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6
佚名 (明) 佛像三帧
镜心 设色绢本
34×17 cm. 约0.5平尺
RMB: 3,000-5,000
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其间自汉魏以来,由于受到佛教传入的影响,中国艺术的各个领域更加异彩纷呈。可以说,佛教艺术是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之一。
佛教的历史,始于印度,东汉时,佛法始入中国,兴旺于南北朝。而开花结果于唐宋间。当佛教与书法艺术结合之后,佛法的传播更为普遍。
3589
佚名 (明) 释迦牟尼佛
镜心 设色绢本
182×94 cm. 约15.4平尺
RMB: 100,000-150,000
画佛像要表现佛的智慧与功能。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无缺。所以画佛要面容饱满,眼帘低垂,嘴角眉宇间透露出庄严、慈悲、与静穆。
3591
佚名 (清) 礼佛图
镜心 设色绢本
95×57 cm. 约4.9平尺
RMB: 80,000-120,000
菩萨像的神情姿态均类似佛像,无论坐姿立姿,圆满端庄的面貌,垂帘双目,顶上的光轮等几与佛无异,而不同于佛,最显著的是头戴花冠,胸前饰璎珞,臂间着环钏,手上有持物,呈现古代贵族的华美。
3595
佚名 (清) 释迦牟尼佛
立轴 设色绢本
173×91 cm. 约14.2平尺
RMB: 15,000-25,000
3597
佚名 (清) 佛像
立轴 设色纸本
114×45 cm. 约4.6平尺
RMB:50,000-70,000
观音造像多变化,庄严花冠,立于阿弥陀佛身旁的是净土系观音,有贵族华丽之美。化身万千,循声救苦的是法华系观音,有平民化的朴实美。另有华严系,密宗教系的观音,造形各有千秋。宋以后的观音,脱俗、灵巧、自在、出尘,流露文人气质的飘逸美。
3590
佚名 (明) 童子拜观音
镜心 设色绢本
188×65 cm. 约11.0平尺
RMB: 100,000-150,000
罗汉是声闻乘四果中的极果,佛弟子中修证最高的阶段。罗汉像圆顶无髪,身披僧袍,朴实无华,两耳较长,与现实中的出家人无二致。罗汉入画,最早见于画史者为南朝张僧繇,初称圣僧,后称罗汉,罗汉在佛画中,虽非主导地位,但因具人间相,世俗相,造形飘逸,法力无边,介于人佛之间,受人天供养,能满足艺术家灵活创造的空间,罗汉像之美,自有别于佛、菩萨。五代两宋以后,罗汉像的创作趋于极盛,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乃至五百罗汉等多体罗汉像题材应运而生。
3609
佚名 (清) 贝叶罗汉八帧
册页 设色纸本
20×15 cm.×8 约0.3平尺(每幅)
RMB: 20,000-30,000
说明:杨廷璋对题御制賛。杨廷璋(1688-1772),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官至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勤悫。
3610
丁元公 (明) 罗汉
立轴 设色绢本
122×53 cm. 约5.8平尺
RMB: 10,000-20,000
3611
明极楚俊 (1262-1336) 罗汉
立轴 水墨纸本
88×35 cm. 约2.8平尺
RMB: 30,000-50,000
说明:明极楚俊禅师(1262-1336)是南宋末年高僧,生于昌国县(今浙江舟山)一个黄姓大户人家。生性孤洁,不喜尘世污浊,十二岁毅然削发,在昌国礼佛出家。先后驻锡南京奉圣寺、宁波瑞岩寺、普慈寺、金华双林等寺院,后入杭州径山、灵隐、宁波天童等寺院,皆为首座。六十七岁时,自明州携日本入元僧人东渡日本宣讲佛法,历住镰仓之建长、南禅、建仁等寺,在大阪创建广严寺,受到日本朝廷和幕府顶礼。日本元德二年(1330)初,后醍醐天皇听闻明极楚俊禅师的高名,问法于禅师,赐予「佛日焰慧禅师」。日本建武元年(1334),明极楚俊禅师所住持的南禅寺被升为「天下第一寺」,位在日本五山之上,禅师也因此成为日本佛教界的翘楚。明极楚俊禅师化导甚众,跟随他习禅的不仅有僧人,还有诸多公卿、武士等。作为禅僧书法家、文学家,明极禅师对日本的文学、书法影响巨大。
3614
佚名 (宋-元) 罗汉
立轴 设色绢本
113×53 cm. 约5.4平尺
RMB: 200,000-300,000
