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彩色墙绘主题鲜明,农舍庭院花香四溢……金秋十月,行走在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田间小路,处处皆美景,美丽乡村如诗画。今年,哈尔滨市通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住房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式,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做强基础 人居环境大变样
金秋时节,走进五常市长安村邢家店屯,鲜花绽放,绿树成荫。一条条洁净的巷道平整延伸,道路旁水泥砌成的沟渠规规整整。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垃圾桶,房前屋后精心地种上了各色蔬菜,干净整洁而又生机勃勃。秋日光影中,稻田旁的村落,俨然一幅唯美的画卷。
长安村修建一新的广场
长安村邢家店屯作为全省首批10个“龙江民居”建设试点屯之一,通过现代化试点村庄建设,积极推广龙江民居示范图集,增加文化内涵,对70幢民房进行改造,更换房屋的屋面、门窗,加装外墙保温,喷涂外墙立面,并在重点部位墙面上做了文化墙绘,农户还自筹资金对室内进行全新的改造和装修。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农户的房屋焕然一新,美观与保暖兼具,独具龙江风情特色,农户居住条件全面改善。
房子变得好看又宜居,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要跟上。为全面提升邢家店屯建设现代化村庄基础,邢家店屯内所有街道铺设了黑色沥青路面,路边沟均是水泥矩形槽预制边沟,街道设置了独具特色的街牌,修建广场面积1809平方米,停车场1405平方米。目前,通过全面改造,邢家店屯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文化、体育设施完备,绿化、美化、亮化到位,村容整洁,独具特色,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屯。
平整的农村公路
长安村只是哈尔滨市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样,在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记者看到,稻田阡陌相连,村民房舍整齐美观,农家小院花卉争奇斗艳。村落道路两旁,金叶榆枝叶嫩黄,大片树篱色泽浓绿,鲜花五色缤纷,村庄犹如戴上一条“五彩围巾”。
哈市住建局借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按照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等原则,推进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建国村全村房屋砖瓦化率实现100%,污水无害化处理100%,村内10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同时,紧紧抓住推进城镇化建设政策机遇,引入社会资金,建成22500平方米农民新居,建设3个文化广场,村屯绿化率达22%,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好习惯养成 跟“垃圾围村”说拜拜
几十年来,“垃圾围村”是农村环境的常态化现象。为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哈尔滨市编制完成了垃圾治理设施建设规划,确定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垃圾围村”现象基本消灭。
改造一新的农房
一大早,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村民孙师傅开着垃圾清运三轮车穿梭在村屯中,车上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宣传语“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建国村的各位父老乡亲,我们要从每家每户做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炊烟袅袅的村子里,不时有乡亲出门,将垃圾分类投放到自家门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哈尔滨市积极在乡村推进垃圾分类及垃圾收运。建国村依托方正镇城管中队,建立户分类、屯收集、县转运三级联动机制,采取“两分两集”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实现了从源头上减量40%以上。同样,五常市长安村也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出在庭院内消灭垃圾的目标,严格按照乡政府制定的《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指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采用“烧、埋、卖、垫、换”方法,实施垃圾分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长安村垃圾总量大幅下降,全村环境整洁优美。
垃圾分类进农村
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村内设置分类投放垃圾箱,重点教育引导农户对垃圾进行初分,每屯聘用1名保洁员、配备1台保洁车,全天进行巡查,保洁员在收集过程中对混投的垃圾进行细致分捡,将三类垃圾分类堆放,再通过垃圾分拣站进行细分,每天通过县城管垃圾运输车对村级生活垃圾进行清运,由县垃圾处置厂进行统一处置,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问题。
致富闯新路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老房子被改造一新、村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钱袋子也要鼓起来。对此,哈尔滨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村屯特点带动村民致富,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五常市长安村大力发展哈尔滨近郊乡村旅游新模式,以农家餐饮、菜园采摘为基础,发展稻香游、民俗民宿、果蔬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济,做好乡村旅游文章,推进新型“农旅综合体”模式,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特色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方正县育林村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利用现有山野菜资源和梨树种植条件,建设山野菜加工和优质梨加工基地,建设冷库和梨醋、果酒生产线,壮大优质梨生产能力和配套冷藏、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经济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