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藏北先遣连,不怕苦来不怕难。
寒冬将尽阳春暖,坚持会师在高原。
赤胆忠心为人民,越是艰苦越光荣。
红旗一杆插藏北,春风万里度昆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支由7个民族136名指战员组成的进藏先遣连,从新疆和田向西藏阿里进军。这支英雄的队伍,意志顽强、不畏艰险,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在藏北地区树立起一座红色丰碑,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的真实写照。
▲进藏先遣连官兵向西藏阿里进军。(图片进藏先遣连纪念馆)
一
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代以来,屡遭英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英、美等西方势力更是加紧渗透,妄图阻止解放军进藏。
针对帝国主义势力的分裂行径,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9月2日授权新华社发表题为《决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的社论,明确指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绝不容许任何外国分割。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解放西藏的方针得到了西藏各界人士的拥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代表广大藏族同胞发出了期盼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呼声:“西北已获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凡有血气,同声鼓舞。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西藏解放,指日可待。”
中共中央几经调整,最终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由西南局主要担负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西南局、西北局分别作出由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同时向西藏多路进发,以军事为基础,努力开展和平争取工作的部署。
西藏地域广袤,藏北阿里与新疆南疆距离较近。1949年冬,王震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时,中央已令王震所部做好由南疆翻越昆仑山解放藏北阿里的准备。新疆实现和平解放后,1950年春,新疆军区在和田组建了独立骑兵师,准备进军藏北。西藏与新疆相邻,但关山阻隔,巍峨的昆仑山横亘其间,自然环境恶劣。虽然两地之间很早就开辟了往来通道,但并无适合大规模人员通行的现代化交通路线。1950年5月,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面筹集物资,一面修筑新藏公路,但因进军任务紧迫、施工设备落后,暂时放弃了先修路、后进军的计划。
经中央批准,新疆军区采取先设站、后进兵,站站相连、步步经营、梯次延伸前进的方针,从新组建的独立骑兵师第一团抽调汉、蒙古、藏、哈萨克、维吾尔、回、锡伯7个民族136名指战员,组建进藏先遣连,担负侦察、设站等任务。
▲独立骑兵师一团在新疆于田县普鲁村召开进藏誓师大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进藏英雄先遣连纪念馆 供图)
二
1950年8月1日,进藏先遣连在党代表、总指挥李狄三的率领下,从新疆于田县普鲁村出发,向南翻越昆仑山,进军西藏阿里。在进入昆仑山腹地,翻越阿克苏、库克雅几道达坂进入高海拔地区后,战士们普遍出现高原反应,同时雪盲症成了影响行进的严重问题。来自新疆的蒙古族、哈萨克族战士根据游牧生活经验,教大家用雪擦拭红肿的双眼,并用黑马尾编织成简易眼罩,遮挡反射的雪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雪盲症的困扰。
9月初,进藏先遣连翻越海拔5300米的界山达坂,进入藏北高原,抵达阿里。队伍在两水泉建立了藏北第一个物资储备和转运基地,派少数人员留守此地,大部分人马继续挺进。
进藏先遣连行进至改则宗(今改则县)扎麻芒堡,已是深秋时节,按照上级指示,就地做好越冬准备,全面开展群众工作,坚守此地,等待后续部队共同进军噶大克(今阿里地区噶尔县)。队伍遵照“接近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争取地方头人的支持”的指示,发挥人民子弟兵爱民为民优良传统,积极联络广大贫苦藏族同胞,将有限的给养分给群众。
藏北高原物产不丰,进藏先遣连坚持自力更生,在严寒、缺氧、缺补给的极端困难情况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保护藏民利益,不买藏民一粒粮、一斤盐”。新疆军区想方设法支援进藏先遣连,但因冰雪封山,路道艰险,物资折损严重。新疆军区曾3次组织运送给养,途中有3名维吾尔族同胞牺牲,1690多头牲畜死亡。最后一次,新疆军区准备了707头牲口、1.5万斤给养,但是送到的只有两头牦牛、30斤盐和7个馕。为了解决缺粮的难题,大家只能靠打猎自救。
为了抵御严寒,队伍一镐一镐地掘开冻土,修筑了地窝子、马棚以及掩体、交通壕和两座碉堡,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在阿里屯兵的历史。为了修补衣物,大家削羊骨为针,捻骆驼毛为线,用麻袋和兽皮修补衣服破损的地方,补丁一层摞着一层。
在扎麻芒堡驻扎期间,因缺乏给养、高寒缺氧、突发疾病等原因,进藏先遣连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在整个进藏过程中,进藏先遣连一共牺牲了63人,曾在一天之内牺牲了11名同志。
▲位于西藏阿里改则县先遣乡的进藏英雄先遣连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张兆基 摄)
三
进藏先遣连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在藏族旧官员和群众中树立了威信。1950年11月下旬,阿里噶本代表与进藏先遣连达成政治和平协议,并致信毛主席表示“西藏人民愿做中央政府的老百姓”。
西北军区高度肯定了进藏先遣连的功绩,在1951年1月30日的嘉奖电中称,进藏先遣连“先行进军阿里后,在藏北高原上历尽千辛万苦,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政策、纪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艰苦,不畏牺牲,团结了藏族群众,打击了阶级敌人……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你们的各项任务”。西北军区授予该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并为全连官兵分别记一等功一次。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5月28日,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二团副团长安志明率部抵达扎麻芒堡与进藏先遣连会师。此时,李狄三因长期的疾病折磨,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当他得知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后,流下了热泪。他把自己在病中写下的两本日记交给安志明,这是先遣连进藏以来积累的全部资料。
6月6日,进藏先遣连指战员在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青云的率领下,作为先锋,随安志明部南下,8月抵达阿里首府噶大克,同大部队一起,完成了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务。
李狄三曾在《顽强歌》中这样写道:“进军藏北先遣连,不怕苦来不怕难。寒冬将尽阳春暖,坚持会师在高原。赤胆忠心为人民,越是艰苦越光荣。红旗一杆插藏北,春风万里度昆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