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我第一次坐长江游轮,由重庆到宜昌,穿过三峡,全程的体验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素质改变,潜移默化底层人民,艰难调整长江游轮平台
技术发展,瞬息万变
有句话,我经常说,可能老读者都听腻了。那就是,以前中国人出国,是为了解国外的世界。出国多了,反而给中国人一个全新的视角,回望自己的祖国,猛然发现,本以为熟悉的地方,原来如此陌生。这个国家太大,变化太快,自己人都来不及适应,更何况局外人?只要想到这一点,在面对外国人的误解时,也多了一份宽容。
有时候观察中国,比探索外国更加有意思。
我在国外坐过很多轮船,比如说,挪威境内无数的峡湾渡轮。还有一些跨海轮渡,比如,从挪威克里斯蒂安桑,连车带人坐船到丹麦的希茨海尔斯。从新西兰北岛的惠灵顿,坐轮渡到南岛的Picton。还有巴黎的塞纳河游轮。至于国内,我坐过很多次的舟山群岛渡轮。小时候,还坐过从温州到上海的客轮。
总结这些2万吨以内的轮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船用柴油机的噪音,吵!除非5万吨以上的远洋邮轮,客舱远离发动机,噪音稍微小一点,但远洋邮轮也要面对海洋的大风大浪,晃动还是免不了的。
万万没想到,我这辈子居然可以坐上,既没有噪音,也不会晃动的万吨轮!这就是从重庆到湖北宜昌的长江游轮。
旅游业的朋友强烈推荐我尝试新下水的长江游轮。四天三晚,阳台标间的价格,比普通长江游轮贵了80%!这价格拿到全世界都不算便宜,甚至比欧洲地中海的邮轮都贵,在淡季很多欧洲邮轮的內舱才70美元每晚,带阳台的也就100美元,以至于很多欧美的老人住邮轮养老。疫情前,上海出发的日韩邮轮航线,包吃包住,也就两三千元。
不过朋友再三推荐,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贵总有贵的道理。
广大的军迷朋友,应该听说过「全电推」。我也算半个军迷,「全电推」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词!那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船舶动力系统,目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军舰。万万没想到,我这次坐长江游轮,就体验了一把「全电推」,准确地说,这还是「纯电推」。
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让我们参考另外一艘吨位小一半的全电推游船。那就是“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该船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总电量达到7500度,作为对比,标准版特斯拉Model 3的总储电量为53度。也就是说,一艘纯电动游轮的电量,相当于141辆特斯拉Model 3的电量!我坐的那艘船,吨位是“长江三峡1”的2倍,所有参数乘以2就差不多了。
全电推最大的好处,发动机更加灵活,本船采用了「全回转舵桨电力推进」,就是螺旋桨可以360℃旋转。如果还不能理解,就可以脑补一下前段时间,比亚迪推出的全电越野车「仰望U8」,普通的车,只能掉头,需要一个比较大的转弯半径。而「仰望U8」可以原地掉头,甚至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全电推的轮船也能横着走!理论上,全电推的轮船,可以设置很多螺旋桨,船尾一个主力螺旋桨,还可以在船的四周设置小型的螺旋桨,用来转向,或调整船的姿态。
全电推最明显的好处有两个,平稳和宁静。
三峡夔门
阳台
游轮内部
首先,平稳。
因为是360°全回转动力,这么大的万吨轮,靠岸的时候,可以通过反复微调,轻柔地靠岸,完全没有传统柴油动力船舶,靠岸时产生的振动和巨响。
登船的第一天晚上,我有点累,晚饭后躺着床上刷手机,大约几十分钟后,我抬头一看,阳台外的景色完全变了,原来,这船在我不知不觉中已经启动。全过程,非常丝滑。
长江沿岸景色
其次,宁静。
在我看来,宁静和安静有所不同,宁静并不是一点都没声音,而是轻柔的声音与环境融合,给人带来全身心的愉悦和松弛。
长江游轮行驶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发动机的噪音,夜晚坐在游船的阳台上,头顶一弯明月,月光洒在平静的江面上,江水发出轻柔的汩汩声,那感觉就像你的初恋女友用手指轻揉你的耳垂。
在我看来,这条船最大的卖点并不是什么沿岸的风景,也不是船上的服务和餐食。而是贩卖一种诗意,这种诗意,在嘈杂的柴油船上,是永远无法体会的!那种诗意,是中国人独有的DNA,就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融入骨髓。当你看见杜甫走过的山路,穿过李白经过的江面,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就像幻灯片一样在你眼前划过。
那一刻,就算你再怎么不喜欢读书,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句句经典的诗句。明代的杨慎,一定是体验过这样的景色,才能写出《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不是这次机缘巧合,体验了电动船,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东西。我查了关于民用船舶电动化的资料,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比电动车还要大!如果说,目前世界的电动车行业是,特斯拉领衔,一群中国车企处于第二梯队,日本、德国老态龙钟跟不上节奏。那么,电动船产业,完全就是中国一家独大!其它国家几乎是空白。
至于原因,其实也不复杂,电动船的产能取决于电池,而我国的电池产业全世界领先。2022年,中国电池产能占全世界的60%以上,其余的份额被韩国和日本把持,欧美几乎为零。
素质改变,潜移默化
疫情前,上海的日韩邮轮很热闹,但我从来没有去过,不是不想去,而是怕和中国大妈挤在一起。如今,Chinese DAMA这个词已经被维基百科收录,内容洋洋洒洒一整页,其中提到,在一项关于「大妈」的新闻世界研究中,媒体对「大妈」的报道为15%的正面、75%的负面、10%的中立。
比如说,曾经有朋友告诉我,部分中国大爷大妈在邮轮自助餐上,非常彪悍,不停拿食物,用手抓,用碟子铲,最后又吃不完浪费。连外籍餐厅服务生都皱着眉喊道:留一点!留一点!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吃不了还拿那么多?中国人为何如此浪费?
