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到底适不适合来成都?
最近,这个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被讨论很多。
理想中的成都,是火锅飘香的小吃街、潮人聚集的太古里,是玉林路的尽头、小酒馆的门口说不完的故事,是社畜心中卷不动时的“退路”。
而实际的成都,和许多城市一样,背负着一代人的压力和迷茫。
曾有人用“少不入川”来形容成都生活太过安逸,会让年轻人失去斗志;而今天,很多人吐槽“别来成都,同样很卷”。
对游客而言,这里的美食和市井气或许令人流连忘返;但应届生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期待,成都能够满足吗?
百万“蓉漂”,涌向成都
本地人眼中,成都近些年最大的变化,是人越来越多了。
和其飞快高涨的名气一样,成都的人口增长迅速。从 2010 年到 2021 年,11 年间成都常住人口增长了 714 万人,仅次于深圳。
根据成都统计局数据,2021 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为 2119 万人,突破 2 千万大关,超越了广州、深圳,仅次于 3212 万人的重庆、2489 万人的上海和 2188 万人的北京 [1]。
如今,成都已经是中国人口第四城。
继“北漂”“沪漂”之后,“蓉漂”成了年轻人追梦的新选择。目前,“蓉漂”人口的总数高达 683.49 万人 [2]。
在抢人大战中,成都自 2017 年实行“人才新政”,4 年内吸引了 50 多万蓉漂青年落户,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人口,其中 30 岁以下的占比 78.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九成 [3]。
为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成都还专门把每年 4 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声称“蓉漂之后,再无漂泊” [4]。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已经连续 6 年应届生流入占比第一。
来成都的,不仅是中西部城市年轻人,还有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根据《“蓉漂”青年发展调研报告》,落户成都的蓉漂青年来源地中,北上广分别从 2017 年的第 17、28、6 位,上升到 2020 年的第 6、18、4 位 [2]。
逃离北上广,越来越多卷不动的年轻人选择来成都。
成都这几年确实发展迅速。2021 年,成都 GDP 达 1.9 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七,在新一线城市里仅次于重庆和苏州,比杭州、南京等一些东部省会还要高 [5]。
科技创新也是成都成绩单上的亮眼一笔——去年,成都新增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 11 家,总数居中西部城市第 1 位 [6];高新企业数量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天津和武汉,位列第 4 [7]。
这些都宣示着这座“新一线城市之首”的无限潜力。
最主要的是,在成都生活,真的很巴适。
通过统计知乎关于“成都生活”的回答,我们发现,“美食之都”“慢节奏生活”“悠闲文化”这些名片,仍然是人们心中的成都印记。
在成都,随便一家馆子都很难踩雷,火锅串串川菜天天换着样儿吃不腻;街头随处可见茶馆、麻将馆、小吃摊,人们一边品茶一边摆龙门阵;晚上则是俱乐部和电子乐的天下,各种新潮流和亚文化在此汇集……
带着对成都的向往和未来的期待,一大批年轻人向着西南奔赴。
来成都工作,我后悔了
然而,来的人多,去的也多。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6 - 2021 年成都的人才流出比例在主要新一线城市里连年第一,直到 2020 年才扭转人才净流出状态 [8]。
许多人的成都滤镜,在找工作的第一天就碎了。
许多成都打工人开始在社交媒体劝退应届生:成都曾经可能是东方瑞士平替,但来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瑞士卷”。
检索小红书和微博关于成都就业的帖子发现,“成都找工作太难了”的吐槽越来越多。应届生们没有预料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