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河一河两岸新图景。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佛山,又回到了东平河时代。
一到晚上,随着“三龙湾号”游船启航,东平河两岸的璀璨灯光,映照出一个全新的“夜佛山”。
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一条伟大的河流。东平河之于佛山,就如珠江之于广州、泰晤士河之于伦敦。从水运时代的“黄金水道”到工业化时代的“淡出”,从中心城区扩容“过河”到一河两岸“城市新客厅”,东平河跌宕起伏的背后,是佛山城市进化的过程。
“重磅!陈村、北滘、大沥拟纳入佛山中心城区。”今年,佛山市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将继续向南,再跨过东平河。这意味着,佛山城市化又进入新阶段。
●南方日报记者刘明欧阳少伟
开发北岸▶▶
一河两岸新图景
“呜——”临近晚上7时半,“三龙湾”号自东平河南岸的龙舟广场码头出发,徐徐向东驶去。沿岸的公园美景和华灯尽收眼底,绿道长廊上,漫步者有说有笑。
而两年前,还是另一幅光景。2020年5月,佛山公布东平河水轴线十大亮点项目,划定25公里的滨水重点示范段。十大项目中,有七个位于东平河北岸。
彼时,与南岸的繁华相比,北岸稍显“冷清”。沿岸看不到恢弘的地标建筑,只有成排的住宅楼,较为单调的灯带点缀其间。河边有三两行人,稀稀拉拉。
“早在17年前,佛山就提出东平水轴一河两岸建设的构想,曾公布了以东平河景观绿化带为核心的滨河景观规划,规划很好,但一直没多大进展。”徐玉发是禅城区政协委员,自1993年来到佛山,就一直关注着东平河的发展与变迁。
他本对这次新动向也不以为意,但很快意识到这次与以往有些不同。十大项目公布后,佛山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巡查东平河水轴线沿岸,了解项目推进情况。
在政府的牵引下,各种力量快速向北岸集结,多个项目加快建成:澜石公园,仅施工三个多月,就建成开放;石湾渔村文化公园,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渔船停泊点升级改造;目前,鱼鹭洲尾、星耀石湾、半月浮翠、澜石记忆等多个项目已相继建成开放;佛山新港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也将在国庆前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
“去年岸边还是一片黑,几个月时间里,原来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已经变成绿带长廊,沿岸灯带也多了,变化真大!”看到沿岸的巨大变化,徐玉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刻。
黄金水道▶▶
支撑商贸勃兴
“三龙湾”号继续前行,沿岸云霞幻影,流水泛金,时不时经过的大货船,不断提醒游客,东平河依然保持着“黄金水道”的功能。正是这个功能,造就了佛山城市的勃兴。
300多年前,这条几十米宽的河面上,停在岸边的货船鳞次栉比,中间通行的宽度只剩下几米。河面上人声鼎沸,声音可传到数里之外,一派繁盛景象。
那时的东平河上商贾云集,上游连接粤西、粤北和云南、湖南,下游直通广州。凭借“通江达海”的便利优势,佛山这南国小镇,一跃成为与北京、苏州、汉口并称的“天下四聚”。“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南北各省。”
资深媒体人龙建刚一直记得,《西游记》中有一个精彩细节: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大喊:“我拿广锅把你这妖怪煮成杂碎!”这个“广锅”就是佛山制造。明朝作家吴承恩也曾无数次在京杭大运河上,看到满载广锅的货船源源北上的盛况。
佛货不仅北上,还通过东平水道下南洋、闯全球。位于佛山中心城区的石湾镇街道,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创造了“石湾瓦甲天下”的辉煌。一艘艘满载石湾陶的货船,正是通过东平水道,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有史料记载,道光年间,佛山古镇共有300多个行业,工商店3000家以上,商品近4000种。这种繁荣的商贸促进了佛山城市的发展。
佛山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军事重镇,却成为了城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杨义看来,佛山以“工商城市”的模式,打破了“郡县城市”的旧模式和中国长期由单一中心城市一统天下的旧格局,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跨过东平河▶▶
建设新城区
转眼间,“三龙湾”号来到了东平桥下。
临河而起,因河而兴,是佛山作为岭南水乡城市的特色,但到了工业时代,马路经济的兴起,改写了佛山河流的“命运”。东平河在手工业时代的辉煌逐渐归于沉寂,东平河岸成为了佛山中心城区的边界,北岸成为城区的边缘。
东平桥的出现改写了历史。这座连接东平河两岸的大桥,冲破了东平河对佛山中心城区边界的束缚,让中心城区跨过了东平河,有了更大的生长空间。
实际上,作为岭南水乡的居民,佛山人对“过河”的景象再熟悉不过。小布村位于乐从北部,紧邻东平河。67岁的何淡良是土生土长的小布村人,“那时候要想过河,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我们坐手摇船去河对面,把自己种的菜拿到澜石市场卖,然后再买点肉和米回来。”
东平水道作为佛山境内较大的水道,是佛山城市难以逾越的一道天然屏障。为连接两岸生活,1969年,旧澜石大桥建成通车,成为东平河上的第一桥,也是佛山通往江门、湛江的必经之路。但仅有的这座桥,并没有给两岸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