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重重筛选从2500人中脱颖而出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何谓载荷?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1986年出生的桂海潮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目前任该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当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31岁的他当即报了名。“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当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课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尽管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优秀,但要完成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沙漠野外生存训练需要独立生存两天并完成规定任务;在狭小密闭环境当中进行了72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要保证自己不要睡着,同时心理和情绪状态要稳定;水下部分的训练有作业技能、操作技能、出舱程序等。”近视也可以“飞天”吗?答案就藏在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曾表示,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变得越来越科学了。“以前的选拔标准比较单一,航天员既是驾驶员,也是工程师。随着工程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科学实验越来越专业,任务不同选拔标准也有所不同,驾驶员和工程师的标准有了区分,高度近视是不行的,低度的近视还是可以的。”近20年专业学习、科研积累为飞天提供支撑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他的航天理想源于中学时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还是高二学生的桂海潮从校园广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两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那一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学生时代,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本科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被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并于201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同学眼中,桂海潮很爱学习,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读博期间,桂海潮下足功夫研究基础理论,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博士期间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随后,桂海潮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宇航学院工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继续深耕,取得多项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从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生到老师,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为桂海潮执行此次飞天任务提供了直接支撑。在周围人眼中,桂海潮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很少被负面情绪侵扰。面对有很多技术难点的科研项目,桂海潮“很少瞻前顾后”,即使受到挫折也能很快振作,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北航任教以来,桂海潮共指导了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3名已经顺利毕业。对于即将到来的5个月太空之旅,桂海潮表示,自己身体上、心理上、思想上都准备好了,而且非常期待。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等
神舟十六号今发射,太空驻留约5个月计划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5月29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会上表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驻留约5个月,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六号乘组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林西强介绍,这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5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飞行任务期间,神舟十六号乘组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中国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空间站基本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记者在5月29日召开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国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林西强介绍,我国将充分利用空间站目前已配置的舱内实验柜和舱外载荷,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设施设备,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林西强说。目前,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1—2次物资补给。中国欢迎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十分期待并欢迎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在5月29日召开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说。