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天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资料图片)
花卉观赏游、户外徒步游、民俗歌舞游……乌鲁木齐的乡村旅游,不断加出新业态、新供给,加出新价值、新惊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乌鲁木齐正在深入推进全域旅游,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不断推陈出新,“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体育”“乡村旅游+互联网”等新型旅游模式,将传统的旅游观光与现代农业联系起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生态,开启绿色经济模式
踏青、赏花、农家乐,已经成为首府市民休闲游普遍方式,“乡村旅游+生态”的模式近年来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在乌鲁木齐周边短途游。
水磨沟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冯屏说,该区6大赏花景点分别是红山公园、石人沟红湾花海、石人谷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石人生态旅游度假、水墨天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其中石人沟山花旅游季将持续到9月25日,为期5个月。
达坂城的雪菊花海也让游客流连忘返,每年到了8月中旬雪菊开花时节,金色的花朵染遍了达坂城,游客可以站在金色的花海中远眺巍峨的博格达峰。
乌鲁木齐县方家庄村民在原温室大棚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智能化温室,种植名优特,无污染的时令新鲜蔬菜。利用养殖区培育羔羊、牛、家禽,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农家乐餐饮文化同观光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康新村”真正形成集蔬菜基地、养殖区、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
截至2017年,全村农家乐经营户已达125户,农家乐年吸纳就业人员达500余人,畜禽养殖、温室蔬菜种植人员200余人,年接待游客量由2004年的5.3万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20余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000元上升到2016年的21500元,增长了7倍多。
乡村旅游+体育,体育健身潮推动乡村游
大众化的“乡村旅游+体育”各类项目也在首府周边蓬勃发展。
按照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谋划,乌鲁木齐县将以冬季冰雪运动和夏季避暑纳凉为主题特色,打造乐享慢生活的旅游新业态。
“我每周都开车到南山徒步,每次至少10公里,有时还上山骑马。”市民张旭说,自己这样徒步健身已坚持四五年了,每次都有不少朋友一起来,徒完步到农家乐吃了饭再下山。
近年来,南山徒步、滑雪、滑草、越野跑、骑马等健身、运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捧。乌鲁木齐县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了600多家农家乐、牧家乐,逐步形成了景区+农家乐(牧家乐)的旅游模式。
自2014年起,乌鲁木齐市旅游局通过旅游专项资金扶持的方式,先后投入600余万元支持乌鲁木齐县三角地、闸滩村和达坂城区东沟乡三个徒步道和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这些徒步道设施的建设,吸引市民和游客赴乡村休闲、健身,并利用休闲、健身之余赴附近乡村进行消费。
同时,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旅游局了解到,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仅2017年全市新建完成的25座旅游厕所中,有15座为乡村旅游厕所,占比达到60%。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累计新建乡村公路超过1000公里,乡村基本实现公路全覆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稳步推进,乡村道路的通达性、设施的完备性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乡村旅游+互联网,智慧旅游推动农家乐升级
随着智慧旅游发展,正推动农家乐转型升级。乌鲁木齐县海菊的农家乐155号现在每天都是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海菊说,现在我们全村基本都开始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扫码付款,并且在互联网上推广自己的活动或菜品,互联网让农家乐的推广与发展更便利,让游客寻找美食与结账付费更方便。
海菊说,现在根本没有闲的时候,营业额周末每天都在两三万元,平时都在七八千到一万元。夏季略多点,每天三万多元,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接待500-600人,坐满五六十桌。
市旅游局产业发展处负责人任喜说,为了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现在要加大对旅游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重点在“旅游+”上下功夫,主要在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马产业、旅游+医疗卫生、旅游+休闲、旅游+乡村等产业模式上,进行大力推进。
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初米东区首先出现第一家农家乐起,截至2017年底,乌鲁木齐市已发展休闲农业870家,其中休闲农庄12个,休闲农业园区4个,民俗村2个,农家乐801家,其他类型51家。其中有国家级、自治区级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示范点18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2家、四星级3家。
+1 【纠错】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董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