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愚园路上
的
优秀历史建筑
(下)
前几年,为激活愚园路商业价值,由定西路至江苏路段作为城市更新案例,率先进行了名为“ART愚园”的改造。这两年,愚园路两边各种洋房老建筑都在商业化运作,整条马路都充满了商业气息,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的愚园路,展现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改造除了租户的更新外,在马路两侧的围墙、店铺门头、绿植等方面都做了调整。经改造后的愚园路时尚创意氛围更加浓厚,既沿承了其百年历史文化气脉,也不断集聚各类特色店铺,跨界生活美学。
愚园路
马路两边的老建筑林立
愚园路714号花园住宅
建于1936年,独立式花园别墅。是愚园路上保护得较好的近代花园住宅之一。红色外墙,红色法式坡顶,带老虎天窗,南进门南花园。
洋房外观
优秀历史建筑
愚园路714号
愚园路718弄云寿坊
小区为三排联列式新里,每幢房子为三层单开间,面积均200平米左右,一楼为厨房、卫间和客厅,一楼半为亭子间,二楼朝面一大间带卫生间,二楼半为亭子间,三楼朝南一大间带卫生间,三楼半为小露台,亭子间和朝南房间之间,有一内通风天井,历史原因,许多住户将小露台搭作房间用。
718弄小区门口
优秀历史建筑
朝南外立面
红砖及朝北外立面
愚园路749弄最隐秘弄堂
称它是“最隐秘”、“最狡黠”的弄堂是源于它的历史。它处在正日益变得热闹而喧哗的镇宁路西端、愚园路南端、进主弄口的地方被一些卖杂货、零食的小摊占着、也常有自行车、助动车闹闹的开进去开出来、显出一番上海最平常的市井图景。而走到里处、才渐渐发觉、这条带着主弄堂、侧弄堂———甚至小侧弄堂———小小侧弄堂的这样一条大弄堂所显露出来的楼房的与众不同。主弄堂的建筑、它们都不高、有一些在墙壁外露出一些屋顶和外窗、每一个风格迥异、似乎是从另外的地方一夜之间飞到东方这片土地上的。尽管不知道这些房子里面到底是怎样一番情形、但你内心会开始有些小小震撼。
749弄大门口
住过的大人物
神秘弄堂里的住宅
日伪时期,749弄的这个弄堂里,就住过伪特工总部的头号人物李士群(63号),伪上海市长周佛海( 65号)和前黑社会老大吴四宝( 67号)。他们是臭名昭著的汉奸头子,时刻都有被刺杀的危险,选择这样一个有如迷宫一样的弄堂,随时可以抽身逃跑。因此整个749弄成为他们的巢穴,人称“沪西六号”。
据说孙俪邓超夫妇住在此弄堂
弄堂里几种风格不同的老建筑
愚园路753号洛公馆及江宁公寓
院内包括一幢800平方米的别墅以及一幢5500平方米的英式老式八层公寓。1911年,约翰·D·洛克菲勒委托沙利文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现在的愚园路753号住宅,1913年竣工后,为当时美国在上海的投资家们聚会的私人会所,1924年变成孙传芳手下浙军旅长颜景崇的公馆,1927年划归国民政府军营,1949年解放前归空军所属,大部时间为空军飞行员公寓并命“江宁公寓”,1964年“南京路上好八连”驻入,2010年好八连搬离入驻到大场镇,这里经过修旧如旧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餐饮服务场所。
愚园路753号
洛公馆
沙利文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他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这同当时学院派主张按传统式样而不考虑功能特点的设计思想完全不同,例如作为建筑结构的柱和梁要做得清晰可见,建筑内外都应如此,清楚地表现框架支撑楼板和屋顶的功能。
江宁公寓
江宁公寓黄色外立面
愚园路858号杨式住宅
砖混结构,这栋老屋占地面积2040㎡,建筑面积924㎡,建于1925年。主体建筑南立面不对称处理,檐口设山花,装饰简洁。建筑坐北朝南,建筑的南面沿愚园路,西侧为半圆形,东侧为矩形。该建筑很早就使用了煤气、自来水、电话,设施齐全。
三层坡顶法式风格
优秀历史建筑
现在出租给私人做商业用途
愚园路865弄洋房
愚园路865弄,居东诸安浜路以北,愚园路以南,弄内主要通道在建筑的北面,用地面积约 2415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约1462平方米。1923年购地,1930年后由外国人经营的房地产公司建造,后再由陆秉祥接手,把房子再分租出去。这里有东西排列的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别墅建筑5幢,荡漾着静谧的气息,弄内绿树成荫,闹中取静。弄里的房子是很英国乡村式的小房子,具有典型的英式ArtDeco建筑风格。每个房屋都是一件艺术品,却又充分考虑了布局的合理性和人性化。英国人的生活享受在这里也能够亲自体会:斑马纹的贴面装饰和繁复的屋顶结构,布局更具人性化,由底层往上形成退台式布局,楼体立面层次感丰富,南北多角度的阳台露台设计,让室内空间与室外美景充分交融,居住者能时时感受绿景环绕下的自然清新;户型空间内部,南北通透、动静分明,建造平面呈十字形,每幢建造均为双折坡机平瓦屋面,底层均有带大壁炉、大客厅、打蜡地板、落地窗门。