我认为,所谓素质差,其实有两个原因:
首先,成长经历。
这批大妈年轻的时候,都经过生活的毒打,贫穷和匮乏的烙印在内心深处,打得很深。我有一个长辈,小时候物资贫乏,曾经为了赚点零花钱,在夏天,背着冰棍去街头贩卖,天气热的时候,都能卖完,但天气不热的时候,就经常卖不完,那时候也没有冰箱。因为穷,舍不得扔,本能地把剩余的冰棍都吃下肚,次数一多,就把胃给吃坏了。于是烙下一辈子的病根,后来花再多的钱,也治不好,被胃痛折磨了一辈子。
老一辈人就是这样,因为儿时的贫乏,就算明知道是自助餐,无限量供应,还是本能地争抢,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怪不得她们,这是被苦难生活毒打后,留下的烙印,要跟一辈子。就像古代的黥刑,犯人脸上那个囚字,永远擦不掉。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中,生理需要满足后,才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变,需要时间。
其次,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好的大爷大妈,出国经历也比较丰富,就算第一次表现得出格,多出去几次,也就慢慢变得从容。如今,一个全身穿始祖鸟的大妈,她还会在乎自助餐上那点基围虾?人家搞不好还有专门的私人营养师呢。
这次长江游轮之旅,也颠覆了我对中国大妈的印象,自助餐哄抢的场面完全不存在,大多数人都是精挑细选,适可而止,人家担心的是自己的体检指标,而不是在乎那点自助餐。
唯一素质差的行为,就是拿着手机大声喧哗,但也仅仅遇到一次,也许是事情比较急,或者是个耳背的人,讲话声音大,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巫山县小贩
底层人民,艰难调整
有一天,游船在重庆巫山县上岸,遇到一个卖草莓的人,他挑着两个竹筐,在码头叫卖。交易方式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首先顾客挑选,接着卖家称重后,乘以单价,算出总价,最后顾客付钱,找零。
这位小贩依然使用最古老的杆秤,秤砣在秤杆上缓慢移动,找到平衡后,才得出重量。每一次交易,最浪费时间的是计算过程,小贩的数学显然不太灵光,连顾客都算出来了,他还在抓耳挠腮。
游船上提供的水果种类有限,也不太新鲜,小贩的草莓卖相不错,据说味道也不错,游客非常喜欢。但是,大多数游客都赶着坐车去巫山县的著名景点神女峰,时间不多,等不起。本来我也想买一点,但等了几分钟,不得不放弃。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挤成一团的场面,都纷纷知难而退。
从神女峰下来,游客们回到码头后,口干舌燥,购买草莓的欲望更加强烈。但小贩依然没有吸取几个小时前的教训,手忙脚乱地打包、称重、算钱、结账、交货……抢购的场面再度失控。
眼看着一大批游客路过,慌乱的小贩也没做成几笔生意,连我都替他着急!
如果小贩提前称重,按件出售,比如每筐10元,排成10列,每列10筐,那就是足足100份。每次交易,也就几秒钟时间,他只要多打印几份二维码,等着收钱就好了。一船的游客分为好几批下船,每一批游客在码头的集结过程,大约5分钟,一批游客也就30人,目测大约有一半人想买草莓。去程5分钟,回程又5分钟。每次都可以把所有的潜在顾客一网打尽。
每艘船大约300人,保守估计有100个潜在顾客,每天路过的游船至少5艘,那么每天的总顾客就是500人,就算每个顾客只买一份,每份10元,总销售额就是5000。如果利润率为50%,那么一天的收入就是2500。
有人可能会觉得50%的利润太高,其实在那个环境下,这已经是业界良心了,游轮上的可乐,15元一罐,啤酒30元一瓶,几乎都是翻了好几倍。船上的东西贵,码头上的也不便宜,5升的农夫山泉,普通超市卖10元,而码头上卖20元。
我查了一下,2023年巫山县的平均房价为5460元/m^2,只要换个思路,这个小贩一天的收入,就相当于半个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是长江游轮的淡季,在旺季,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