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23:30-23:59责编:曹梦雨
00:0000:002011年7月5日早9:36,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发生设备故障,正在搭乘电梯的部分乘客由于上行的电梯突然之间进行了倒转,原本是上行的电梯突然下滑,人群纷纷跌落,导致踩踏事件发生。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地铁踩踏事件。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我们回顾地铁踩踏事件。
2011年7月5日早9:36,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发生设备故障,正在搭乘电梯的部分乘客出现摔倒情况。地铁公司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受伤乘客送往医院救治,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26人轻伤。伤者方面,经过紧急的治疗和妥善的处理,乘客伤者分批出院。事故之后,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要求地铁运营企业立即对设施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北京市质监局2011年11月25日发布,经北京市政府批准,“7·5”北京地铁四号线自动扶梯事故调查工作结案,调查组认定,此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由于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便梯的固定零件损坏,导致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驱动链的断裂,致使扶梯出现逆向下行的现象。
据当事人叙述,由于上行的电梯突然之间进行了倒转,很多人防不胜防,人群纷纷跌落,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最终酿成这一惨剧。此次事故与2010年12月深圳扶梯事故现象相同,均为上行扶梯突然下滑,与扶梯主机固定有关。
调查组表示,扶梯制造单位对此次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由于未能及时发放有关技术文件,对本次事故负有次要责任。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八十八条规定,将对处以20万、20万和10万元罚款。
事故调查组表示,负责事故扶梯日常维保的人员,将被吊销作业许可证。涉嫌触及刑律的两名事故责任人,建议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北京市地铁运行线路中停运的177台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根据整改方案实施整改,并承诺所有北京地铁停用的扶梯都将重新投入使用。北京市质监局、北京市交通委等相关部门表示,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规范》,对地铁扶梯的选型、加强人员值守疏导、增加日常维护保养频次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将研究建立公共场所电梯安全责任“终身制”制度,由电梯制造厂家终身负责本品牌电梯安全工作,落实电梯制造厂主体责任。
而这次事件,并不是北京地铁系统第一次发生电扶梯故障。
2008年3月4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北京地铁东单站5号线换乘1号线的南侧通道内,水平电动扶梯突然传出异响,乘客们惊慌失措,发生踩踏事故,至少造成11人受伤。
那一天,陈女士走出5号线的地铁车门,看了一眼时间:8点26分。她象往常一样,走上楼,跨上通往1号线的水平电动扶梯。
电动扶梯上站满了上班的人,连步行道也挤得水泄不通,“少说也有三四百人”,人们后来回忆说。突然,电梯南端传出了一阵异响,乘客开始骚动。
手指轻伤的陈女士接受采访时裤腿上还留着踩踏者的鞋印。据她回忆,当时她踏上电梯,上行到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方,突然前方有人大喊:“出事了,快往回跑!”只见前面陷入恐慌的人们好像集体被人施了魔法一样,被动地相互推搡踩踏着向后跑,而后面的人流则在继续向前。她转眼就被挤倒,压在其他乘客身上。
老太太韩秀亭倒地后,被压在最下面,1000度的眼镜挤得不知所踪,还被继续运行的传送带剐伤了额头。“这次肯定要被踩死了”,瞬间她感到了绝望。这时,扶梯外面的乘客伸手将倒下的人一一拽起,韩老太太倒在内侧,扶梯外够不着,是最后一个被拉起来的。
张先生倚仗着自己个头较高,和许多男青年一样跃过扶手跳了出来。回头一看,电梯中部倒下的乘客已经叠了三层,一些好心人正从外侧拉出被困者。此时,该电梯仍在继续运行。而站在1号线站内和电梯北端的地铁工作人员还是一脸茫然,不知为何乘客们会纷纷跑出通道。
事发后,地铁站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疏导乘客,并将伤者先安置到办公室,地铁运营未受影响。随后,多辆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将11名受伤乘客送到附近医院,其他轻微碰伤的乘客则自行离开。地铁工作人员临时封闭故障电梯的入口,倡导乘客步行换乘。
