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④】唐县: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经济根基
长城网记者 齐立宾 刘鑫鹏 王日成 马书广
四月景色正美,奋斗不负韶华。4月7日,走在唐县,从田间地头到旅游景区,从温室大棚到生产车间,处处生机盎然,一派繁忙景象。
过去五年,唐县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实现了151个贫困村326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随着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家庭手工业、电商、光伏、旅游“六大”产业持续壮大,唐县强力聚焦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于翠芝正在给西红柿苗吊秧绳。 长城网记者 刘鑫鹏 摄
第一站:南伏城村
现代农业托起致富梦
“上岁数了,还能有稳定的收入,真不赖!”说这话的,是唐县南伏城村民于翠芝。4月7日,她像往常一样,又来到村口的蔬菜大棚里,给刚插下秧的西红柿苗吊秧绳。
“吊完秧绳,下一步就是架苗、整枝、打杈……”作为一名在大棚里工作了5年的老员工,于翠芝对这套种植流程早已轻车熟路。
因为老伴身体不好,于翠芝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以前就是靠种地生活,除去种子、化肥等各种成本开销,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于翠芝告诉记者,如今她的工作轻松,每年能有2万块钱的稳定收入,生活大变样。
“现在村里还要发展采摘旅游,到时候,我们的生活肯定还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于翠芝满怀憧憬。
张树民正在查看大棚玫瑰花长势情况。 长城网记者 刘鑫鹏 摄
和于翠芝有同样期待的还有村民张树民。作为大棚种植户,他正忙着谋划扩大规模的事儿。
“以前就是和儿子一起种地、打工,我们俩一年能挣个三五万块钱。”张树民告诉记者,2018年响应村里的号召,他一下承包了8个大棚种植玫瑰花,随后在各方指导下,市场越做越大,收入也越来越高,每年光用工支出就达到20万元。
“目前,一个棚效益好的话一年能挣个7万块钱,一般的时候也能挣个4万多块钱。”说着,张树民的嘴角禁不住露出微笑,“县里有政策支持、村里有能人指导,今年打算再承包17个大棚,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希望能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