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乡村旅游究竟应朝哪个方向发展?有哪些模式可以借鉴呢?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国外有许多成功模式,典型的莫过于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那座“可以吃的英国小镇”,还有欧美的“度假农庄”模式,新加坡的“复合农业园区”模式,日本的“绿色旅游”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由于国内明显不同的旅游消费特色,促使我们必须探索适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本土模式。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发展特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可以借鉴参考。
模式1:城市依托型——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案例:北京蟹岛
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脱胎于“环城游憩带”理论。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旅游渐渐成为环城市乡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托于城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环城市区域已经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
北京蟹岛就是属于城市依托型的度假村,总占地3300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为经营宗旨。
模式2:景区依托型——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案例:北京十渡
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引力为区域旅游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带来发展契机,周边的乡村地区借助这一优势,往往成为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区。鉴于景区周边乡村发展旅游业时受景区影响较大,我们将此类旅游发展归类为景区依托型。
北京十渡依托景区,以民俗旅游为主,建设特色民族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娱乐小镇。目前,北京十渡除了民宿行业发展良好之外,已经有农家餐馆300余家。
模式3:产业依托型——特色庄园旅游发展模式
案例:台一生态休闲农场
特色庄园模式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位于台湾的南投埔里的,是一处占地约13公顷,集合花卉造景、自然生态与悠闲住宿之休憩场所,视野面积数千公顷,精心规划的特色主题有:花神庙、雨林风情馆、蝶舞馆、绿雕公园、绿茵广场等。走在园区里,不难发现园内设计概念是将花卉、植物融进建筑、屋顶、墙面,仿佛参加了一场小型花博展,处处充满惊喜。
模式4: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案例:乌镇
古村古镇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特点受到游客的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因此,古村古镇旅游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既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模式5:民俗依托型——乡村文化活化与社区发展模式
案例:丽江
随着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消亡,面对民俗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面对当地居民与旅游经济的博弈,民俗依托型乡村旅游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实现利益共享,寻找发展平衡点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模式6:创意主导型——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案例:无锡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
民间艺术是区域大众生活的体现和特征,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征,具有区域的独特性。通过传统艺术创新,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体验,更加强化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总体项日占地面积约为3.03公顷。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处于上海市“两小时都市圈”内资源品级优秀.惠山泥人与天津”泥人张”一这“一南一北”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彩塑流派.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模式7:科技依托型——科技引导现代乡村旅游发展
案例:农业嘉年华
当代科技在生活生产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农业风貌,形成集教育、文化、体验、观光、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业,成为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嘉年华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种创新形式,它以农业为基础,以拓展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为导向,以最先进的农业理念及设施、设备、品种、模式、工艺等科学技术为支撑,融合旅游、文化、餐饮、服务、物流等多种业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更好地服务城市、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乐活目标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盛会,也是融合了多种业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高端形态。
七种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每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只有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独特的地理特色,文化内涵,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浙江云野科技(www.winyeahs.com)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