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辨方位而正则”。
于一座城市而言,“方位”既指自身所在的地理方位,更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攀枝花与毗邻的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共同组成了一片1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这片国土空间恰似一朵“攀枝花”,“花蕊”正是与其余5市(州)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的攀枝花市。
川西南滇西北“几何中心”,是攀枝花的地理方位。
2018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攀枝花市提出了“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3+2”定位要求。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最主要、最顶层的目标。
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攀枝花现阶段的历史方位。
从几何中心到区域中心,攀枝花在新的历史时期踏上一条进阶之路。在即将迎来建市60周年时,将这条路的坐标串联,“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的逻辑跃然纸上,“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初显。
中国式现代化的攀枝花故事,新的一页正在开启。
城市全景 王禹豪/摄影
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画了一个生产力布局战略大调整的“圈”,将“钉子”钉在攀枝花,拉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大幕,为四川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提供了实践、赋予了底气。
建市之初,攀枝花开
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大特区应运而生,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了战略支点。
......
让我们把视线转换到以攀枝花市为“花蕊”,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5市(州)环绕的区域。这一区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乡融合空间大,一体化发展前景广阔。
在这个区域里,攀枝花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区域领先,这赋予了我们引领区域发展的底气和勇气。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发展的经济腹地小,综合实力、人口规模、市场体量等限制和影响越来越凸显,急需转换发展视角、转变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要素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重塑经济地理空间,激发发展新动能。
炳三区 王禹豪/摄影
攀枝花的思考与行动,正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辩证法”的解读与演绎。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通过中心辐射、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举措,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经络”,是新征程上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2021年,中共攀枝花市委响亮提出推动攀枝花市域“内圈”、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圈”和成渝贵昆“外圈”联动发展,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落子定局。
三年来,中共攀枝花市委把攀枝花发展置身于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动,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不断做强“内圈”、协同“中圈”、融入“外圈”,用好自身“资源产业势能”,借助周边区域发展“后发潜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揭开了从几何中心迈向区域中心新的奋斗篇章。
数据背后的城市“引力场”
今年3月,我国最大钒钛磁铁矿——红格南矿开发启动,一个“千亿投资、万亿产值”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在攀枝花扎根生长。
红格南矿 王禹豪/摄影
攀枝花人为这样提振信心的项目而自豪。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发出红格南矿开发启动消息后,不到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