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扬美古镇。
来源:广西新闻网
在扬美,你会喜欢坐在青石板台阶上发呆的感觉,也不乏泛舟于湖光山色之中的兴致。
扬美古镇的石板街道。
来源:广西新闻网
民风淳朴的文化古镇
扬美古镇的金马街。
来源:广西新闻网
扬美古镇历经千年不衰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
尊崇儒道 民族和谐
孔庙,原为北帝庙。后人把北帝庙改建为孔庙,是因为古镇大部分居民的祖先来自山东,世代崇孔。
来源:广西新闻网
扬美古镇大部分居民的祖先来自山东,北宋时随狄青平蛮南下迁居于此,故扬美人世代尊孔。孔庙印证了扬美人崇儒重道的传统,扬美这个小镇,仅明清两代就出了6个进士、4个举人、30多个贡生,后辈当中也不乏博士、学者名流。
扬美古镇的居民。
来源:广西新闻网
生活在扬美古镇的居民逐渐形成平话人群,平话文化在平话人的不断努力下日渐发展。2014年6月,扬美古镇所在的南宁市江南区荣获“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称号。
扬美虽是汉族聚居地,但由于其周边均是壮族村落,因此扬美的文化还体现出汉壮融合的特点。
民风淳朴 待客热情
如今,扬美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扬美俨然成了老年人的主场。大概是受到古老乡规的约束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这里的老人十分和善,会热情地为游客当向导,也会挽留游客吃个便饭。而镇上心灵手巧的阿婆们亲手制作的小鞋子、小帽子、芒花帚等,又成为精致而又实惠的纪念品。
扬美美食:鲜河虾、豆豉蒸排骨、小葱水豆腐。
来源:广西新闻网
扬美三宝:梅菜、豆豉、酸梅酒。
来源:广西新闻网
到扬美古镇,不能错过的还有这里的特色小吃。豆豉、梅菜、沙糕、炸河鱼、酸梅酒等,争相勾引着吃货的味蕾。镇上的大小餐馆随处可见,游客可以选择吃一碗清香的豆豉干捞粉,或者呷一顿美味的河鲜大餐。
建筑凝固扬美历史变迁
扬美古镇沿江而建,在这个仅有6.5平方公里大小的村镇上,近乎奇迹般保存着古街8条、古码头8个,明清古建筑260多处、390幢,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扬美古镇主街道金马街。
来源:广西新闻网
魁星楼,建于清朝乾隆元年。
来源:广西新闻网
三界庙。
来源:广西新闻网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庄园、五叠堂等明清民居,既传承了庄重典雅的齐鲁风格,也吸收了细腻秀丽的岭南特色。三界庙、魁星楼、观音堂等宗教建筑,反映出当地居民敬畏神灵、顺应自然的观念。
建筑风格兼收并蓄
五叠堂,清代民居。因房子共有五进而得名,是扬美最大规模的民居建筑。
来源:广西新闻网
五叠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宅院。扬美古镇的先人来自中原,世居于此,所以建筑也结合了中原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点,整体看建筑四平八稳,承重柱下立有“太平鼓”,贯称“四平八稳太平鼓”。大门两旁的石础上有铜钱的纹饰,寓意招财进门,瓦当上刻有一只倒挂的蝙蝠,寓意福水长流。五进一进比一进高,寓意步步高升。门上有门眼,有八卦,厅内有诸多寓意吉祥如意的纹饰。
扬美古镇建筑的精美装饰。
来源:广西新闻网
此外,在扬美古镇的古建筑里建有“马头墙”,也称“防火墙”。一旦发生火灾,这堵墙可以有效隔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马头墙”是皖南民居外部形象的主要特征,这说明平话人兼收并蓄,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不断融合中原和岭南文化,形成了扬美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体现扬美民俗
仔细观察扬美古镇的建筑会发现一些共同点,这些特点体现了扬美古镇的“平话民俗”。
建筑门口两侧安装“暗孔”用于抵御敌人进攻,门旁部分石板为红色,平话里“红”“旺”同音,既言鸿运当头,又暗含兴旺发达之意。
扬美古镇建筑的精美装饰。
来源:广西新闻网
建筑院内每一段台阶的级数无论多寡均为奇数。在我国中原传统文化中,以奇数为阳数,台阶级数为阳数的宅子即阳宅,表明这是活人住的地方,而不是阴宅。拾级而上,有“步步高升”之意。台阶之下还有暗沟,排放污水的同时又不易滋生蚊蝇,令人叹服工匠的智慧。
宅院后种有大榕树。在传统文化中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说法,屋后种树是传统习惯。在平话中,“榕”“龙”同音,榕树即“龙树”, 庭院中种植榕树寓意“龙庭”。
资料来源 @广西新闻网 @南宁新闻网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