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始终牢记“心怀‘国之大者’”,2012年起实施福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2013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福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仅有的实施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通过一流专业带动一流课程,卓越师资培养卓越人才,探索实践出“三阶递进、三轮并驱、三维同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课程群和产业群、教学链和生产链的密切对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15项。2021年获批工信部门“氟新材料产业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建设。
以工程需求为导向
构建三阶递进的培养路径
校企共建新材料产业学院,投入5600多万元建成以氟化工为主导方向的工程化全流程实训平台,集认知与实操、设计与开发、中试与孵化于一体,开辟“工程基础学习→工程综合实践→工程应用创新”三阶递进的培养路径。
以产业导向优化专业内涵。顺应资源化工产业链更新迭代,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材料与化工获全省首批新建本科高校硕士专业学位联培立项。环境工程、化工、生物技术等3个专业跻身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在2022校友会中国应用型大学一流专业中排名第三。
以工业互联升级培养方案。从通识课、跨学科工程实践平台和专业前沿课程三个层面构建“人工智能+”新工科课程框架。重构“化工过程智能控制”课程,增设“资源智能管理”“智慧化工厂设计”教学内容。倒逼改进“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达成”矩阵表,做好课程设置的“加减法”,毕业总学分由180压至160,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空间。
以技术升级拓展课程体系。聚焦技术变革和产品迭代,使专业核心能力对接岗位技能要求,建立项目驱动反向设计的矩阵式课程体系。新设“企业EHS基础”等课程,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吸纳环境、生物、信息等领域新的研发成果。新增“材料与环境”实训项目,包括材料生命周期、安全环境评价、循环利用等。
以工程项目为牵引
构建三轮并驱的工程教学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0到2.0转型计划,把前期可研、工程设计、现场施工、试车生产等工程全周期要素整合于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变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师资队伍”三轮并驱的工程教学,推进“基础实验案例化、工程设计项目化、综合研发中试化和专业训练车间化”。
协同做优实景式课堂教学。以探究式小班化教学为抓手,大力引入混合现实(MR)技术及多视窗教室、手机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校企共建“生物发酵工程”等专业课程、“资源循环利用”等专业设计、全氟己基乙基碘开发等专业实训,实现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全面延伸。“GIS技术应用”采用翻转课堂慕课、SPOC等学习平台,实现一对多、多对多师生讨论和小组互动。实施“点(课程评价)→线(教学督导)→面(专业评估)”过程跟踪和大数据学情分析,推进教师互联式教学和学生沉浸式学习的课堂革命。
协同做实探究式社会实践。将企业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作为学生实训项目,开展铅锌矿电位调控浮选科研实验,攻克低品位复杂铅锌矿高值利用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成果被列入《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师生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首创氢氟酸的气降膜吸收装置,成为美国冶金集团AMG的指定原料供应商。获福建省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优秀组织奖。
协同做强开放式师资队伍。把资源化工从业经历纳入专业教师考核指标,实行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和联合培养制度。实行导师遴选、校企联培、师生互选制度。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1名全国模范教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中青年优秀人才,6名企业导师成长为省市拔尖人才,6名教师被厦门大学等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建成4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以工程能力为内核
构建三维同育的课程资源
推动化工、环境、生物等学科构成的资源化工专业群建设,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三创教育”融入工程教育全过程。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形势与政策、环境评价、3ds Max、化工设计、系统工程、创新创意基础等关联课程组合为相互承接、梯次深化、多学科融合的完整知识链和能力培养架构。
推进融合工程伦理的思政教育,共创一流“故事会”。作为百年闽师之源,学院将拿起笔杆能写作、拿起枪杆能报国、拿起锄杆能劳动的创校“三杆”精神,纳入工程教育“开学第一课”。采取“行业专家讲授+校内教师指导+课外小组实践”等思政培训,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获批20多项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资源化工学生支部被推荐为全国样板支部。
推进融合工程基础的专业教育,共造一流“课程群”。引入案例启发式、技术探究式、师生互动式等基于问题讨论的教学手段,开展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的高质量课程建设,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轮胎炭黑改性制备成果引入《高分子物理》。参编《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技术规范》行业团体标准。建成“环境影响评价”等13门省级一流课程。参编《含氟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工程制图及实训》获评省级应用型特色教材。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实践教改项目20多项,自主开发工艺教学装置与仿真项目11项。
推进融合工程思维的“三创”教育,共筑一流“案例库”。开展“体验式、顶岗式与工作式”的渐进性训练,引导学生从校内综合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车间、研发部门,将企业技改工程导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业实践等Project项目,建成工程制图及CAD、分析化学等10多门基础实验课、100多个现场演示实物模型、150多个线上线下混合的基本技能操作。学生参与的“絮状萃取分离锌钴离子的方法”等20多项成果获专利授权。近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项、铜奖2项,省级金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福建省先进河长荣誉。(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 李奇勇)
(中国教育报8版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