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撷珍
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景物与色彩的变化都不大,好像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秋意,让人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遐想。
桃花潭
秋霞圃全园精华以桃花潭为中心,南北假山隔潭对峙,薲藻风香室和丛桂轩东西临水相望。清澈潭水,映照沿岸景色如在画中。
东西长向的主水面以聚为主,无桥横跨,而在周边,池水以溪流延伸,成无尽之感,则往往设小桥,既为渡水之赏,又是水景层次。在池南假山与舟而不游轩之间,作水口湾环,泉流仿佛出自山中、汇于池内,其上有一石板“涉趣桥”,虽小而为明代遗构,其名与“南山”、“桃花潭”同出陶潜之文。
池东南角有园内著名景桥“三曲桥”,两边低栏柱上凿有小狮,桥面二侧刻有圆寿字, 两端刻有蝙蝠,因而也称“福寿桥”。桥下溪流回环,直至湖石假山南麓。
秋霞圃湖石
凝霞阁景区
凝霞阁景区在园之东部,原为沈氏园旧址,西邻桃花潭景区,东止于园墙,南联邑庙景区,北依清镜塘。景区建筑密集,以太湖石堆砌的大屏山为中心, 池东的屏山堂,与池西丛桂轩互为对景。堂左右缀以花墙,凝霞阁踞东墙外,登阁上则西借龚氏园、北借金氏园之景。
阁前小院用“旱园水做”之法,以铺地幻出水意,扬州寄啸山庄东院也有类似做法。区内多院组合,院廊相连,曲折深邃。院墙多置漏窗,院内孤植树木和丛植花草,步移景异,若隐若现。
清镜塘景区
清镜塘景区在园之北部,为金氏园遗址,北、东、西三面为园墙,南与桃花潭、凝霞阁两景区相邻。清镜塘横卧于南面,塘北与东有三隐堂、柳云居、秋水轩、清轩,西有青松岭、岁寒亭、补亭。柳云居前遍植垂柳,绿云叠翠。青松岭上青松、红枫、白玉兰、腊梅布局有致。
以清镜塘贯穿东西,植物景观为主体,疏朗开阔。亭榭、林木、花径、溪塘、山丘、护岸或敞或蔽、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变化无穷,具有浓郁的村野气息,与建筑紧凑的凝霞阁景区形成强烈的反差,一疏一密,各具其趣。
岁寒亭
三隐堂
补亭
青松岭位于桃花潭西北,因西侧种植青松而得名。青松岭的山顶是秋霞圃的最高点,上面种了很多银杏。金黄色的银杏凭借地理和身高双重优势,不仅适合近观,还能远眺。
园内奇石
秋霞圃中也有置石之最,最著名的是西侧池上草堂与丛桂轩之间庭院内的“三星石”,三座湖石为明代遗物,有秀润透漏之趣,鼎立于绿荫丛中。因似三位龙钟老人而分别取名为“福”、“禄” 、“寿”, 故有 “三星”之名。
凝霞阁前西侧屏山堂,坐西向东,得名于堂前湖石假山。山石坚润险怪,高约3米,恰似屏风;山底一石,高盈二尺,上镌“米汁囊”三字,昔时终日不见阳光,每逢阴雨天气,石面便渗出水珠,色如米汁,因题名为“米汁囊”。
屏山堂
“米汁囊”石
园中芭蕉
园林建造时常将芭蕉种植在廊边或是屋檐下,落雨滴在宽大的芭蕉叶上演奏出丰富的旋律,清脆悦耳,时如春蚕咀叶,时如山泉泻落,又如玉珠弹跳,或如瑱瑱流水琵琶声,潇洒欢快。秋霞圃多芭蕉,颜色明艳动人,惹人流连忘返。
园林秋色
秋霞圃,顾名思义,还是以秋色最为著名,素有“秋天的画板”之称。每年秋季有其独特的美,杏黄槭红、楼台亭榭,在阳光下相互映射格外美艳,满园秋色关不住。
秋霞圃是现存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一件高水平作品,该园呈现着与今日江南常见晚清园林迥异的较早期园林特点,如叠山风格与明代同类作品一致,多样精彩空间境界的获取也不用廊、墙等手段,可见其珍贵历史价值。因而,尽管秋霞圃在历史上的记载与名声并不突出,也曾屡遭损毁,却仍是极为重要的江南文人园遗存,与苏州网师园可并成前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小园营构的杰出代表。
文中文字、图片部分来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