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虽然叫劳动节,但却并不让人劳动,而是个尊重劳动者权益,给劳动者放假的节日。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已经伴随中国劳动者走过了70载春秋。
7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人过“五一”假期的方式,也极具年代特点。
从集体庆祝到扎堆出游再到多元消费,70年“五一”假期显现的,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逐步升级的缩影。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一日假:集体欢庆劳动节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第一次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全国放假1天。在1950年5月1日,中国劳动者迎来了第一个劳动节。
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劳动节假期是个关于集体的回忆。当时,全国各地以游行集会、文艺表演等形式庆祝这个节日。人们通常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
《大公报》在当年刊登的通讯中描述了北京天安门的“五一”节庆祝活动:人们打着各色彩绸旗幡、巨像标语,向天安门附近各指定地点集中。20多万人参加游行的队伍,按照总指挥部指定地点有秩序地排列成队,等待接受检阅。
黄金周:假日经济现端倪
时间走到世纪之交,“五一”劳动节假期迎来第一次调整。
1999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放假3天。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的调整,可以凑出7天长假。
2000年劳动节,首个“五一”7天长假开始施行。在长假期间,全国有4000多万人出门旅游,旅游收入超过181亿元。这个史无前例的“五一”消费大潮引人侧目,7天长假开始被冠以“黄金周”的名号。
不同于春节等传统节日,“五一”黄金周没有阖家团聚的传统,假期时间又比较长。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