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故乡别来无恙)
互联网带来的消费平权,正在逐渐将北上广与三四线城市之间的信息差抹平。
在过去的几年里,喜茶、瑞幸、库迪、霸王茶姬、星巴克、优衣库等一众品牌, 一比一整齐划分地在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综合体里复制落地。
而 既可以给孩子搜如何画手抄报,还可以了解到大城市一切新思潮的小红书,则成了 小城贵妇们的电子闺蜜。在小红书里,她们知道 耐克阿迪过于古早,萨洛蒙、拉夫劳伦和始祖鸟才是中产 的心头好。
那些过去认为只有北上广深才有的消费质感,如今在小城市里丝滑过度。这让在外漂浮的年轻人假期回到家乡时,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的消费落差。
于是,当北漂的年轻人一旦过了30岁,当初想要闯出点名堂的心气儿渐渐消失,眼前是 无法解决的户口、难以高攀的房价、压的人喘不过气的职场焦虑,以及动辄一个小时起步的单程通勤……每每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车厢里时,脑海里总会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不如就回老家躺平吧。
铁打的大城市,流水的普通人。当三四线城市开始容得下灵魂,年轻人信心满满地把老家这座小城当做人生的退路。
但从村口的阿花,到北上广的Jessica,没有什么背景的小城人,中年时带着存款重返家乡真的就能媲美县城「老钱」、轻松过上躺平的生活吗?
我想真实的答案是未必能够得偿所愿。
|01 存款不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我们对小城市所憧憬的美好,也许是指朝九晚五之外的物质犒劳。
这种幸福的体验感往往蕴含着两个条件:一是有可以消费的闲钱,二是有空余的时间。而这两点,正是县城「老钱」们所具备的。
与北上广这样的超级城市相比,小城的产业屈指可数,居民大多又不用承担高昂的房租或房贷,可支配收入相对宽裕,自然无法形成加班内卷的驱动力,而通勤距离一旦骑电动车超过半个小时,大家都要合计合计这个班是不是非上不可。
2022年,清华大学县域消费市场调查报告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70%的县域居民拥有房产,58.5%的居民拥有汽车,而且有房一族中近六成没有房贷。
但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居民的居住成本支出能占到收入的40%以上。
这就是为什么北漂们过年回到老家,会情不自禁地感慨县城老同学的购买力甩自己好几条街的根本所在。
但中年返乡的北漂,在当地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买房、买车、装修,且品质不能太差,这几笔大宗消费的支出,是在老家落脚的第一步。
而在生活成本方面,虽然成本构成不同,却一样都不少花, 像人情往来这些原以为的小额支出在老家很可能就变成了大额花销。在一线城市生活时,北漂们过惯了高生活成本、精打细算的日子,回到老家后一旦放肆消费,开销甚至比之前还要高。
于是大家很快就会意识到,银行卡里的余额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再花二十年。
更让人焦虑的是,小城市很难找到一个稍微体面点的工作,绝大多数能够给女性提供的岗位大概率就是销售、或者是按摩师这些。而县城「老钱」们,从一开始就有在这里赚钱的路子。
此时,返乡的北漂即便是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也失去了享受的心情,只想奋起直追继续搞钱,根本躺不平。
所以,我们时常能看到那些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小城没待多久就又踏上了重返北上广的路。
|02 没有人际关系的优势
县城「老钱」群体的构成主要有两类,一是体制内,二是生意人。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很多时候是两三代人 逢年过节的走动沉淀下来的。
而这些熟人关系往往会在孩子入学分班时、生病住院协调床位时、去政务窗口办事时,甚至是抱着孩子排队打疫苗时……发挥着旁人看不见的作用。
其实小城市和大城市很多时候并无不同,多数人即便有钱也找不到可用的关系。倘若平时鲜少来往,临时有事七拐八拐才找到对方,人家多半是不会出面帮你的。
县城不同领域的老钱们也喜欢强强联合,交换资源,互相帮忙。
我了解到70后这一代的小城「老钱」,即便是有机会把孩子送到北上广获得一份万把块钱的稳定月薪,他们也不会选择这条路,而是更倾向于把孩子留在身边,理由很简单:那么点钱没必要,家里都很熟,办什么事都方便。
而这样的人际关系优势,中年才返乡的北漂,除非有血亲的支持建联,否则自身是很难获得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在大城市里找不到一处落脚,自嘲是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们,正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一代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给不了下一代太多的资源支持——这个结局也许在当下这代互联网打工的80后、90后北漂的身上同样会发生。
| 03 活在当下的北京
在现实生活面前,理想主义总会显得虚无,北漂们的确 没有太多阶级跃迁、可歌可泣的宏大叙事。而克里斯朵夫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大多只是出现在浪漫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中。
在北京卷的夜不能寐的时候,我们或许都曾在心底问过自己背井离乡的意义。可能是 没有爱情,但有工作;是被裁员也没关系,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可以摆脱重男轻女的家庭,重新找到这个世界的自由与善意……
但仔细想想,这些理由又并不重要。
一旦意识到阶级具有局限性,也就明白了不是我们选择了北京,而是它收留了平凡至极的我们。还执着留在这里,因为家乡不是退路。
1898年,契诃夫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安慰母亲,在给妹妹的家书中写道:
你告诉妈妈,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不管这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也曾说过: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这两段话有着殊途同归的意味,都在告诉我们世界就是那个样子,眼前的生活才是最要紧的。
北京每一天都在上演着相似的故事:有人成为新北京人,有人离开,也有人再次回来。这里或许不是绝大多数北漂的终点,却是很多人建立和布局新生活的必经之地。
那就不妨在活在当下的北京,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我不伤心,但还有理想,想把我那些北漂生活搭子们兴致盎然与世界交手的往事写成一本书。
成不了县城「老钱」又何妨?人生不过就是一场体验。孤胆北漂过,这本身就很酷。
·END·
更 多 精 彩 阅 读
互联网行业 当代青年 中产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