稍后到达的抢修人员将电梯出口处的地下动力装置打开,一名抢修人员进入地下进行检修,多名民警则对现场进行勘察。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修后,当天中午,发生故障的电梯已重新投入使用。但之后不久,东单地铁站内电梯全部停止运行。
事发后,地铁公司的领导到医院看望了伤者,并答应赔偿每人1500元,另加4天误工费,对衣物损坏按价赔偿,对于其他伤情较严重的乘客赔偿另行展开。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高踪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水平自动电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而发出异响后乘客跨越扶梯、相互推挤等混乱情形更加剧了这种情况,进而转变为严重超载,引发了骚乱中的踩踏事件。
在深圳,2015年4月20日,蛇口线换乘环中线的黄贝岭站,一名女乘客因没吃早餐低血糖晕倒,引发乘客奔逃踩踏,造成12名伤者被急救送医。
夸张的惨叫,人流突然像瀑布一样冲过来,地面上的鞋子、雨伞、眼镜、早餐、挎包等一片狼藉……这是受害者李女士对2015年4月20日发生的深圳地铁5号线踩踏事件的印象,“我当时以为是恐怖事件或者是列车出事了,本能地往楼梯口跑,但中途摔了一跤,后背和手都被踩了。眼镜也被挤没了。”
2015年4月20日上午8点30分,深圳地铁5号线黄贝岭站一名女乘客在站台上晕倒,引起乘客恐慌情绪,部分乘客奔逃踩踏,引发现场混乱,12名乘客受伤被送往医院。
25岁的唐女士受伤比较严重,在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时,她的眉骨紫青,膝盖擦伤,因有脑震荡的可能,需要住院。唐女士说:“包、文件、早餐都弄没了,腿擦伤了,头部也被踩了,头还是晕晕的。”
深圳地铁运营总部工作人员米雪说,事件发生时很多人在等车,突然3车厢和4车厢的站台之间就喧闹起来,有乘客晕倒在地,“她晕倒时刚好有保洁员在旁边,保洁员随即就用对讲机叫来了工作人员帮忙喂水,但随后几秒钟乘客就发生了骚动。”工作人员随即报警并拨打了120。
从监控画面看,整个事件过程约40秒。晕倒女子周围的乘客因了解情况,比较镇静,但因往后退、让出救援空间,而产生“波浪”效应,其他乘客也开始往后退,随后演变成有人开始跑,并且有人开始惊叫,导致越是远处不明真相的乘客越害怕,跑得越慌乱,随后引发了踩踏事故。
据米雪介绍,踩踏事故发生后,车站随即启动了广播等应急预案疏导乘客。监控画面显示,混乱的现场迅速就恢复了平静,站台内的绝大多数乘客都搭乘到站地铁离开。整个骚乱过程起止时间不超过2分钟,但却留下了一地狼藉。
据了解,12名伤者均为轻伤,生命体征平稳,有一些轻伤者已经离院,部分受伤者留院观察,也有受伤者需要住院。深圳地铁派了十余名工作人员在医院为伤者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服务,包括送餐和支付医药费。
米雪说,倒地的姑娘已经被警方带去询问,据她自己的说法,应该是因未吃早饭低血糖而晕倒。
不少乘客事后了解到踩踏发生的真实原因后,普遍感到“很离谱”。“都不知道他们在怕什么,远处的乘客看到这个反应,还以为发生了持刀砍人恐怖事件或列车出轨意外事件。”伤者唐女士说,希望以后深圳地铁在换乘站多开几班列车,两条线路列车到站的时间尽量错开。
2014年6月,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到达梅花园站时,一名乘客突然晕倒,却有不明情况的乘客喊“砍人”,大量乘客恐慌中往外涌,造成6名乘客擦伤。据目击者张先生说,这次事件中他也听到“有人砍人!”就跟着其他人群向车尾处乱跑。
上班高峰期、人员密集、恐慌心理……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地铁成了踩踏事故的高发区。
2010年12月14日8时50分,深圳地铁国贸站5号扶梯故障出现逆行,导致25名乘客受到挤压并擦伤。2010年12月15日下午4时,深圳地铁集团通报事故原因,故障扶梯主机固定螺栓松脱,其中一个被切断,使主机支座移位,造成驱动链条脱离链轮,上行的扶梯在乘客重量的作用下下滑。
地铁国贸站是双站台,发生事故的是第一层站台通往站厅之间的一部OTS扶手电梯。在记者们的强烈要求下,11点30分左右,深圳地铁集团公司一位姓唐的女士向媒体简单通报了事故情况。据其介绍,事故发生在上午9点左右,当时从站台层通往站厅层的扶手电梯,在上行时突然逆行,电梯上的乘客没站稳,纷纷滚下电梯摔到地上。事故导致23人送医院救治,其中12人被送往罗湖医院,5人送往人民医院留医部接受治疗。
记者随后赶往罗湖医院了解情况。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个伤者大部分是腿伤和脚伤。记者在急诊门口看到多个伤者皮肤划伤较深,需缝合;有4、5个包扎好伤口的伤者坐在轮椅上。一名躺在急诊门口病床上的伤者整个小腿骨折,正在等候手术。另外,一些伤情较严重的伤者正在急诊室接受救治。记者了解到,事故中,有伤者牙齿脱落,牙齿散落在事故现场。
商奥的斯公司对地铁同类扶梯逐一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查,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本次事件中送往医院诊治的乘客共25名,已经离院返家的乘客有16名,住院治疗的乘客有6名,留院观察的乘客有3名。大部分为轻微伤,住院伤员均无生命危险。
业内人士称,固定螺栓在自动扶梯中不是一个大的部件,一般在扶梯的主驱动链条和主机上,因为主驱动链条要有一个合适的松紧度,否则乘客乘扶梯时会感受到颤动感,并不平稳,而固定螺栓的转动可以调节主机的位置,以此改变主驱动链的松紧度。