目前,中国空间站已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载人飞行任务以每年两次的频率常态化实施。林西强介绍说,在中国空间站建造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一方面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已有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等机构间的国际合作项目,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新兴航天国家的合作交流,重点在空间站科学实验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等方向。此外,还积极参与空间环境治理、太空交通管理、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等国际议题讨论和规则制定,为人类在外空领域应对共同挑战作出贡献。据新华社 我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陆月球官方征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将由两名航天员驾驶科考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5月29日上午说。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表示,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另据悉,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据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规划,2030年前,中国人将实现首次登陆月球,其间两名航天员将驾驶载人月球车开展科考活动,根据当前任务设计,载人月球车将具备载人驾乘、月面移动、定位支持、安全辅助等功能,可为航天员提供移动、通信、探测辅助等保障。公告称,为吸纳社会优质力量参与载人月球车研制,探索与任务实施相适应的商业化研制模式,现面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征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后续将根据方案征集情况,组织择优并选取优势团队开展样车研制。根据载人月球车研制主要要求,论证提出载人月球车总体研制方案建议,具体方案内容应包括任务需求论证、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关键技术、安全性可靠性设计、研制流程、质量进度保障以及商业模式、经费需求等。据新华社、中新社 “箭”无虚发是如何做到的——揭秘中国航天“三垂一远”测发模式 神舟十六号瞄准5月30日9时31分发射。飞船和火箭在进入发射程序前,要经历哪些过程?垂直总装据介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最早采用“三垂一远”测发模式的航天场。什么叫“三垂一远”?首先就是垂直总装。神舟飞船抵达后,会在总装测试厂房完成三舱的总装测试,当然是在垂直状态下进行的。之后还要进行分系统及系统间的匹配测试,并完成整船模拟真实飞行的总检查。作为新一批次神舟飞船的首发,神舟十六号还是沿用了之前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位于飞船最上方的是轨道舱,轨道舱的前端有交会对接机构,飞船就是通过这里与空间站进行对接的。返回舱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航天员就是乘坐返回舱往返天地的。返回舱下面是推进舱,装载着飞船的推进系统和电源、热控、测控等设备,能为飞船提供能源、动力和通信保障。侧面还长了一对太阳翼。神舟飞船三舱颜色不一样,因为三舱对温度控制的要求不同,所以需要不一样的散热涂层。船箭合体完成总装后,神舟飞船会进行燃料加注。最后套上最大直径3.8米的整流罩。装上了整流罩,神舟十六号就可以准备与火箭合体了,这项工作在哪里进行呢?就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厂房高93米,能够同时容纳两发火箭进行总装测试。进入厂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活动发射平台,火箭的总装、测试、转运以及发射都是在它上面进行的。整个平台重约750吨,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力气大,能稳稳地托住加注推进剂后重量近500吨的火箭;二是不怕热,哪怕火箭发射时喷出的尾焰高达2500摄氏度,对它来说也不成问题;三是自带电机和轮子,可沿轨道去塔架。90多米高的厂房一通到顶,中间有十多层工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操作。长二F火箭怎么进行组装?第一步,火箭芯一级起吊固定在平台上。第二步,四个助推器与它捆绑连接,有点像挑担子。第三步,芯一级上再加上一个芯二级。这样火箭就成了一个整体。那火箭什么时候和飞船合体呢?为了与飞船“见面”,火箭还要“换房间”。火箭从左边的02大厅移出,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托举下,转移到右边的01大厅。到这里,船箭合体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完成了。到达01大厅后,火箭和里面装着神舟飞船的整流罩完成总装,正式上岗。最后一步,在整流罩上方吊装上逃逸塔。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为什么火箭上岗前要换房间?这是为了给备份火箭腾地方。从空间站任务开始,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长二F火箭和神舟飞船都会采取“双发并行、一主一备”的模式。转运发射说完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咱们再来看第三垂——垂直转运。随着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的大门开启,活动发射平台托举着组合体缓缓驶出厂房。厂房大门正对塔架,中间以两根1.5公里长、相距20米的无缝钢轨相连。船箭组合体加上平台高约70米,转运过程对于风向、风速有严苛要求,移动速度要严格控制。“三垂”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保持火箭状态不变,缩短了火箭在发射区的准备时间。最后再来看“三垂一远”的“远”,也就是远距离控制发射。测发指挥楼,堪称火箭发射的神经中枢。每次火箭发射,0号指挥员就在这里下达“发射”口令,这里距塔架1.5公里,既能保证安全,也可精准控制任务程序的每一步。目前,神舟十六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组合体已全面体检,状态良好。据央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总编辑对话兖州区委书记制造业如何“造”出新高度 济宁市兖州区是一个制造业强区,制造业布局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兖州区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围绕打造造纸包装、橡胶化工、新能源三个千亿和高端装备、健康食品两个二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定位,年内力争制造业营收突破千亿元。