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刘让群
■将文旅产业纳入产业集群序列,是自治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旅游兴疆”、扎实推进旅游强区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前不久,自治区党委将文旅产业纳入产业集群序列,把原有的新疆“八大产业集群”扩展为“九大产业集群”。这是自治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旅游兴疆”、扎实推进旅游强区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重大部署。立足新疆独特优势,探索新疆特色文旅产业集群建设之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准确把握文旅产业集群建设的逻辑支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支撑,建设文旅产业集群也不例外。
从理论逻辑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文旅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遵循。从地理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视角分析,文旅产业作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的综合性产业,必然需要众多存在竞争、合作、互补、协同关系的文旅经营主体、关联机构联手、联建、联通、联动。
从历史逻辑上看。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汇、多宗教并存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华文明的怀抱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建设新疆特色文旅产业集群的基础。
从实践逻辑上看。随着大众旅游的深入发展,文旅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成长方式,文旅产业正朝着多元化、生态化、集群化发展。近年来,新疆大力实施文化润疆、“旅游兴疆”,努力打造全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样板和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依靠产业集群建设的思维和理念来破解。
创新文旅产业集群的建设模式
遵循产业集群建设一般规律,结合新疆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建设新疆特色文旅产业集群应按照“产品+产业+产业链”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模式,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的价值创造力、综合承载力、市场辐射力、区域竞争力,促使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
做特文旅产品。“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水平是游客满意度的关键指标和市场竞争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做特文旅产品上下功夫。一是重塑“吃住”产品。在吃方面,深挖当地民族特色,研究推广新疆菜系,培育名厨名店品牌,建设特色餐饮街区,着力规范经营行为,不断提升精细化特色化连锁化服务水平。在住方面,建设一批高端、野奢、主题酒店,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民宿,丰富消费业态,让酒店、民宿由“卖居住”向“卖生活”“卖文化”转变。二是优化出行产品。按照“大环线航空游、小环线自驾游”的思路,引导航空公司加密重点客源地航班航线,扩大疆内支线航班规模,加快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自驾游服务体系,千方百计降低旅游大交通成本。三是培育出入境游产品。充分发挥亚欧黄金通道的区位优势,扩大文旅领域对外开放,提高出入境旅游便利度。开辟中国新疆―中亚出入境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研究开通中国新疆―中亚旅游班列,加快把新疆打造成为重要的出入境游目的地。四是发展研学游产品。用好援疆优势,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推出一批研学游线路和产品,发展小组团、亲子团等研学游、定制游,加快把新疆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研学游目的地。五是拓展特种游产品。加强与专业机构对接,开发一批特种游精品线路,发展沙漠旅游、徒步旅游、探险旅游、登山旅游、野营旅游、科考旅游、航拍旅游等特种游产品,打造新疆特种游品牌。
做大文旅产业。当前,文旅新产业新模式新赛道层出不穷。必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激活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一是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创新转化以非遗为主的历史文化、以“三山两盆”为主的地理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聚焦交河故城、北庭故城、克孜尔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地,大力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能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景区。聚焦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加大现代化传承、多元化创作、全景式融入力度,打造“跟着非遗游新疆”文旅品牌。聚焦龟兹、楼兰等文化元素,张骞、解忧公主等历史人物,锡伯族西迁、土尔扈特部东归等历史事件,打造一批弘扬主旋律、滋养大众心灵、具有新疆特色的文艺精品,打造“跟着影视游新疆”文旅品牌。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开发一批“文化+”文创产品,打造“文化IP”矩阵,全方位、立体化激活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打造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二是做大“旅游+演艺”产业。整合现有资源,引导专业艺术团体、院校与自治区国企联合组建新疆演艺集团,促进优质演艺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传播能力,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精品旅游演艺项目。在重点景区开展驻场旅游演艺、流动性文艺演出、沉浸式演艺活动、非遗技艺展演,丰富旅游演艺产品。把重点景区剧院、旅游城市剧院打造成为旅游演艺示范基地,鼓励建设一批旅游演艺小镇、旅游演艺集聚区,常态化举办音乐会、演唱会等文娱活动,打造“跟着歌舞游新疆”品牌。三是做大“体育+旅游”产业。新疆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丰富多样,应大力推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户外运动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在重点旅游目的地举办赛骆驼、毽球、刁羊、且里西、赛马、射箭等各类传统体育表演、竞赛活动,丰富体旅融合消费、体验场景。支持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加快发展,打造一流国际品牌,带动环塔沿线文旅产业发展。鼓励引进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主办、承办、创办国际性、区域性专业体育赛事活动,打造“跟着赛事游新疆”品牌。四是做大“低空+旅游”产业。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用好国家政策,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布局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发展滑翔伞、飞艇、直升机等低空飞行器组装、加工业,打造低空旅游示范基地。
做强文旅产业链。建设特色文旅产业链,需要在纵向丰富文旅业态、横向补链延链上双向发力。一是做强以“线路+目的地”为载体的文旅产业链。坚持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联动发展,以独库公路、G219线边境公路、温昭公路、S101公路,以及夏特、车师、塔莎、乌孙、盘龙等古道为重点,推进跨区域旅游协作,加快完善景观道、加油站、充电桩、旅游公厕、营地驿站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吸引力、承载力,打造自然风光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产品业态丰富、服务保障一流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响“重走丝路游新疆”“沿着边境游新疆”等品牌。二是做强以“景区+街区+园区”为载体的文旅产业链。景区产业化、街区特色化、园区文旅化,是促进娱乐、演艺、非遗、文创、动漫、酒店、餐饮等集聚发展,以及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等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聚焦重点区域,谋划建设龟兹、交河、北庭、木卡姆艺术、文化村等主题文化园区。充分利用废旧厂区、特色产业园区等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三是做强“冰雪+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冰雪旅游的溢出效应和对传统产业的强链作用,以乌昌地区、阿勒泰地区为重点,加快完善冰雪旅游目的地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常态化举办冬季冰雪运动会、专业赛事,培育创建自有冰雪服装、装备品牌,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四是做强“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加快整合新疆各类出版社、书店、印务印刷、电影制作放映等区属国企,打造编、印、出版、发行为一体的产业链。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鼓励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精品书屋与景区融合发展,打造新型生活空间、学习空间。
理清文旅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文旅产业集群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按照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紧扣关键环节,强化重点突破,明确发展路径。
实施规划政策强基工程。研究编制新疆特色文旅产业集群建设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措施。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文旅产业集群建设最终要靠市场力量来推动。综合运用资产重组、联合开发、委托运营等措施,支持新疆文旅投资集团大力整合全区优质文旅资源,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团。扶优扶强文旅龙头企业做大资产、市值规模,提高盈利、融资等能力。着力推动区、地、县三级联动,加快形成全疆文旅产业发展“一盘棋”。
实施品牌营销提升工程。围绕持续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文旅品牌,谋划打造新疆文旅IP矩阵,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大力开发宣传产品,创新宣介形式,切实增强新疆文旅的影响力、吸引力。
实施科技信息支撑工程。大力实施特色文化数字化转化,打造一批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文旅产品。按照让利游客、拉动消费、整合资源、促进协同的逻辑,支持新疆文旅投资集团建设运营集预定、预警、交易、支付、积分、抽(兑)奖、产品发布、异地租还车、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用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