865弄大门口
弄堂里面30、31、32、33号为英式建筑风格
红砖坡顶,北进门南花园,主副楼结构
愚园路1015号周氏住宅
愚园路1015号花园住宅,原业主是创建金城银行的发起人之一周作民先生(金城银行乃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北四行”中最具实力的银行,额定资本200万元)。当时总行设在天津,总董事王郅隆,周作民任总经理。1936年1月总行迁入上海江西中路200号金城大厦内。抗战期间金城银行主要经理人员与敌伪有瓜葛,总经理一职被周佛海亲信、汉奸钱大魁窃得。从此,“钱公馆”门庭若市,许多汉奸官僚兼大投机者争仰其鼻息,趋之若骛,纷纷新设银行,树立起各种派系。但“好景不长”,抗战胜利前夕,钱大魁预见伪政权末日即将来临,遂逃往台湾,将愚园路住宅房产赠与国民党杜聿明将军,抗战胜利后就成为杜聿明公馆了。
1015号洋房外立面
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
愚园路1015号洋房
该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呈现欧洲近现代式花园洋房,屋高3层,朝向面南,混合结构,屋面带平缓的四坡顶,红色筒瓦铺顶,东南向屋面开拱形券式小型老虎窗5座,形状别致,另设砖砌壁炉烟囱。外墙立面用水泥细拉毛饰面,装饰简洁,使用钢门钢窗起闭,南立面局部窗洞仿古典式拱券形,大部分窗形为平拱,底层设置落地长窗门,从室内透视园内景色十分清晰。南北向设置阳台,周边用铸铁栏杆护围。室内装饰趋向现代化,平面功能划分较为实用。条木铺地板,硬木作护壁;平顶天花用石膏顶角线条,简洁明快。南向大花园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有广阔草坪,三面临墙处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有雪松、龙柏、桂花、香樟、海棠、杜鹃、女贞等,郁郁葱葱,四季花香,令人心旷神恰。
北进门南花园
愚园路1015号洋房现为商业用途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
建造于1925年-1931年间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等房地产商联合建造中西式三层楼房70幢,加上建于1924年的四层花园洋房东苑别业5幢,共计75幢。当时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岐山村是愚园路上颇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宽敞的弄堂两侧是砖木混合结构的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由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和一些富商分别投资建于1925-1930年。建筑墙面有清水砖墙和水泥拉毛两种,室内布置考究,洋松打蜡地板,壁炉、卫生设施皆有。
卧虎藏龙的岐山村
小区大门口入口处
岐山村的名人佚事
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先生曾长期居住于岐山村。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意识派”和“心理分析”小说的真正鼻祖的施蛰存先生祖籍杭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松江,大学里师从瞿秋白、田汉,同学中有丁玲、王剑虹等进步人士。他和杜衡及诗人戴望舒被文艺评论家赵景深称为文坛“三剑客”,为此曾在上海轰动一时。著名爱国志士杜重远在上海时也寓居岐山村,当时结识了沈钧儒等爱国人士,并与邹韬奋结为莫逆之交,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前他多次和张学良、杨虎城在上海秘密会见,商谈抗日大计,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三层建筑,带小花园
西式风格的洋房
愚园路1039号洋房
洋房沿街,花园大门在小路上面,这栋三层法式小洋房,当年上海法国银行总裁冯·莫里先生居住在此幢洋房里,这幢房子是他送给太太的礼物。据说冯·莫里先生带着太太从巴黎到上海赴任,初时居无定所,夫妇俩带着女儿常住酒店,太太总觉得没有家的感觉。为了安抚太太,冯·莫里先生就将愚园路1039号送给她。太平洋战事开始,法国银行家一家三口被日本当局送往集中营,房子被日本人占领。日本投降后,他将愚园路1039号捐给教会做幼儿园,现为私房菜餐厅对外开放。
此洋房为西进门南带大花园
假三层坡顶带老虎天窗,白色外立面。
愚园路1055号洋房
愚园路1055号,一幢三层洋房,有主楼和副楼,花园里多为违障建筑,年久抢修,缺少维护;中国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先生,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严东生先生,都曾在此居住。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假三层洋房,带大花园
