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四川最早的铸钱者
邓通与汉武帝
西汉蜀郡南安人(今乐山市中区),因“邓氏钱布天下”而扬名。邓通为黄头郎(宫内船工),一日汉文帝梦一黄头郎推船送他上天,梦醒,次日记梦黄头郎臀有破处命人寻之,见邓通衣有破处,于是宠幸,封上大夫、赐钱逾万。邓事事奉承文帝,帝有痈而吮,其太子景帝都不能,一日有相师谓邓将来要“贫饿死”,文帝于是赐铜山许邓铸钱,于是邓通钱遍布神州,其“半两钱”为四川最早钱币。景帝接位被贬,铜山被收回,景帝姐馆陶长公主济食亦被收,继而贫困死。《乐山县志》载:“今铜街子下坝有邓通墓”。
李心传(1166-1243)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好学,立志述史。收集高宗建炎(1127)至宁宗嘉泰70多年朝野旧闻,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20卷,并据实述岳飞事,所述事明代辑入《永乐大典》,清代辑入《四库全书》。后成《朝野杂记》为前之续集。晚年(1226)由崔与之、许弈、魏了翁推荐,理宗赐进士出身,担任史馆校勘,专修《中兴四朝帝记》,后受谤回川,续修《十三朝会要》。今存有《学易编》5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20卷,2集20卷等。
徐文华(?—1527)“嘉定四谏”之一
字用先,明代嘉定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后升监察御史,巡按贵州。江西按察副使胡世宁揭宁王反而被下狱,文华上书抗救。延绥总兵马昂献以嫁之妹于上,文华又谏,因数谏而罢官。世宗继位起用,任大理寺少卿,因屡谏而两次停俸,后因李福达狱起,权臣张璁、桂萼借此下文华于狱中,强加“阿附御史杀人”之罪发配辽阳。著有《南溪诗话》。文华同故里人安磬、程启充、彭汝实史称“嘉定四谏”。
胡世安(1592-1663)峨眉山典籍《译峨籁》作者
字菊谭,井研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补少詹事兼翰林侍读,李自成进京受夹刑。清顺治被召用,改授翰林侍读掌院事,国文监祭酒事。胡博群书、通掌故,为清制典章法规,曾主持科举,加太子太保,后充经筵讲官,特进为内阁大学士。继以英武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太傅兼太子太傅。世安学识广博,广涉经、史、子、集。所著《译峨籁》系第部步全面介绍峨眉山名胜风景之作。
丁佑君(1931-1950)共和国青年女英雄
出生于五通桥盐商家庭。先后就读于五通桥私立小学、通材中学、成都女子中学。受哥哥影响,倾向进步。1949年于成都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1950年在西昌调盐中区任青年干事。参加征粮,深入宣传群众。后被混入革命队伍的原国民党参议王正中所骗,由王联络土匪高开祥遭绑架。视死如归,在土匪进攻区公所时,不受土匪威胁喊话,反而鼓励坚守的同志们坚持抵抗,被土匪杀害,时年19岁。朱总司令曾题词:“丁佑君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1950年后追任为共产党员。今“丁佑君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熊克武(1885-1970)辛亥革命元老
字锦帆,井研盐井湾人。1903年去日本学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与秋瑾一同回国,在上海与于佑任筹集办学。后护送孙中山乘法国油轮去南洋。1908年从东京购枪支回国发动广安、嘉定起义。参加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爆发,被上海四川革命党人推为蜀军北伐总司令,率部抵重庆,被委为蜀军一师师长。二次革命组织川军讨袁,被推为司令。后遭通缉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出走日本。二次讨袁被推为招讨军司令,护国运动胜利后为第五师师长镇重庆。1918年攻克成都后为四川督军,主政四川。国民党一大选为执委。孙中山病逝去广东被扣。抗战胜利后联合民主人士反对内战,1949年与刘文辉商拟起义,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曹葆华(1906-197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
乐山市市中区人,毕业于清华外文系,有新诗《寄诗魂》、《落日》、《灵焰》、《无题草》等出版。1939年赴延安,任鲁艺教员,后任中宣部俄文翻译,译有《马恩列斯论艺术》,高尔基的《列宁》,斯大林的《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并同毛岸青、关其侗、张礼修、徐云生等人合译多部经典著作,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一生致力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文艺理论翻译介绍工作。并有不少诗作发表。
吴鹿平(1892-1982)盐化工实业家
何熙曾、郭沫若、吴鹿平(右)
五通桥盐厂首富吴子春长子。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响应“实力救国”先后在重庆、乐山兴办肥皂厂、胶厂、火柴厂。在采卤过程中,大胆使用水泥补“腔”延长盐井寿命,推动制盐工艺的一系列改革,促进工艺发展。1949年后去自贡主持盐场技术工作、培训工人、选拔人才,并与他人合作建成生产硼、钾、溴、碘的化工联合企业,填补了我国不少空白。后升任副总工程师兼自贡化工局副局长。参观德国后,精心设计“水举”设备(即抽卤后灌水入地,以增加卤水又延长井矿寿命)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陈敬容(1917-1989)著名诗人、翻译家
与陈友兰
乐山城区人。出身书香门第。1932年受曹保华影响去北平求学,在万县被档回。次年入成都私立中华女中。1934年入清华、北大旁听,在《晨报》发表散文。在为曹保华改稿、抄稿的同时发表作品,并兼学法文。1936年与曹一同回成都参加文艺界抗敌成都分会。后入重庆《文史杂志》社工作。1948年与友人杭约赫共同创编《中国新诗》月刊。1949年分配到最高人民检察署工作,1956年调作协《世界文学》,1965年任《人民文学》诗歌散文编辑。为“九叶”派诗人之一,《老去的是时间》获二届作协优秀奖,翻译有《巴黎圣母院》、《绞刑架下的报告》、《安徒生童话》等经典作品。
贺昌群(1903-1973)著名历史学家
