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大门入口处有几座建筑总能引起我的好奇。它们看似像西方教堂,一座被当做娱乐园的大门、一座是游戏机厅。我当时以为是公园仿制欧洲的建筑,也未加理会。随着近年来我对中东铁路的研究,才知道哈尔滨文化公园里的欧式建筑是建于1908年的圣母安息教堂。
圣母安息教堂,又译圣母升天教堂,亦称乌斯别斯卡亚教堂,位于哈尔滨新市街(现东大直街)俄侨新墓地。教堂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出资和教徒捐款修建,是东正教徒祭祀死者的教堂。
该教堂修建于1908年9月,砖木结构。平面为正方形,正面向外凸出,两侧有柱墩支撑着人字型坡顶。坡顶立面是一副模糊的油画。礼拜堂里南北两面高开子母窗,小窗成连续拱形。屋顶为两层鼓座,其上面曾经是洋葱头式穹顶。
教堂西侧的钟楼建于1930年,乌克兰建筑风格。公园入口处拱门之上有两层,第三层过去有洋葱头式穹顶,上面是东正教的十字架。目前是一个小五角星。钟楼上挂着“文化公园”字样。钟楼两侧是一层的辅助建筑,形成一个L形。建筑是砖木结构,对称布局,造型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有直上天堂的感觉。米黄色墙面、精致的装饰、比例适当,烘托出的神秘的气氛。
教堂北侧树林里有一座石砌的亭子,结构坚固,上面刻有图案的像是花环,是否应该与教堂有关系。
原来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侨涌入哈尔滨。岁月流逝,总有人离世。俄侨民们便在哈尔滨开辟墓地,以安葬死者。最初的墓地设在高士街(今高谊街一带),后来由于城市规划的需要墓地废弃,1902年又在新市街(今南岗大直街54号处)划出一块地盘,辟为墓地,位于圣母帡幪教堂附近,俗称“老墓地”。这里埋葬的多是乌克兰人。后来需要埋葬的人越来越多,原墓地不能满足需要。又在大直街的尽头开辟了一处墓地,被称为新墓地,也就是现在哈尔滨游乐园所在地。下面是当年绿树成荫、笔直宽阔的大直街。
自1902年始至1958年止,共埋葬俄国东正教徒44226人。1958年6月9日,根据哈尔滨市政府决定,把这座墓地迁往东郊荒山嘴子新墓地。当年教堂钟楼拱形门周围种植的榆树,以遮天蔽日。
园内的圣母安息教堂,是为死者举行祭奠活动的地方。
当年拱形门下面的俄罗斯人,也已经换成每日锻炼身体的中国老人。从遗留的历史照片看,拱形门下面左侧有四个位疑似乞讨者,他们在等待来墓地祭祀人的施舍,中西方都有人在墓地乞讨,可从照片上看西方人是等待,而不是中国那样的追逐。其中有一位可能得到一位男子的恩惠,正在鞠躬感谢。再通往教堂的小路上,是一位体态丰满、婀娜的俄罗斯女子,正回望呼叫男子。从他们的服饰看是殷实富有者。女子身边是一位矮小的挑水桶者,疑似教堂杂役。他瘦弱的身体和高大健硕的女子形成强烈反差。
据说,九十年代以前有人在公园草丛或树丛里,偶尔见到坟墓建筑构件。由于教堂无人管理,已破损严重。冬天的大榆树,静静地伫立在严寒中,孤独且默默地注着历史的变迁。凌烈的寒风,卷起落叶向天空飘荡......
这里安息的俄罗斯人,不管因何来到中国,也不管生前做过什么。中国有句古话“亡者为尊”,愿这些在异国的亡灵少些惊扰吧。
圣母安息教堂门窗细部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