法式风格建筑,红瓦坡顶,外立面为黄以水泥拉毛
愚园路1088弄宏业花园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约在1900年前后),系由多家富商分别兴建,因而建筑风格不一,中西混杂,有独立式花园洋房,也有联立式花园洋房,砖木混合结构。宏业花园北部的9幢联列式假三层花园洋房,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1930年以前置建的房产,故该弄称作宏业花园。
运动,就是和自己较量,放弃你就输了
1088弄堂平面图
愚园路1088弄
弄内建筑解放前大多为外侨,文化人、富商居住。每户均有汽车库,弄堂宽敞,可通行汽车。砖木结构,洋松地板,门扣、窗钩五金配件均为铜质,每户都有大卫生、煤气,厨房磨石子地面,浴厕马赛克地面,瓷砖墙面,每户还有煤气小锅炉。卧室客厅均有壁炉,炉口上部紫铜盖至今尚在,有的人家至今还在使用过去留下来的煤气灶。弄内总建筑面积约7030平方米,该弄建筑讲究,每户南面均有近20多平方米小庭院。
宏业花园里人才辈出,老教育家昊瑞年曾长期居住在宏业花园4号。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青年女钢琴家顾圣婴一家曾住在宏业花园103号。
1088弄弄堂
弄堂里各种风格老建筑
愚园路1136弄31号
一幢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旧居内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四坡顶正面装有老虎窗,浪漫抒情。半圆形阳台,罗马式栏杆,华美典雅。
1136弄31号
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建筑
上海愚园路1136弄30号沈镇故居
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主建筑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独立式花园住宅,属西洋现代式塔形建筑,建筑造型别致,建筑外墙鹅卵石饰面,总面积661平方米,南侧有400多平方米的花园。还有曾经被用作红酒酒窖和摄影暗房的地下室等,均保留了建筑初期的风貌。这幢花园住宅大约在1940年,被我国茶叶出口业的老前辈茶叶大王--沈镇先生购买下,作为居所。自沈镇先生于1996年去世后,则由其女儿沈景曦、女婿程以刚夫妇居住。10多年前,沈阿姨委托我出售此房屋,当时价格只有3000万不到,放到现在市场价格应该在2.5亿以上了。这幢洋房在平面、立面、体型组构上既体现了现代西方建筑语言的符号,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塔形建筑风格,所以,这幢建筑是现代和传统、中国和西方建筑文化相互交融的典型实例。
1136弄大门口
洋房为西进门南花园,主副楼带2层车库
愚园路1136弄18号洋房
一幢上世纪20年代后期建造的砖木结构假3层带地下室的花园洋房,复式双坡人字形屋顶,立面四周设置平拱木门窗;浅灰色水泥砂浆拉毛饰外墙面,平挑檐,装饰简洁。南侧小花园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这里曾经居住过孙中山的挚友、国民党左派、老外交家陈友仁和妻子张荔英一家。
1136弄弄堂
18号洋房黄色外立面,带200平米左右花园,2个车库
愚园路1249弄丰田纱厂干部住宅
干部住宅位于愚园路1249号,相距中山公园(当时叫兆丰公园)不远,按照干部的标准设计。由于是为干部所建,这些建筑的外形与典型的日式建筑不同,更加漂亮,有点接近欧式别墅的外观。这些建筑很敦实,外墙很厚,层高达到3.6米。虽距今已经80年了,但依然十分完好。
1249弄大门口
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些幢就是当时干部的住宅
安西路23弄兴安小区
上面我们提到丰田纱厂,工厂建成后,为了安排这些日籍人员的住宿,丰田开始在厂区附近寻找合适地方建造职工宿舍。最终,他们在相距不远的愚园路(今天愚园路、安西路附近)寻找到了两块建筑用地,分别建造干部住宅和家属住宅。80年前建造时,共建造了9排60套,十年前安西路拓宽时,拆掉了最南的一排,现在还剩下8排54套。家族住宅的建造设计按照小家庭而设计,二层建筑,每套一上一下,就像今天的连体别墅,每套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房型相当紧凑,底楼一朝南房间,北面是厨房,二楼为一个大房间外加一个储藏室。每户南面有一个30平方的小花园。每户都有前后门。
2层单开间新式里弄,带小花园
楼下一个房间,楼上2个小房间
当时女工的宿舍,现在想想也算是高端了
愚园路1292弄桃源坊