马边人,家境清贫,1913年在成都与陈毅、李一氓同窗数载,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辍学后入商务书馆编译所,先后在《文学周报》、《语丝》、《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中国青年》上发表文章。利用担任北京图书馆《图书季刊》和《大公报图书副刊》编辑之便,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发表《唐代女子服饰考》、《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等论文。抗战回乐山任复性书院教务长,撰有《魏晋南北朝史》,后创办马边县级中学。又去东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任教。学术上重视“客观史学”力求“又见之往古;验之当今”。解放后任南京图书馆长,一生发表论著204篇(本)。
郭沫若(1892-1978)杰出作家、诗人
乐山沙湾人,1910年入成都高等学堂,参加反帝运动,1913年赴日本学习,同年入九州帝国医科大学,受欧洲文艺影响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建立“创造社”以新诗《女神》歌颂“五四”精神。1923年回国后参与文化活动与创作活动,并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并参加北伐任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国共分裂有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影响巨大,并参与南昌起义,加入共产党。后遭通缉旅居日本,从事古代与甲骨文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抗战爆发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其间有历史剧《孔雀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多种剧本闻世。其《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延安整风运动必读书。1949年选为全国文联主席,历任政务院、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二、三、五届政协副主席,有《郭沫若文集》存世。
尧茂书(1950-1985)首漂长江的壮士
乐山城区人,1965年为地区印刷厂工人,因喜好绘画、摄影,1974年调西南交大电教室从事摄影。1980年立志征服长江,开始漂流长江的准备工作,并计划漂完长江的全程,拍一部电影,出一本影集,写一本书全面反映长江概貌,并在大渡河、岷江、金沙江试漂上千公里。1985年在三哥陪同下抵西宁,然后乘车11天到格拉丹冬雪峰下开始了举世壮举。兄弟二人漂完300公里沱沱河,三哥假期满而回,共18本胶片与几十个胶卷由兄长带回。尧茂书独自一人向通天河、长江漂去,7月24日在川、藏、靑交界的直达门失踪,被证实遇难,共计漂33天行程1100公里,成为中国首漂长江第一人。
隆莲(1909-2006)中国第一比丘尼
乐山城区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承家学,上海商务印刷书馆函授英语毕业,又从师美籍人学英语,再随喇嘛学藏文,并习诗作画立志悬壶济世,古文学基础扎实。1931年随父入成都,为成都县立女子中学老师,并挂牌行医,业余深入三藏,游心法海。1936年受聘任成都女子师范训育主任并授语文、数学。40年代尊父参加省县政人员、普通文官、高等文官考试、三场考试,荣登榜首,有巴蜀才女之称。后厌其省政府编译工作,遁入空门,入成都道爱堂,为大和尚取法名“隆莲”,一生潜心学佛,名播神州,名传东南亚,参与《藏汉大辞典》编辑和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撰。全国五、六届佛教协会副会长,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
李琼久(1907-1990)著名国画家
五通桥人,1932年毕业于成都四川美术专科,后专攻中国画及书法、金石。后入乐山师院任教。1970年代,因政治原因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中国画的创新,并对乐山汉岩墓有较深研究,书法受岩墓书文影响较大。因《金口河系列》被推荐,在北京引起轰动,随各地交流。1976年应邀去北京创作,后江南采风《南行记》系列被美术界好评。1980年同刘朝东、杨风等人创嘉州画派,一时享誉西南,为嘉州画院首任院长,1981年为人民大会堂作画,其画作独树一帜,中国美术馆、日本美术馆都有收藏。曾任文化部归国华侨联谊会顾问,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
遍能(1906-1997)中国当代著名高僧
俗名许指光,乐山人。1920年出家乌尤寺,先后入四川佛学院、北京柏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学习,为传度和尚嫡传弟子,历任全国佛教理事,四川佛协秘书长、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务长、宝光寺、乌尤寺方丈。曾师从赵熙习书法。遍能一生勤学不倦,饱读儒术,精通诗文,擅诗赋词章与书法,著有《乌尤寺楹联集释》、《凌云乌尤史略》。遍能博览经史,兼通诸子百家,国学功底深厚,佛学造诣特别对小乘法相《俱舍论》极有研究,在东南亚颇有影响。
张瑞夫(1928-2004)中国半导体专家
乐山悦来乡人,1946年考入空军通讯学校,1949年入台湾工学院电机系。1953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后考取芝加哥普渡大学哲学系,并获当地李氏华侨的奖学金。1959年改修半导体物理,并获博士学位。毕业后被贝尔研究所聘为研究员,从事晶体管集成电路研究,主攻平表式晶体制造程序和砷发射极研究。1965年在台促使第一个平表晶体管研究成功。1967年由他发明的不漏电商性能砷发射极晶管体研究成功,使集成电路成为半导体翘楚,至今广泛运用于电脑,并获美国程序制造专利。
咎云龙(1934— )中国核电专家
咎云龙获奖照片
乐山城区人,1953年考入四川大学物理系,后选送北大物理系核物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原子能研究所,七院十五所海军及国防科委工作,从事与核潜艇的研究。大亚湾核电立项后,1983年调广东核电筹建办任副主任。1986年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亲自主持了大亚湾核电招标、建设、投入运行。共任经理14年,其间担任董事长8年,使大亚湾站获优良质量和安全运行奖,并位列世界5座获奖站榜首。其综合实力与美同类106个反应堆相比,排列第7位,生产成本居第8位。
文章编辑:乐山旅游
文章综合网络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