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作者:红雨(吉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主持人)
我到深圳采访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蒋开儒,是一个春天。三月的东北还春寒料峭,而深圳已是花红柳绿。蒋开儒老师穿着一件短袖T恤衫出门迎我,他脚步生风,腰板挺直,额头闪着光,笑容里盛开着春天,说话的音调偏高,洋溢出兴奋和喜悦,一点不像80多岁的人。
蒋老师住的小区在梧桐山下。“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蒋开儒这只从北大荒飞来的凤凰,在深圳经历了思想观念的涅槃。同时,他也为深圳的音乐文学创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先后有多首歌词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电视文艺星光奖,尤其是那首《春天的故事》,30年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它的旋律中领略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
而他的人生也是一个春天的故事……
逢遇春天
蒋开儒揣着2000块钱和一颗好奇心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一年,他57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退居二线和退休并无差异,只是差个手续和仪式而已。退休后的营生基本是照看孙辈、养花弄草、颐养天年。而蒋开儒却在这个年龄,开启了他的“逆袭人生”。
1992年3月的一天,已经从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到二线的蒋开儒被一篇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长篇通讯吸引住了。他一口气把一万多字的文章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振奋的同时他又有些许好奇。想起1979年自己去香港探亲时曾路过深圳,那时的深圳就是一片水田,他是踩着田埂去的海关。印象中最高的楼是五层,其余的都是二层或低矮平房。怎么小平同志在那里视察后一讲话,在全国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和巨变呢?
蒋开儒遇事好探个究竟,他和老伴商量,想去深圳亲眼看看那里现在到底啥样。老伴非常支持他,当时两人手头并不宽裕,老伴从亲朋好友那给他凑了2000块钱。蒋开儒揣着这2000块钱和一颗好奇心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一年,蒋开儒57岁。
一到深圳,蒋开儒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原来的那片水田里长出了一片摩天大楼。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出现了幻觉:这是不是到香港了?后来他抬头一看,哦!火车站楼顶上站着两个大字——深圳。他确认: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和那篇长篇通讯上写的一模一样。
那一天,蒋开儒想了很多。1979年到1992年这13年间,正是社会主义的困难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经济百废待举,是小平同志带领我们杀出一条血路,深圳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再想想自己的经历。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的第二年,组织上允许他到香港探亲,当时他就嗅到了春天的气息。这次再来到深圳,他已经置身于春天之中了。他有了想写歌的冲动,写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写给神州大地终于迎来的蓬勃春天,写给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新中国!
本想转一圈就走的念头打消了,蒋开儒决定留下来,好好感受这里的春天,陌生而又充满神秘和无限可能的春天。2000块钱很快就会花光,第二天就去找工作。巧了,“蓝天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要办企业文工团,找一个会写作的人。
蒋开儒穿戴整齐前去应聘。一进门,老板先是一愣。“你多大岁数了?”
“57岁。”老板没吱声,蒋开儒知道肯定嫌他年龄大。当时深圳人的平均年龄是27岁。
老板接着问:“带文凭了吗?”
“老板,我没有文凭,但我有奖状。”他从兜里拿出一张奖状,那是《喊一声北大荒》在全国首届歌词大赛获奖的奖状,还附加了一句:“我是第一名。”
老板一看乐了:“你这是二等奖啊!”
蒋开儒也幽默地跟了一句:“请看括号,一等奖空缺。”
“没文凭有水平也行!”老板一语中的,让他这个老同志如沐春风,提着的心一下落地了。蒋开儒切身体会到特区包容的胸怀。
别看留下得挺痛快,真正的考试在后面。老板出了三道题:头一题让他给《深圳商报》写篇稿,发表了;接着给《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