日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高质量发展强县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走进兖州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总编辑廖鲁川对话兖州区委书记王庆,分享兖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经验,探寻制造业如何“造”出新高度。文/片记者时培磊王开智李家澍岳致呈康岩孔茜传统产业≠落后产业廖鲁川:兖州以制造强区著称,今年区里又提出要打造营收破千亿元的制造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兖州规划了什么样的制造业发展蓝图和施工图?王庆:兖州总体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目前新兴产业也在起势,三五年的时间,兖州的产业结构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是全省的工业强县、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也是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区,有这么好的基础,我们肯定还是要大抓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往高端跃升。廖鲁川:在调研兖州企业的路上,我对兖州企业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传统的不等于低端的。王庆:传统产业不代表是夕阳产业,它们经历过市场的淘汰和竞争,是有竞争力的,现在正往高端方向走。像太阳纸业,它是一个链主企业,可以提取木糖、提取纤维来做衣服,目前在攻破卡脖子技术——香烟的过滤嘴,目前过滤嘴都是进口的。它的附加值非常高,现在已经完成了终试。中华烟的盒子原来用的全是进口纸,现在用的是太阳纸业的,茅台的包装盒也是太阳纸业的,还有高端手机的包装盒,技术含量都非常高。太阳纸业拿到了全国造纸行业唯一的一个国家科技奖进步一等奖。兖州另一家大企业是华勤集团,它是做橡胶起家的,一直深耕这个领域。它现在跟世界500强行业里最顶尖的公司去合作,轮胎供给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品牌,建成了全亚洲最顶尖的轮胎实验室。包括经典集团,它是做钢结构装配的,像冬奥会的冰瀑架构就是它做的。冰瀑架构的难度在于场馆里头不允许焊,只能铆,误差做到了不超过1.5毫米。廖鲁川:通过不断积累和升级,高端制造业真是大有可为。另外,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围绕着链主企业延链、强链,现在看兖州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王庆:食品也是我们一个大的产业集群,像益海嘉里的面粉厂、今麦郎的加工厂,都需要包装。我们就招商引资,引过来几家做包装的企业,上游有造纸业,下游有终端客户,这样就形成了链条式发展,集群式发展。服务企业要有懂行的人廖鲁川:兖州很多企业像益海嘉里、今麦郎等都不是本地企业,是招商引资过来的,兖州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王庆:每个地方的产业都有其发展史,益海嘉里、今麦郎这些食品企业选择落户兖州,是因为这里有它们发展所需的要素条件。兖州也是农业强县,小麦品质非常好,物流也非常发达,交通区位的优势,加上原材料的优势,吸引了它们落户。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营商环境,让它们放心发展。廖鲁川:我注意到,兖州有一个企业家恳谈日,区领导跟企业家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他们解决难题,这也是为企业服务的一种探索。王庆: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有困难可能也不太愿意麻烦区里,我们就主动一些,去企业考察,现场看看有什么问题,召集大家一块儿坐下来,拿个半天的时间,只说困难、问题,能现场解决就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我们记下来,有制造业强区指挥部负责督办,形成闭环。去年一年,我们是按照10个街镇,每个月开展一次,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今年我们计划按照行业、领域,把同行业的有共性的问题解决一下。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机制和服务体系,效果非常好。一是能真真正正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第二个更重要的是增强企业家的信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很关键的一个变量是我们干部,要发展制造业,有没有懂产业的干部,怎么去服务企业?这两年兖州选派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不拿工资,当好企业“服务员”。企业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他去解决,比如跑审批,企业不用再为找哪个部门发愁。廖鲁川:这些干部了解政策,有熟悉路径,又了解企业需求,这样效率就高了,效果就好了。王庆:他们是企业的服务员,也是政策的宣讲员。比如省政府出了政策清单,怎么跟企业对接起来,怎么把政策落实到企业里去?我们就把所有驻企干部集中起来做培训,让他们回去再跟企业对接,把政策主动送给企业。通过这些事情把干部锻炼起来,过几年,我们就会有大批懂产业、懂企业的干部,会给企业服务得更好。营商环境不光是态度好,还得给人家真正解决问题,得有懂行的人。发展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抓产业,人是最关键的问题。打造良性发展生态廖鲁川: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环境。兖州打造了这样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再持之以恒做下去,肯定就会有新的提升。王庆:一直以来,兖州的定位就是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制造业,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专注主业,企业也一样,专注主业。不论企业大小,都在深耕自己的领域,长期抓主业,没有偏离太多。比如太阳纸业40年来只干造纸一件事,企业现在将目标瞄准了千亿级。它把造纸研究透了,在这个领域拥有了话语权。如果不专注主业,分散精力,可能面铺得很广,但是核心竞争力可能会下降,慢慢就没落下来了,也不利于企业下一代的传承。廖鲁川:在产业层面,兖州有造纸、橡胶、农机、食品几大产业集群,它们是如何发展的?王庆:我们考虑的是怎么对产业上下游补链、强链,区县内的产业集群能抱团发展是最好的,我们这里的企业竞争关系没有那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