说明:此幅罗汉像所绘为十六罗汉中第六尊者跋陀罗尊者,《国华》为日本著名美术期刊,是公认的日本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期刊。此幅罗汉像与《国华》第六十七编第一册中刊载的十六罗汉像为同一底本所出,从人物结构到布景渲染如出一辙。此幅罗汉像体现出苍古、简素、古拙的意境,加之线条、设色、造形,皴法等都还保有宋代精神,在古代绘画中也是弥足珍贵的作品,现日本寺院或市场上基本已无此高古之版本整套留存者,而是零散存于国外各博物馆。能有幸得遇此幅高古罗汉像已实属缘分,千年胜迹,再现拍场,得之殊胜。
造像画
就是一尊或多尊的佛菩萨像,庄严妙好,或坐或立。表现悟道、教化之美。中国常见的佛是释迦牟尼佛,他的生相在图画上最普遍见到的是禅定、说法、降魔、和涅槃四相。
立姿佛,一手上举,施与众生无畏惧,恐怖之印,一手下垂,与众生满足愿望之印,信徒参拜之余,顿觉美感天成,身心安定。北宋高文进弥勒菩萨像,即是寺庙或信徒出资镂版印刷的版画,俾人供养之用,也是佛教传教形式之一。此画系细笔画法,可略窥唐吴道子前之佛画风格。
宋人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此为设色画,大圆光,内现千手千眼,持法宝,坐宝莲座,四大天王诸天女旁侍,下列天龙八部。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无名款。
3607
佚名 (明) 广目天王像
镜心 设色绢本
209×111 cm. 约20.9平尺
RMB: 250,000-350,000
说明:西方广目尊天王是佛教三千大千世界观中四大天王的大天王之一,魔家四将之一。西方广目天王,《封神演义》中为魔礼寿,梵名“毗留博叉”,据中国大乘佛教僧众云:西尊王能以清净法眼观察护持三千大千世界,故此圣名。西尊王据于须弥山天西方。
3616
佚名 (明-清) 神仙造像
镜心 设色纸本
96×72 cm. 约6.2平尺
RMB: 20,000-30,000
3617
佚名 (明) 神仙造像
镜心 设色绢本
56×35 cm. 约1.8平尺
RMB: 20,000-30,000
经变画
是根据佛经所述的佛国庄严,绘画成铺。如极乐净土变,灵山净土变。
中国净土宗是中唐以后逐渐兴盛的宗派。直到今日广泛流传于一般民众。净土宗以净土三经为主要信仰内容。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三经中都说明极乐世界之美。庄严佛国,平坦、整齐、洁净、富丽,修行信徒,一心向往。
3592
佚名 (清) 十二位宫神
镜心 设色绢本
131×215 cm. 约25.3平尺
RMB: 70,000-90,000
曼荼罗画
是密宗修法所供养的图画。所谓曼荼罗,其实就是整个宇宙之缩影。宇宙间的一事一物,乃至诸佛、菩萨、全都聚集在曼荼罗当中。大日如来至善至美的曼荼罗,就是凡夫俗子的曼荼罗,就是一草一木的曼荼罗。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曼荼罗,每一曼荼罗都彼此含具其他事物的思想。这和华严宗的事事无碍法界的宇宙观极为相同,也和净土宗的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种思想,反映在绘画艺术上,是根据一定的经轨,以画一佛或一菩萨为中心,周围层层环绕着菩萨,天神。呈现出整齐,对称,繁复艳丽之美。
3594
佚名 (清) 释迦牟尼佛
立轴 设色绢本
140×57 cm. 约7.2平尺
RMB: 无底价
殿堂庄严所用之图
佛、菩萨、天龙、鬼神的形像,往往置于庄严殿堂上。描工根据佛传所记,释迦如来佛,一生敬化的故事绘成佛传图。或根据佛经所说如来过去生中所修的种种菩萨行的故事,如舍身饲虎等,绘制成本生图画。或根据佛经中所叙故事,绘成形像,如维摩经变,地狱变等经变图。
3588
佚名 (明) 地藏王菩萨
镜心 设色绢本
129×70 cm. 约8.1平尺
RMB: 40,000-60,000
水陆画
是伴随佛教水陆法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遗产,它的图像内容主要依据水陆仪轨及民俗信仰进行绘制。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等,是古代佛教设斋供佛用以超度亡灵的法事活动,也兼具追忏悔过、积德行善等功能,相传由梁武帝因梦创制水陆仪文开设水陆道场。
3598
佚名 (清) 太岁吊客
立轴 设色绢本
131×80 cm. 约9.4平尺
RMB: 20,000-30,000
3599
佚名 (明) 佛教众神
镜心 设色绢本
149×76 cm. 约10.2平尺
RMB: 50,000-70,000
3600
佚名 (明) 十王图之平等大王
镜心 设色绢本
146×75 cm. 约9.9平尺
RMB: 60,00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