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团入驻不久后的11月中旬,120师师长贺龙率领师总部由五寨经岢岚移驻岚县,师部先是设在当时县城的福音堂,后移至前庄村,最后才设在五龙庙。师部的缝纫处和枪械修理所设在离县城不远处的东河村。
东河村位于山脚下,现在在村里居住的人不多,大多为留守的老人。进入村内,村口几位大爷席地而坐,在大树下纳凉。听说记者来采访,附近的村民从各处巷子闻声而来,不一会儿聚拢了不少人。今年70岁的村民王怀玉带记者参观了缝纫处旧址。这是一处已废弃多年的院落,拨开枝蔓,走到宁静的院子里,杂草丛生。正房建在北侧高台上,屋檐残破,边上的墙壁倒塌了,只剩下高大的门窗苦苦支撑。西屋还算完整,不过年久失修,木结构窗户被压得凸了出来。
缝纫处是为部队缝制军装、被褥、鞋帽等军需品。当年,因人员缺少,很多当地妇女也积极参加军装加工。王怀玉说,听老人讲,当时在这里工作的多为妇女。过去,他曾在院内见过缝纫处遗留下的织布机、纺线机。数十年前,这个院子也很完整,是个四合院。
小时候,王怀玉总听父辈们讲起八路军的故事。当时村民很欢迎八路军的部队,与当兵的相处关系融洽,尽一切力量支持他们抗日。村干部王七罗号召村民搞积粮运动,就是在日本人打来前,将粮食深埋于地下,等日本人走后,再把粮食挖出来交给部队用。
要向白求恩大夫学习
120师的卫生部设立在岚城镇西南边的前庄村里,从村口直直地进入,就能看到这个面积不大的院落。这里的房子也是多年无人居住,院里长满了杂草。大门随意开着,穿过没腿深的草丛就能进入院内。村民说,当年部队还在时,正房用于居住,南房是手术室,那时还有东房西房,用于存储物资和病人的病房。著名的白求恩大夫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1938年5月22日,由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和美国医生布朗等组织的援华医疗组一行,在神府县贺家川的120师第四医疗所诊治伤员后,渡过黄河,到达兴县的120师第一医疗所。24日,白求恩等又从兴县出发,来到岚县120师师部驻地。白求恩大夫在岚县视察了120师第二、第三医疗所,对医疗工作进行指导,为伤员进行了手术,并给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全体干部检查了身体。贺龙、关向应等120师的首长亲自看望了白求恩和布朗,并与他们在120师司令部合影留念。贺龙、白求恩和布朗的合影照片现在被做成复印件,悬挂在五龙庙的展厅内。照片中,三人紧挨着坐在砖墙上,镜头定格在他们开怀畅笑的瞬间。
到6月中旬,白求恩大夫等援华医疗组成员由岚县出发,前往五台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9月13日,他们在五台山松岩口创办了第一所模范医院——国际和平医院。此后,白求恩转战冀西、冀中前线。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唐县因之前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而以身殉职。12月21日,为了纪念白求恩大夫,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说起白求恩,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前庄村的村民来说,有一种更特别的情感,因为他们不仅知道白求恩,还住在白求恩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部队的卫生部建在村里,与村民为邻,但也是有卫兵把守的,普通村民是不可能进去的,所以大多数村民没有跟白求恩亲密接触过。不过,程大爷说,当时他十六七岁,见过有一位外国人从卫生部的院里出来过,穿着白大褂。“当时不知道他是谁,跟我们长得又不一样。后来读了《纪念白求恩》,慢慢才知道,原来自己见过的就是这位大名人。”
由于药铺就设在自己家院里,程大爷与专门负责抓药的医护人员关系很好,经常在药铺里帮忙。受此影响,年轻时的程大爷了解了白求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