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魏金全在表演。
“汪氏皮影”工作室里挂满了大大小小装裱好的皮影。
雕刻精致的皮影人物。
本报记者 柏桦文/图
渭南市华州区(原华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境内星罗棋布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文明的轨迹。深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根脉,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彰显着民间文化艺术的自信与繁荣。在这花团锦簇的民间文化艺术中,最为耀眼的,当属华州皮影。
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艺术精华。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华县皮影戏,作为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将以“碗碗腔”为主的华县皮影戏细腻悠扬的唱腔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技艺——需要历经刮、磨、刻、染、烫、缀等24道工序的皮影雕镂技艺巧妙进行了结合,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的最高成就。
如今,这个在关中大地上流传了两千多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皮影戏,依然处在失传的危机中。传统皮影戏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又该如何传承下去呢?华县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汪天稳、魏金全的讲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启发。
汪天稳 选择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
对策
探索皮影的跨界之路,在与其他品牌的合作与宣传中,让世界了解这门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通过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