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指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乡村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推动乡村旅游成为新时代撬动乡村资源潜在价值、传承创新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关键载体和强大动力。
寄托美好生活田园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长为万亿级收入规模的新兴产业。全国乡村旅游数据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72亿,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18.1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8.9%和12.3%。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里,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寄托着浓郁乡愁。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一个被青山碧水围绕的乡村,自然资源丰富,更孕育出绝美的青瓷艺术。多年来,溪头村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文化融合的乡村旅游致富之路,发展了龙窑烧制、研学旅行、特色民宿等业态,让村庄成为主客共享的文旅融合新空间。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村,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有成片被誉为“国内生态民居的活标本”的海草房。在保护海草房的基础上,烟墩角村依托特色资源,定期举办摄影大赛、海草房传统营建技艺培训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美院学生及自驾游客来此采风、游玩,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集聚区等为支撑的乡村旅游点、线、面互动发展格局日趋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提升城乡经济融合度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以重点村镇为基础,引导各级政策、资金、宣传、人才等资源倾斜投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深入阐释了乡村旅游在改善乡村环境风貌、复兴乡村历史文化、重塑乡村诗意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可见度和影响力。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凤羽镇,以“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为理念,集合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多元业态的新兴文旅目的地——佛堂村“凤羽大地艺术谷”,依托山景与屋顶水稻田,构筑下沉式“空中稻田剧场”;将闲置乡村校园设施改造为集餐饮、民宿、研学等于一体的“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以古建筑为基础打造“星空艺术谷”;推出“白驹过隙”“三个苹果”等大地艺术装置……为乡村生活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