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南23公里处,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50公里。有哈牡、哈五、哈同、长江路等国省干线公路和滨绥铁路、哈牡、哈佳高铁等铁路干线穿境而过。全区幅员面积2452平方公里,基本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4镇、15个街道,109个行政村,截至2023年末,户籍人口52.5万人。阿城曾被评为黑龙江经济最具活力县市(区),并先后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和东北十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历史积淀丰厚。阿城素有“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之称。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今阿什河畔建都立国,历4帝38年,史称“金上京会宁府”。公元1153年,金王朝迁都燕京(今北京),开创了北京作为历朝都城的先河。阿城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县,称阿勒楚喀城,简称阿城。1987年2月撤县建市,2006年8月撤市设区,使哈尔滨的历史文脉延展了近千年。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摩崖石刻、阿城清真寺),2012年金上京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阿城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版画艺术之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优势。
自然资源富集。阿城地处张广才岭与松嫩平原的缓冲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紫皮蒜、瓜菜等农副产品,木耳、猴头、蕨菜等山野产品,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药用植物。境内有非金属及稀有元素矿种25个,其中石灰石、大理石、水泥产量居全省前列,钼、铜、铁、铅、锌、砷等稀有矿物储量丰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6%,森林资源多为天然针阔叶混交林,其中红松、水曲柳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
旅游优势独特。阿城处于哈尔滨最佳旅游半径和黑龙江黄金旅游热线上,尤以历史文化、森林生态、地质奇观、道教养生、冰雪狩猎、休闲度假游著称。有全国唯一的专门展示金代历史的展藏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有国内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森林动物园—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有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玉泉国际狩猎场,有东北地区最早的道教胜地—松峰山,有“欧洲园林”风光的避暑胜地—森工平山皇家鹿苑。2000年,阿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近年来,阿城不断加大旅游建设投入力度,打造了金龙山、吊水壶、美丽岛等一批省内知名景区,形成了以长江南路和301国道为轴,以金龙山、红星湖、平山(小岭)、玉泉和金源文化等“五大景区”为重点的160公里黄金旅游环线。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金朝故都,美丽阿城”为城市品牌形象,以打造长江路南路新兴旅游经济带为战略突破口,创新思维,精心谋划,强力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市场品牌营销,全面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升级、旅游行业管理等各项工作,阿城已经发展成为自然和人文相融合、四季皆宜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工业产业夯基赋能。围绕全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全市“七大都市”目标开展产业振兴行动,实施工业项目56个,完成投资12亿元,新增亿元级企业6户、规上工业企业14户,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7.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0%,工业占三次产业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农业经济提质增效。粮食播种面积达122万亩,超额完成大豆扩种任务,粮食总产13.34亿斤,实现“二十连丰”。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09万亩,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达1169家,天问山黄精果、顺达速冻粘玉米等8个产品获得“黑土优品”标识,阿城大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1个,总量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回暖向好。出台阿城区促进商贸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奖励措施,兑现服务业奖补资金514.4万元,发放政府消费券80万元,撬动消费增量600万元。打造文庙夜市、青啤广场、年货大集等消费街区,大金古城、吊水壶景区盛装开放,洛希院子、三清民宿等旅游项目热度攀升,消费市场持续复苏。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3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3亿元,“四率”均达100%。实施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20个,到位资金3.69亿元。谋划申报国债项目31个,到位资金1.4亿元。八达科技产业园、鑫润工业二期、秋林里道斯数字化车间等项目建成投产,太敬智能制造、远创钢构、电商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振兴发展大会,集中签约项目40个,总签约额达109.2亿元。华永风电和储能、宏伟玻璃等项目快速推进,锡鼎科技、龙达管业等项目签约落地。园区平台支撑有力。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13.67平方公里,完成环评、水保等5项区域评估。累计投入8340万元,园区主要干道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部竣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省级开发区首位。
市场活力持续焕发。不动产登记实现交易登记一体化。政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最多跑一次”率达99.6%。举办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12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8个。成立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向上争取再融资资金10.1亿元,实现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减免企业税费5.8亿元,拨付扶持资金7070万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34户,同比增长40%。开放合作步伐加快。新引进集丰、盛联捷、红石榴、对外经贸集团等外贸企业落户,全区外贸企业达14户。冀东水泥、亚泰水泥首次打通对俄出口通道,盛联捷煤炭进口实现外贸额1200万元,红石榴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外贸额1.04亿元;全年实现对外贸易总额1.91亿元。科创动能明显增强。实施技改项目32个,转化科技成果16项。建龙阿钢获评省级智能工厂,阿继电器等11户企业获评省级创新型企业。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户,新增科技型企业9户、“专精特新”企业4户,鑫润工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农业特色突出。阿城是哈尔滨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1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24.8万亩,粮食总产达到了12.9亿斤。粘玉米、食用菌、大榛子、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不断发展,阿城粘玉米品牌2017、2018连续两年获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十大区域品牌称号,到2021年,“阿城粘玉米”的品牌价值达到14.1亿元。绿色有机食品不断壮大,到2021年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55.9万亩,绿色、有机食品企业10家,认证绿色、有机产品29个,认证产品包括:大米、粘玉米、杂粮、猪肉、中药材等品类。绿色、有机食品2021年总产量为10.6万吨,总产值为8.06亿元。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亚沟粘豆包、玉泉酒、阿城大米、阿城大白菜、阿城香瓜、阿城粘玉米、杨树小米、红星水库鲢鱼、阿城大蒜、交界木耳、天问山黄精)。畜牧业蓬勃发展,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个,以正大种畜禽场带动下的正大肉鸡放养场16家,结合地域优势形成了山区饲养母牛,平原区饲养肉牛的优势产业带。阿城先后获得“中国大米之乡”、“中国北方大蒜之乡”、“中国北方名酒之乡”、全国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示范区荣誉,亚沟是“中国粘豆包第一镇”,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阿城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伴随着哈牡、哈佳高铁的完工,吉黑高速等项目的规划实施,阿城积极承接“大哈东”战略,全力推进哈东阿城园区建设,把长江南路打造成连接主城区最为便捷、最具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带。美丽岛旅游综合体、达仁·印象城、佟二堡皮草城、大金都欢乐谷、格林水世界、红星美凯龙等新概念商业项目建成运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列为全国“百年百大考古”重大发现,《金上京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松峰山景区整体改造、龙鸿山庄汽车营地等“旅游+”项目的引进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了我区城市品质和影响力。
环境生态宜居。阿城以打造“生态阿城”、“宜居阿城”为目标,城区绿化率36.3%,一年中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超过312天。近年来,阿城凭借城区东南依山滨水的自然生态优势,按照全国一流的建设水准,以阿什河为轴,重点打造20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新区——“山水新城”。以“山水新城”建设为牵动,全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及公益设施建设协同推进,一个山水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宜居新城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2023年,我区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15个镇街国土空间规划。全年出让划拨土地38.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48公顷。城市面貌加速改善。完成金溪路北段、钢铁产业园欣欣大道、钢贸西环路等道路建设,维修街路、巷路6.3万平方米,改造裸土道路4.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改造面积74.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9805户。引进优质物业,接管弃管楼房103栋。更新供水、供热、燃气管线58.2公里。施划停车泊位3485个。升级数字化智慧路灯1.4万盏。农村环境持续提升。改造农村公路50.1公里,品质提升省道哈亚公路28.2公里。改造危房12户,整治安全隐患房屋196栋。累计投入1036.4万元,修复洪灾损毁道路桥涵35处,维修重建受损房屋125栋。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亚沟街道吉祥村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小岭街道石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