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从哈尔滨赴苏后参加共产国际“五大”的照片
“一大”以后,中共研究在东北地区建党问题,选定从哈尔滨开始。因为,哈尔滨毗邻苏联,接受马列主义较早,人民生活困苦,工人革命愿望强烈。
我国东北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政治、经济、军事均占重要地位,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极力争夺的地区。20世纪初,日、俄将我国东北地区划分为两国的势力范围。辛亥革命后,张作霖依仗日本支持,建立起军阀统治。哈尔滨是国际工商业城市、中东铁路的心脏,俄、日、美、英、法等均在此设工厂、银行、商店,广大人民的生活却极为困苦。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的李大钊同志从着手建立红色交通线伊始,高度关注哈尔滨的局势发展,多次委派干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革命工作的领导。
红色交通线的开创者
邓洁民191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结为同窗好友。后考入早稻田大学,在东京与同乡李大钊同学法政、同住东京基督教青年会,朝夕相处,亲如兄弟。1917年6月,邓洁民遵照母命中止学业回国,在哈尔滨谋生,鉴于教育落后人才匮乏,与城市快速发展很不相称,决心振兴教育,1918年4月与友人创办东华学校,自任校长。
十月革命后,哈尔滨有众多白俄涌入,协约国军队又以此为供应基地,城市环境混乱,邓洁民接受李大钊对他的思想影响,确信李大钊革命事业的正确性。1920年8月,经李大钊写信介绍,马骏住进了东华学校。东华学校开始成为进步人士落脚的地方。邓洁民主动担承把东华学校建成协助进步人士赴苏的红色交通驿站。1920年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前夕,专程来哈尔滨向邓洁民辞行,也住在东华学校客舍。1921年1月,张太雷赴苏出任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也是经李大钊写信介绍住到东华学校,并且由邓洁民帮助办理护照签证事宜。5月间,两朝鲜男女青年经哈尔滨赴苏参加朝鲜建党大会,也是由邓洁民迎至东华学校。当驻哈日本领事侦知后伙同哈市警察局前往检查,由于邓洁民在哈尔滨有着很高的声望和赞誉,事先得知消息,迅将二人转移他处。从此,红色交通驿站不断地迎送着往来于内地与苏俄的中国共产党人。
关注东北地区党组织创建
1921年7月,中共在上海召开了“一大”,北方党组织创建由李大钊负责。11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此后,中共北京区执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曾多次讨论、研究在东北地区建党问题。
1921年冬,李大钊委派北京地委委员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的罗章龙先到南满的沟帮子、沈阳、旅大等地考察一段时间,1922年初到哈尔滨,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张昭德、姜瑛、张赋祯等取得联系,通过张昭德等的帮助,最先到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和工人生活区三十六棚考察,宣传中共和华北工人斗争情况,号召大家组织起来,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进行斗争。罗章龙还到戊通轮船公司、秋林洋行、中东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并与苏俄在哈尔滨的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由此,罗章龙对哈尔滨工人的状况和觉悟程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返回北京后,他写出《关于东北工人运动状况和建议在东北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的报告》,向中共北京地委汇报。他认为哈尔滨不仅是北满工人运动中心,实际也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工作和活动的中心。建议派专人去哈尔滨开展革命活动和筹建党的组织。
1922年2月,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地委派马骏到原籍宁安,并到哈尔滨、吉林等地,宣传革命思想。1923年3月,又派陈为人、李震瀛到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此时,东北地区处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高压统治,局势异常紧张,党组织筹建工作十分困难。陈为人、李震瀛以《晨光报》社记者的身份,广泛与各界人士接触,进行革命宣传和建党工作。到7月,陈为人、李震瀛发展了汪洁曼、马新吾等5人,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9月,创办哈尔滨通讯社,以反帝新闻供报刊使用,扩大反帝反封建宣传。10月,创建哈尔滨第一个党组织――直属中央的中共哈尔滨组(又称“中共哈尔滨独立组”)。11月,创办哈尔滨青年学院,在广大哈尔滨青年中传播革命思想。哈尔滨的党组织为东北地区掀起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