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纯玩团”最低1680元,“购物团”凭什么只要380元——揭开旅游零负团费“玄机”
新华社记者袁汝婷
某5A级景区两日游,“纯玩团”最低价1680元,“购物团”只要380元,其中200多元还是门票,这意味着不到150元的费用要包含一晚住宿和三顿餐饮。如此价差,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记者日前赴多地就旅游零负团费问题进行了调查。
两个擦边球“巧妙”规避旅游法
记者以自驾游客身份到一家国内大型旅行社分支接待处咨询某5A级景区两日游。接待员介绍,“纯玩团”最低价是1680元;“品质游”最低要720元,但“须配合导游进一店一超”,就是一家旅游购物店和一家土特产超市。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零负团费,就是旅行社在接团时分文不赚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收客。
记者发现,零负团费组团机构打出的第一个擦边球是:并未指定购物场所,但在游客须知中写明“须配合导游进一店一超”,算是履行了“经双方协商一致”。接待员告诉记者,旅游购物店大多售卖玉石、珠宝首饰、丝绸、乳胶制品等高价商品。
该接待员随后介绍,还有一种没写在价目表上的“购物团”,仅售380元,包200多元的门票、一晚住宿和三顿餐饮。“但上了大巴后,导游会要求每人交690元的‘自费’。”
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导游和领队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不能选择不加“自费”吗?第二个擦边球来了:导游没有对自费项目“强制交易”,但在“跟不上团队行程”“套餐价格很划算”“只有你一个人不交会耽误团队”的攻势下,游客往往会掏钱。
另一位接待员实在看不过去,悄悄告诉记者:“380元的团是骗人的,不要去……导游肯定要把坑从其他收费填回来。”
两轮连环招“成功”填回价差坑
旅行社、导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组团后,售价和成本间的坑怎么填?
从事旅游经商十余年的张林(化名)现身说法。他的岳父想从老家到一线大城市旅游,“作为行内人,我自然不想报购物团。但旅行社跟我说,没有纯玩团,都得买东西。”
张林给岳父报了五天双飞团,1000多元的价格还包含食宿。于是迎来第一轮“填坑”——自费项目,对方直言,到了还要交800多元。
“我问他我先交了行不行,免得老人掏钱心疼,对方说不行。”原来自费项目有多个套餐,800多元是最低的。“人家觉得,说不定老人家被导游一劝,选了1500元的呢。”
自费套餐都是些什么产品?当了数十年导游的王箫(化名)向记者透露,行话叫“加点”,“加的都是三四线景点,标价高、底价低,而且大多是连环招,进去了还有购物。”他以一家风情园举例,门票标价100多元,旅行社“拿”的话只需35元,内部还有土特产等购物。
“自费项目收了,导游就比较踏实了,至少不亏,但这是有‘天花板’的,然后是没有上限的第二轮——购物提成。”张林告诉记者,购物才是暴利的来源,“旅游商品店价格为什么奇高?因为旅行社和导游要分走很多利润,不暴利商家经营不下去。旅游商店更新换代都很快,因为卖几年,产品就没人信了。”
“购物团的导游,月入一两万元很正常,多的一个月能到5万元。”王箫说,行话里用“深坑”“浅坑”形容零负团费“有多负”,“同行聊天,大都在聊‘坑有多深’‘要填多久’。”
两套分利法“里应外合”牟暴利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导游强制加点、购物以及在购物场所当场分钱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已很难见到,用王箫的话说,是“穿了更隐蔽的衣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购物分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人头费”,即游客进店不管有无消费,店家都支付旅行社和导游一定费用,“珠宝、药材店和港澳台、沿海等地游客人头费高。”
二是“抽水佣金”,也就是购物提成。王箫说,如今,游客购物后,店家会将回扣打到旅行社账上,旅行社根据导游从店家带回的游客消费记录单,以业绩分成。“佣金一般在购物金额的3成以上。”
旅游法明文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明令禁止,为何屡禁不绝?多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打击零负团费是将购物、加点的泡沫挤掉,这可能导致旅游产品报价升高、旅游目的地游客减少,加上一些地方“谁管谁吃亏”思想作祟,打击之后往往死灰复燃。因此,加大对零负团费的监管力度,需要“全国一盘棋”,在执法标准上不分地域、不搞例外,一把尺子量到底,推动全国旅游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游客购物8元1斤变8元1克 被威胁:不付钱爬不出庐山
+1 【纠错】责任编辑: 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