在现场的马先生说:“我在电梯中间偏下的位置,突然电梯轰隆一声震了几下,就开始下滑了。我没受伤,在人堆里爬出来了,当时爬出来后精神有点放空,只看到混乱的人堆和地上的血。”
乘客黄先生的腿部被扶梯边缘划了个大口子。据黄先生介绍,他每天都乘地铁前往国贸附近上班。当天上午9点左右,大批出站乘客挤在扶手电梯上,“突然电梯停顿了一下,然后瞬间逆行,由于惯性,站在上面的人纷纷往下倒,下面的人也被跟着压倒了。”黄先生说,当时现场十分混乱,尖叫声一片。不少乘客自己拨打110报警,事故发生20多分钟后,伤者才被地铁公司工作人员抬到站厅层;事发30分钟后,才将伤者送去医院。
记者了解到,送往罗湖医院的伤者中有一名孕妇。经检查,孕妇龚女士两只手指刮破皮,膝盖受伤肿大,其他地方无大概,宝宝平安。
在罗湖人民医院13楼外科病房,伤者吴先生躺在病床上,他右腿骨折、左腿擦伤。他显得很焦急。“现在至少一周不能走路,业绩肯定受影响”。
记者发现,此次事故中受伤的乘客大多是在上班途中。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草案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城铁等)、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也应认定为工伤。
深圳律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业务委员会律师廖羿宏认为,如果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此次受伤的上班乘客都应算工伤,扶梯仍属地铁配套措施,受伤地点也属于乘坐地铁的范围内。
作为城市中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铁给太多的人带来了方便,可地铁的安全是每一位乘客最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副所长钟茂华博士。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建成,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开始过上了无障碍的通行生活。一百多年后,1969年,中国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条地铁。落后的不单单是时间,还有随之累积的技术和经验。虽说几十年来中国地铁的建设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由于城镇居民人口多,密集程度高,地铁运营还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点难以想象,”钟博士说:“那个时候,5号线现在高峰时刻的运力大概达到设计时最大容量的2倍,已经超负荷百分之百。”
地铁运行的快慢,观察重点在于运行间距。当时的地铁在世界上运行间距最短的是2到3分钟,运行间距3分钟的5号线已经算得上是世界前列。作为乘客,大家都希望地铁可以再快一点,再多拉一些人,于是有人想到了通过加长列车长度的方式来实现愿望。钟博士笑着表示,列车的长度是根据站台长度决定的,长短都是通过前期周密的设计的,地铁运行同样希望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期望,可是现行的地铁已经超负荷运行,要从技术上再做改进不太可能,所以要缓解地铁的运输压力,实现安全运营,关键在管理。
每天穿梭的地铁,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年轻的工作人员来回穿行,大家感受到这条线路的年轻与活力。可惜,事物总是有着相对的两面。正是因为年轻,使得这些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没有能力来处理遭遇的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很好地“稳住”乘客,就可能引发更大的事故。
钟博士认为地铁车站内的引导标识、标牌有待统一化、明显化。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坐地铁到某个地方的时候,由于每个出口给出的信息都不够具体和详细,不知道哪个出口更方便,钟博士说,其实我国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得很好了,站口多是为了方便乘客的同时对乘客进行分流,可是如果标识不够清晰,就会造成乘客的停滞而产生拥堵,只有标识再多一些、地图之类的指导信息再全面一些、更新得快一些,才可以更大程度地加快部分乘客出站的速度。
一条地铁的修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哪怕就是一个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钟博士举了一个例子:修建地铁与否,在之前要做详细的客流预测,人流量多的地方大多都是经济发达、比较繁华的地段,可是这些地段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差异,要通过切实具体的考察才可以做出修建方案,科研、初步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都需要找专家来做研究、试验,一步一步都做好才能保证安全运营。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地铁踩踏事件,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