼前这片景色,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天山区“树上山”燕南裸露荒山绿化项目部经理花云感慨:“谁能想到,我们竟然在石头山上种活了树。”
位于燕儿窝路最南端的燕南山,处于和平西渠、兰新铁路、红雁池南路围合区域内。这里土层薄、有机质极少,土质条件极为恶劣,基本不适宜植物生长,加之常年风沙较大,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以前打开窗就看到一个‘干’山,山上风大经常把沙土吹进家里来,桌子、电视、床、地面……每天都是一层灰。”住在距离燕南山约1公里的市民张云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造林绿化,势在必行!2018年,作为乌鲁木齐市南端进城口,河滩快速路、东绕城高速、兰新铁路出入城重要节点的燕南山,被正式列为 “树上山”项目绿化荒山之一。
“在石头上种树?这怎么可能!”2018年3月12日,花云至今都记得他和技术人员首次踏上燕南山的情景。
在上山走一圈,脚下不时可见裸露的岩石。石头山上想种树,让树活下来是困扰造林者们最大的技术难题。“这就意味着得‘大换血’,把岩石凿开运走,然后再换上适合种植的土壤。”花云说。
不仅是花云,从事挖掘行业10多年的马权云,身影遍布新疆各大荒山绿化项目的施工现场,进场才三天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黄土地上1小时能开800米至1公里沟槽,这里1小时才能开四五百米。”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天山区“树上山”燕南裸露荒山绿化项目部技术指挥韩青军说,仅换土就用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
由于没有建设梯田式种植平台,高坡度施工时,需要先通过机械将土运到堆运点,再由工人背土上山,将土倾倒在树坑中。每袋土大概有20公斤,一个树坑需要两三袋。山顶风力较大,人工作业时,遇到陡峭的地方,要手脚并用。
“我们就是在花盆里种树。”韩青军说,种植区下方共有六层,最下面一层是细沙,往上依次是肥料、草帘子、保水剂、生根粉和1.1米深的回填土,这样才有助于树木的成活。
覆土法、阶梯法、点穴法、开沟法……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乌鲁木齐人无时不在用科学求实的精神营林、造林。
从增量到提质
绿化美化统一,四季变换有景
走进张云家,推开窗便能看见燕南山。此时的燕南山上,一株株树木连点成片,各种颜色错落有致。
“等到春天,还能看见桃花,每个季节景色都不一样。”张云说。
乌鲁木齐干旱少雨,城区三面环山,土层贫瘠、岩石裸露、石砾多、土壤冻结期长且蓄水能力差,对于这样一个绿化条件先天不足的地方来说,燕南山上这份美景来之不易。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乌鲁木齐市根据荒山地形、地貌和水土肥等自然条件实地勘察,划分了不同区域,确定植物品种的选择。
其中,在土层厚、盐碱性弱、可以满足灌溉水源的区域,选择种植城市绿化常规树种,在土层厚、盐碱性强的区域选择耐盐碱树种;对土层较薄或者风化岩区域的坡地,先采用沟、穴状换土,选择浅根性或耐旱、抗逆性强灌木树种。
以燕南山为例,在绿化时,采用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合理提高绿化密度,增加绿地面积,力争做到绿化全覆盖。
“在保障成活率的同时,我们选择彩叶树种搭配灌木,逐步给燕南山的‘绿色本底’披上‘彩装’,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天山区园林管理局局长奚建生说。
不断优化树种结构,逐步实现荒山绿化和美化相统一。数据显示,2018年,燕南山完成绿化5000亩,2019年完成绿化5500亩,栽种山桃、红叶海棠、白榆、大叶白蜡、金叶榆等乔灌木200多万株。
“种树就是种幸福,种树就是种生命。”连续两年参与燕南山植树活动的市民王子豪说,一座石头山都能变绿,这就是个奇迹。
一年又一年的“绿色接力”,让燕南山变了样,延续着斑斓的色彩、美景的变换。
“等到燕南彩石郊野公园整体工程完工后,将呈现集山体地质、遗址文化、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会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奚建生说。
从青山到金山
生态经济互动,青山定不负人
洗菜、切菜、准备茶水……还没到中午,在天山区乌拉泊村“二媳妇农家乐”里,老板马晓虎就忙了起来。
“山越来越绿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这不,已经有好几个老顾客预约中午过来。”马晓虎说。
马晓虎所在的乌拉泊村位于燕南山脚下,居住着323户、830人。依托地理优势,村里发展起旅游接待及相关产业,打造特色美食,让农牧民增收致富。目前,村里有饭馆64家,其中农家乐42家。
马晓虎说,三年前来店里吃饭的大多是附近村民,每天平均两三桌客人,每月收入也就7000元左右。现在不一样了,客人来自各个区县,旺季时每天平均十几桌客人,一个月收入有3万元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得知燕南山未来将呈现集山体地质、遗址文化、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马晓虎相信今后的发展后劲更足。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如今的燕南山,战胜了干旱、石漠化,改变了风沙常在、草木稀疏的荒凉,也让附近的居民,依托着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用奋斗的精神感悟它,它就会用绿色回馈我们。”从事园林工作近30年的老园林人奚建生说。
实践证明,走“生态优先,营造为本,科学利用,持续发展”之路所产生绿色效益,是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结果。
“植树造林,说到天边都是正道!” 今年83岁的乌拉泊村村民王少贤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
燕南山的生态之变,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乌鲁木齐人躬身实践,接力传承结出的累累硕果,是牢记使命、尊重规律、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
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