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顺街往事
▼如今的塞上老街,可以看到很多古玩商在售卖他们卖的这些古玩。在其中一家店铺门口,我们看到有几个我们俗称为“轱辘”的东西。这其实就是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那些“轿子车”(双辕车)所用到的轱辘。在轱辘的外边有铁箍一类的东西,这叫“铁瓦”。只有有了铁瓦的轱辘才能结实。曾经如果能坐得起双辕车的人定是家底殷实、家境显赫的人。
回味曾经,很多老呼市人对于通顺街都有其独特的记忆。当年的通顺街,还有油茶面、茶汤、焙子、甜窝窝、杠房馒头等特色美食。其中大碗酪是一种类似于酸奶的东西,但比酸奶要好喝的多。大碗酪在当年可算一种奢侈美食,价格不菲。
当年在通顺街有很多的车马大店,赶车的这些人都愿意来这里品尝一下美味。比如义顺斋(三和元)的稍麦和莜面就尤其受欢迎。
在塞上老街的西口,如今立起了一个仿古的城门楼,更加增添了一些文化的气息。通顺西街的最西段也就是老呼市人俗称的西口子。曾经有“官走北、民走西”的这么一种说法,很多老百姓是从西面来到归化城的。
曾经通顺街最有名的一种行业叫做“提吼”,就是提着东西去吼叫着卖。比如说火钩子、火铲子、钢笔、毛笔、铜墨盒、皮鞋、棉袄、皮袄、旧衣服等。
为了防止陌生人知道行情,在提吼的商人之间有一些暗语来进行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别被称为喜、道、挺、飞、口、抓、现、圣、万、喜。比如说一块钱就是喜子,两块钱是道子。张三一块钱的东西卖给李四要卖两块钱,张三会说:我喜子买的,道子卖给你。
你不知道的通顺街
呼和浩特方言中会用“愣得儿计”来形容这人不聪明或者有一些呆傻,但是很少人知道“愣得儿计”是有人物原型的。“愣得儿计”原名叫做道尔吉,经常出现在通顺街,因为精神多少有些不正常,所以被人们称为“愣道尔吉”,时间长了就成了“愣得儿计”了。因为他见到异性就亲,所以当年很多女性在通顺街最怕碰到“愣得儿计”。在通顺街上,当年还有“愣四高”、“冯三女”,还有一个叫做“别关大门”。曾经有老人说,“别关大门”晚上在家里睡觉,突然家里进了土匪,把他吓得精神失常,所以最后只会说这么一句话:“别关大门,到南边买个焙子!”所以人送绰号“别关大门”。
老呼市人曾经喜欢的一种娱乐的游戏方式叫做打瓜和掰麻糖(憋麻糖)。打瓜有点类似“赌玉”,夏天的时候,一群人围着卖瓜的车,要去赌一个输赢。看谁的西瓜更熟谁就赢,赢的吃瓜,输的掏钱。但是如果这个瓜是黄颜色的,即使是生瓜也算赢。
憋麻糖就是两个人去各拿一根麻糖,掰开之后看谁的眼大小,赢的吃糖,输的掏钱。
在旧城,有人形容玩打瓜、憋麻糖的人,都是有钱烧着没事干的人。
站在通顺东西街和南北街的交汇口,相信很多老呼市人会立马想到一个词——人市。“人市儿”那么再往北一点呢就是咱们呼市“三湾、四滩、一圪料”当中的苟家滩,后来被叫做东尚义街和西尚义街。在民国十八年(1929)的时候,呼和浩特连着闹了三年饥荒,庄稼颗粒无收,许多人只能卖儿卖女卖老婆,所以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人口交易市场。这也是老归化城最伤感的记忆之一。
岁月变迁,迎接崭新未来
▼老旧城人管“巷”读作“hàng”,在塞上老街南侧有一条著名通顺大巷。通顺大巷曾经叫大范家巷,据说是因为这条巷子里曾经居住过一位姓范的山西人,因为买卖做的较大,所以街道才以他来命名为“大范家巷”。从1956年开始,因为紧邻通顺街,所以这里更名为通顺大巷。
如今,通顺大巷已经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街。曾经在归化城(呼市旧城)民间有一种说法,过年进这里走一走,一年都会通通顺顺、平平安安。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