建造于1938年,属于现代派建筑,桃源坊由18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组成的新式里弄住宅,每幢建筑面积约为90平米,总建筑面积为1620平米,房屋落成后分幢出租,红机瓦陡坡屋面,屋面有单陂老虎窗,外墙水泥砂浆粉刷,钢门窗,木地板,坐北朝南,每户房前都有小花坛。著名的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曾居住在51号,老一辈民进会员周景胡先生居住在65号。
小区大门口
每幢房子带15平米左右天井
外墙为红砖立面,风格显得格外清晰
愚园路1315弄瑞兴坊
瑞兴坊(今愚园路1315弄)4号是新西兰共产党员、著名作家路易·艾黎(Rewi Alley)的故居。这幢英国式双开间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1912年,东西向而建,露天水泥台阶可直达二层,屋内设施齐备。底层为汽车间和厨房,上层左侧是艾黎的卧室,中间为会客室和工作室,客房在右侧一间,东面庭园种植了主人喜爱的花卉草木。
瑞兴坊小区大门口
优秀历史建筑
路易·艾黎
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里,1927年来沪,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职,1932年起居住在此。1933年,艾黎加入上海第一个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结识了马海德、史沫特莱、艾德加·斯诺、宋庆龄等著名人士和潘汉年、冯雪峰等中共党员,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在他的掩护下,该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见面地点和避难所。198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路易·艾黎在沪寓所举行了勒石纪念仪式。1992年6月,愚园路1315弄4号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市级纪念地。
故事就发生在此幢老建筑
路易艾黎故居
愚园路1320号新华村
愚园路1320弄现在是长宁区政府金融园所在地,有5幢建于1925年的英国式独立花园洋房。该处原为新华村,系外商私人产业,后曾几易其主,其中1号楼曾为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一家居住。
1320弄的位置
小区大门口
董竹君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董竹君生于上海洋泾浜(今延安西路一带)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大革命时期曾与进步人士交往,同情革命,思想先进。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上海的反革命势力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为掩护这些革命同志,董竹君将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与凡尔登花园两幢洋房顶出,用此款项买进新华村1号大花园洋房,这里便成为地下党员们经常会面的地点。至1950年,董搬离新华村,后迁居北京。
1320弄1号洋房,当时董就居住在此
现在该小区均为长宁金融园
愚园路1396号西园公寓(西园大厦)
愚园路1396弄内的西园公寓(今西园大厦)建于1912年前后,属英式近代公寓建筑。大厦及其附属建筑面积约2384平方米,建筑结构坚固考究,楼内有电梯和疏散回旋式扶梯,钢窗、柳安地板、壁炉、水汀、大小卫生俱全。大楼二至九层为16套独立居室套房,每层东西两部各有2套,室内设大客厅、起居室和寝室,每套建筑面积约118平方米。车房、储藏室和佣工卧室建于底层。楼前的大花园面积为大厦占地的两倍,环境舒适。
这是中山公园附近最高的老建筑了
1928年竣工,带电梯现代公寓
黄色外立面,朝南看小区私用花园,朝西看中山公园
西园公寓
它是由外侨、富商租房居住,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创始人之一邓仲和先生也曾长期居住在此。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公寓为沪西地区最高的建筑物,解放初期是沪西地区人民防空的制高点,在顶层装有警报器和高射机关炮,用以还击美蒋飞机的侵扰。西园公寓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朝南进门处带有门廊
底楼最开始作为车库用,二楼开始,有电梯
当年少有的电梯老公寓,地面的马赛克均为1928年竣工时的老样子
到这里,这一期愚园路就结束了,希望看的朋友多多点赞支持!
来源:“跟Tom看老洋房”公众号
原标题:《荡荡马路 ‖ 愚园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