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紧扣市委“1139”工作部署,以区委“1357”工作思路为牵引,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趋稳向好,“七个新城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亿元,同比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下降0.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9.4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5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39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85元,同比增长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对标赶超,打造提速进位新城关。持续深挖资源禀赋,做实做细“五量”文章,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做先锋。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城关北拓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办理店子街城中村改造等项目闲置土地前期手续,盘活闲置土地2宗,复工建设中央商务区等6个“半拉子”工程。全力打好项目“双进”大会战,科学编制“三个清单”,谋划储备总投资8934亿元的重大项目506个,全年实施项目340个,建成投用54个,其中128个续建项目复工率95.3%,212个新建项目开工率97.6%,预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储备线索项目166个,均创近年最好。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项目10个,到位资金3.77亿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依托10个区域驻点招商中心,完成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90亿元,同比增长22.71%。地区生产总值占省、市比重提升至10.2%、35.1%,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殊荣,陇上第一区首位度进一步提升。精准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力做好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新增市场主体21897户,同比增长34.08%,总量达15.28万户,同比增长8.2%,位列2023中国西部百强区第27位、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73位,中心城区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聚焦产业发展,打造动能强劲新城关。坚定实施“强三优二精一”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稳步推进“六大计划”,开业运营兰州万象城等一批中高端商业综合体,引进落地航天联志等总部3个,新增税收千万楼宇7座,名城广场创税突破亿元。科达眼镜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甘肃老字号”,全年举办展会60场次,实现交易额80亿元。着力发展法律服务、评估认证、财会咨询等服务业,吸引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等行业龙头落户城关。聚力重振“兰州制造”,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建成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车间等项目2个,创建市级数字车间1个,新增规上企业4户、“专精特新”企业12家。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编制完成伏龙坪六村村庄规划,建成三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18个,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在全市率先上线运行,头营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强科技”行动,建成运营兰州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中心,扶持科技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5个,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件,跻身2023中国创新百强区,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三)聚焦改革创新,打造充满活力新城关。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倾力优环境、强招商、提服务,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区”建设,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11项,“就近办”事项清单338项,建成投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大厅,一网通办率、全程网办率、压缩时限比分别达到100%、99.16%和88.09%,实现区街社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开办时间压减至25分钟。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柔性执法,制定“两轻一免”事项清单139项,搭建涉企刑事、民事案件执行和解平台,化解涉企法律纠纷13898件。健全完善信用体系“红黑榜”制度,助力兰州市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建立健全“212N”产业链招商体系,梳理线索项目178个,赴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30批次,依托“兰洽会”等招商平台,签约项目69个,签约额达584.3亿元。深入开展“干部包抓联”行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政策兑现、要素保障、产业升级等实际问题271个,全年留抵退税1.64亿元,减税降费13.75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455万元。
(四)聚焦消费升级,打造市场繁荣新城关。严格落实国家“消费提振年”要求,促进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消费市场实现回暖升温。聚力建设全省消费示范区和聚集区,开展“畅享兰州•乐购金城”等系列促销活动300余场次,实现交易额310亿元。引导华润万家、正大优鲜等商贸企业探索“线上线下+物流配送”新零售模式,运营陇上甄选电商基地,实现电商交易额550亿元。着力促进品牌消费,依托国芳百货等商业中心,引入名店首店100余家。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系列措施,推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实现房地产交易额252亿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中天健环球中心等特色夜间消费街区4条,夜间交易额突破20亿元,张掖路步行商业街获评“甘肃省示范步行街”。优化布局社区消费空间,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0个、标准化菜市场3个,新增便利连锁店20家、生活便民服务点100余个。全面提升城市文旅品质,推动金城关•黄河古渡成功晋级4A级景区,打造城关书房6处、全民健身路径40条,头营村创建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旅游接待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游客4106万人次,增长398.3%,实现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471.7%,城关文旅火爆“出圈”。
(五)聚焦城市更新,打造魅力精致新城关。坚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注重内外兼修、建管并重,城区面貌实现蝶变焕新。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推动地铁2号线一期、白塔山隧道全线贯通,桑青公路等3条道路启动建设,伏龙坪至八里窑等3条道路有序推进,新增停车泊位1400个。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基本建成兰州灯泡厂等改造项目3个,开工建设五泉下广场等改造项目40个,有序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50部。改造更新供热管网102.3公里,集中分户改造1万户。聚力精致兰州建设,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攻坚行动,打造“精致街巷”10条,白土巷等5条马路市场实现退市还路。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打造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0个,入选2024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名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93台、农村冬季取暖热源清洁化改造734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接受办理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121个,整改办结82个。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竣工大浪沟洪道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趸船整治任务,整治入河排污口482个。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和地质灾害治理三年行动,实施盐什公路北侧绿化提升、地质灾害片区异地安置房等项目,完成雁滩公园升级改造,栽植苗木75.15万株,新增改造绿地100亩,新建小游园5个。
