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端午节第一天,央视新闻报道了一篇《高价套票、设套推销、以次充好,总台曝光鼓浪屿宰客乱象》的文章,迅速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
作为厦门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鼓浪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在旅游业上小有成就。
但文章报道了游客反映在鼓浪屿游玩时,屡遭出租车司机、导游和商家的诱导和宰客,已经形成一条"宰客产业链"。
典型的做法是:出租车司机诱导游客购买高价的一日游套票,由"专职"导游接手后带往商家消费,购买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商品,尤其是将死海鲜冒充活海鲜销售。
在评论区很多外地游客评论说:自己早前也挨过类似的“宰”,被同样的宰客产业链套路过,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个D样。
厦门鼓浪屿宰客这事儿,最刺痛公众的其实倒不是“宰客”,也不是“宰客已形成产业链”,而是“挨宰后无处申诉”“维权无人理会”。
多种渠道投诉无人回应,一副“就你事多爱来不来”的样子,让很多外地游客提起来,就直摇头。
在各地文旅都卷得飞起,恨不得把游客宠成公主王子的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无疑是对其旅游品牌形象的严重打击。
亲身经历
看到这个新闻,我想起了几年前和老婆去厦门鼓浪屿游玩的经历。
当时有个老家福州的高中同学在那工作,让他帮忙推荐去哪玩,提到鼓浪屿,他都一个劲摇头,说那里本地人基本都不去,没什么好玩的。
我想每个本地人对当地的旅游景区都是这种想法。
但是作为外地人的我就是奔着鼓浪屿名气来的,但那时候刚工作不久,出来玩也是穷游。
来都来了,就想着来吃个当地海鲜,我们特意没有在景区找吃的,而是在对岸的一个海鲜市场,看着还行,就先买了活的海鲜再去附近找个饭店加工吃。
报价虽然不便宜,但是两个人想着就吃一点点就行,那时候还有一个“好心”的阿姨带着你哪家买,称好之后付了钱还会帮你送到加工饭店。
我们没经验,没有看着后面那个阿姨送过来的是不是我们买的海鲜,但吃的花甲很多都是空的。
买的大龙虾也被一虾三吃(店家强烈推的做法),当时没吃过,还在内心腹诽大龙虾也不好吃啊,大钳子肉都是发苦的。
结果最后两个人买单花了近600,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大冤种。
从评论区各种吐槽来看,外地游客苦鼓浪屿宰客久矣。
游客反映这一乱象其实已经很多年,评论区不少跟帖说:没想到到今天才被曝光。
记者以游客身份对进行暗访调查,在发现相关宰客问题之后,向当地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鼓浪屿管委会、文旅等多个相关部门投诉均无法解决问题。
每个部门互相推卸,要么以"管不了"推脱,要么让游客再打这个电话那个电话,最终游客的诉求陷入了"推诿绝境"。
直到央视暗访实地采访并曝光后,相关部门才不得不摆正心态,诚恳接受舆论监督、全面自查并着手整治。
各自为政和形式主义
在食药监、工商、质监没有合并成为现在的市场监管之前,内部就曾有个一个十分经典的比喻:
一个西瓜在农田里的时候归农林管,到了超市流通环节归工商管,被饭店采购进入冷菜间制作成果盘时归食药监管。
理想状态下,各部门如果各司其职,可以强化西瓜在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当顾客因为吃西瓜发生集体腹泻需要倒查原因的时候,各部门都想方设法地撇清自己责任,将问题甩给其他部门,反而让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从新闻截图来看,其实反映出,相关部门对于宰客的行为起码是知情的,但是由于涉及出租监管、价格监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造成某些领域的"管而不治"。
这反映了多头监管疏漏导致真空以及部门利己主义作祟,责任心理缺失的问题。各单位都担心主动过问会增加工作负担,自然而然形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怠惰心态。
同时面对民众诉求,部门往往流于形式主义,将群众"困在电话系统"推诿塞责,反映了根深蒂固的官僚习气。
都说现在是“新媒体时代”,公众似乎有很多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渠道。
但是这些渠道一旦遇到某些涉及到具体问题要去求助或是维权时,公众就很容易陷入“给你一个电话”的程序形式主义中。
每个人都说“给你一个电话”,好不容易打通那就“再给你一个电话”,永远找不到做出正反馈并解决问题的人。
有的说“我们管不了”,有的向其他部门踢皮球,有的推给12345,12345再转回给相关部门阅知。
互相推卸责任的闭环,逼得游客不得不放弃维权,这也是为什么鼓浪屿宰客的新闻报道会在公开平台、跟评跟帖、社群圈群等互动空间这么迅速地刷屏,引发大量关注讨论。
除了权威央媒释放的信号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于这种渠道形式主义的厌恶和反感。
资源傲慢
前段时间,各地文旅纷纷玩花活儿“搏出圈”,不过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文旅玩花活儿、卖力宠游客的,常常是一些“缺乏旅游知名度”“旅游资源并不足够有吸引力”的地方。
游客只要一在社交媒体上投诉挨宰,立马会得到反馈,地方上上下下都会狙击宰客,维护来之不易的“泼天富贵”,比如傅园慧在吉林长白山“包车被勒索”时,就在社交媒体AT了相关部门,得到反馈的傅园慧后来说“吉林文旅部门已经第一时间介入,问题已经解决”。
而那些拥有很高旅游知名度、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某个必去景点的地方,反而对于民众的投诉显得更为冷漠和傲慢。
就像多年前媒体曝光的“丽江问题”,当有游客反映问题时,丽江一政务新媒体居然怒怼游客“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这其实体现的是当地在对待游客态度上的资源傲慢。
而鼓浪屿这种对于投诉互相推诿不重视的行为,虽然不是言语上的傲慢,但骨子里面,依旧是对于自身资源的傲慢。
这个也是为什么当地宰客会形成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原因:你爱来不来,反正想来的还会来,那么不宰白不宰。
在这波巨大的流量加持下,如果当地文旅部门能够抓住当前舆论聚焦的契机,推动问题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解决,这对于厦门形象的维护是更长远和正向的。
关键在于厦门文旅部门接下来的整改措施和释放的诚意有多少了。
对于去过鼓浪屿游玩的我来说,鼓浪屿的景色其实还是挺美的,希望不要把一副好牌打烂了。
新闻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