(六)聚焦普惠共享,打造富裕幸福新城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供给,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百姓福祉持续加码增进。稳步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就业补助1.0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5248万元,新建创业孵化和就业见习基地23家,技能培训1.8万人次,新增就业3.6万人。实施“扩容增校”攻坚行动,开工建设南河东路小学,新开办学校4所,回收配建幼儿园4所,引进教师557名,新增学位6300个。加快“健康城关”建设,建成运营市口腔医院,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村卫生室7家,打造医联体12个、旗舰中医馆2家。紧盯“一老一小”,打造“一平台四联动”智慧医养服务模式,建成医养服务中心100家、托育机构3家,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拟命名名单。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工作,发放各类救助金871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0.63万人次,完成3000名城乡妇女“两癌”筛查,改造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173户。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结对帮扶困难群体1409人,帮办实事4361件,资助资金57.2万元。深入开展“访民问暖”行动,解决供热问题1504个。火速支援积石山县抗震救灾,调运活动板房2836间,筹集捐赠款物4705.58万元。
(七)聚焦社会治理,打造安全安宁新城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城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电诈等违法犯罪,建成公安合成作战指挥大厅和执法办案中心,打造智慧安防小区680个,“八类案件”破案率达100%。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主动创安创稳,探索构建“一网两访三为”基层治理模式,集中化解重点信访事项101件、各类矛盾纠纷15.67万件,获评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优秀等次,广武门派出所荣获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大工程”,平稳有序完成西关清真大寺整改工作,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健全债务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制定实施“1+4”一揽子化债方案,完成拖欠账款清偿任务。稳步推进恒大文旅城等“保交楼”项目,交付房屋9789套。全力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累计办证10.07万套。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种植粮食5126亩,整治撂荒地348亩。全面构建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成灾害应急处置指挥平台、25个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你点我检”系列栏目浏览量破亿,助力兰州市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八)聚焦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务实型政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抓落实、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历史遗留难点堵点问题,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开展“八五”普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7件、政协委员提案93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机构职能调整和区红十字会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强化绩效管理和项目评审,修订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一般性支出压减27.42%、1.77亿元,节约政府投资项目资金2.3亿元。压茬建设“清廉城关”,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约谈230余人次。用足用好“亮牌考核”工作机制,以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文件、会议分别压减13.73%和6.67%。
此外,民宗、人防、退役军人事务和国防动员等工作全面加强,档案、保密、史志和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汗水凝结硕果。过去一年,面对诸多的风险和挑战,我们牢固树立“服务、管理、稳定、发展”理念,担当作为、跳起摸高、砥砺前行,引进了一批优结构促转型的大企业、好项目,破解了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项目难题,办成了一件件民生实事,踔厉奋发、向难而进,进一步筑牢了“稳”的基础、激发出“进”的态势,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盘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新城关之路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尚需时日,产业结构不优、层次较低、链条较短的问题亟须破解;二是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三是部分干部担当精神不强,工作能力不够,实干劲头不足,政治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硬招实招,全力加以解决。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建设“七个新城关”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四强”行动、市委“1139”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区委“1357”工作思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七个新城关”建设崭新篇章,努力在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中打头阵、当主攻、做先锋。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做好2024年工作,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持续优结构增动能,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未来产业蓄势聚能,不断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走实走好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关之路。
增强都市农业保障力。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谋划实施水源村设施农业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25个,建成青白石农业大棚、水源村甜瓜种植等项目。推进兰山大景区规划进度和生态伏龙坪建设,启动陇上•宿集大兰山红沟村农旅生态示范点项目,引导漫山等特色农家乐和民宿健康良性发展,打造一批集种植、康养、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品牌。深入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农村“八改”工程,完成新三村村庄规划编制,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
增强先进制造业支撑力。紧扣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创新、大环境”提升行动,支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农威特等企业,加快投产三价轮状、新型肉毒素等产品,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紧盯“双碳”目标,推进九州绿能循环产业园、钒电池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构建绿色循环新能源产业链。开工建设九州主食厨房二期等项目,引导陇萃堂等企业强品牌、优品质、延链条,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抢抓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布局抢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化工新材料、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探索建立“基金+基地”投资模式,发行创业基金和股权基金,开工建设未来产业园等10个项目。持续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新增规上企业8户、“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6户,力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以上。
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加快传统商圈振兴步伐,不断优化商业布局,引导亚欧商厦、国芳百货等商圈龙头数字化升级,着力打造智慧商圈。开业运营鸿嘉国际、兰州华利城等商业综合体,全年新增首店100家以上。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用足用好“信易贷”平台,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直播经济、平台经济、假日经济、会展经济,举办展会80场次,实现会展交易额100亿元以上,扶持壮大云朵网络等本土电商企业,培育一批本土网红品牌、网络大V及知名带货主播,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550亿元以上。加快物流行业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完成甘肃省食品冷链改造升级、焦家湾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增寄递物流点110个。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
增强数字经济驱动力。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等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引进拓维信息、通智数据等企业,开工建设兰州联志信创智造中心、智能装备生产及软件平台研发等项目,着力打造甘光数智大厦,开业运营永新国信数字要素产业园。依托中电万维等信息技术龙头企业,深挖数字产业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应用,推进甘肃电力工业互联网+能源大数据中心等15个数字化项目建设,建成投用长城紫晶西北运营中心及信创终端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培育数字车间2个,新改建5G基站1000个,新增数据信息企业450户。
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力。抢抓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机遇,探索引进专业化楼宇运营管理机构,开展产业定位、数据分析、项目招引等专业化服务,不断优化鸿运金茂、东湖广场等96座楼宇品质。出台《城关区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