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这件“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除了牵出一段乱世秘史以外,更联系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凄美的篇章。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逃,在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曾派人到马嵬坡“秘令改葬”,然而当挖开坟冢时,“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什么样的香囊竟然在地下埋葬而不腐烂?原来唐代香囊实际为金银制,是后妃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无论狩猎、出行、游玩,均随身携带,所过之处,香气袭人。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香囊则印证了唐代的香囊确属金银所制,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这件宝物才正式被认定为香囊。
同时,也正因为史书记载与考古发掘的互相联系、彼此印证,我们才得以窥见历史真容的一角。这段经典的古代爱情故事,也因为精美绝伦的银香囊,而变得真实可辨、历历在目!
银香囊上下球体之间,装置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金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
银香囊上下球体之间,装置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金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
强跃说,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现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而中国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时就已掌握了此项原理。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香囊却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其设计之科学巧妙,令人叹绝。
感谢马漂亮的演绎,仿佛带我们穿越回了灿烂繁华的大唐,揭开了这段凄美的传奇爱情故事。
也感谢“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今生故事讲述人——齐东方老师,以及所有的考古人,你们的严谨、执着和智慧,把大唐盛世的清晰模样直接呈现给我们,仿佛大唐盛世,依然活在我们面前!
——————杜虎符——————
杜虎符藏着秦人的军事智慧,身上的错金铭文精致优美,反应了中国古代错金工艺的高超水平。它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调兵凭证——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
“虎符”,也称“兵符”,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铜铸造,因其形状呈虎形,故称“虎符”。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40字铭文中“右在君”三字很重要,给出这个虎符制作的具体年代在秦惠王称王前。结合杜虎符出土地点和上面的铭文,戴应新研究认为,因先秦的最高统治者称王、称公而不称君,只有秦惠王一人曾在很短的时间里称过君,不久改称为王。《史记》记载:“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四月戊,君为王。”因此说秦杜虎符是战国时秦惠王称王前的产物。
“这个杜虎符,这是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最严肃的传递君王和边塞之间,使用和调动兵力的信物。这就是一种命令、这就是一种诚信,也是一种权威。”
“这个杜虎符,这是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最严肃的传递君王和边塞之间,使用和调动兵力的信物。这就是一种命令、这就是一种诚信,也是一种权威。”
强跃说,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别是错金字,精致优美。虎符的铭文制作工艺,是在虎身先錾刻出阴文字槽,再将极细的金丝嵌入阴文字槽之内,最后打磨平整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然熠熠闪光。
刘奕君这段血性十足的杜虎符前世传奇演绎,一瞬间仿佛将官微君拉回到纷争不断的战国初年,感受到秦风、秦兵、秦地的豪迈血性!
看得官微君是惊心动魄,虽然演的是反派,但依旧被强势圈粉。
刘胜利教授今生故事的讲述也让官微君大开眼界,2000年前的信息安全智慧竟然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为伟大的秦人们疯狂盖章章~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它来自唐朝的国际大都会——长安,阵仗宏大、气势逼人,是大唐盛世最真实的图像记忆,彰显磅礴气势。
唐代高超建筑艺术的见证
在唐代,无论官职大小,他们上朝觐见皇帝时走到皇宫前的一处楼台前,都要驻足而思,想一想自己给皇帝的奏章中是否有缺(同“阙”)失,这处楼台就是“阙楼”。
45年前,考古人员在乾县乾陵乡韩家堡村一处唐墓内发掘出土了40余幅色彩斑斓、生动逼真的壁画,内容更是涉及仪仗队、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伎乐、男侍、僮仆、宫女、畋猎、驯兽、饲禽……
其中,墓道东西两壁两幅《阙楼仪仗图》所描绘的,是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的三出阙。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在这里安身呢?
墓葬的主人叫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并被高宗立为皇太孙。公元684年2月,当上皇帝仅仅两个月的李显,被其母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重润也被废为庶人。
公元698年,已经76岁的武则天意识到需将皇位交还李氏,便召回李显重新立为皇太子,李重润也被立为邵王。然而好景不长,年仅19岁的李重润被杖毙,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依靠大臣们的帮助,李显再次坐上皇帝宝座后,就在政治上拉开了为李唐王室成员平反昭雪的序幕,首先就是对李重润的重新安葬。他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同时,在乾陵高宗身边不远处将李重润重新安葬,并给予“号墓为陵”的特殊礼遇。这在唐代也是首开先例,其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
考古人员发现,在懿德太子墓的墓道东西两壁绘有两幅装饰华丽的《阙楼仪仗图》,其中所描绘的,是非同一般的三出阙,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往往也是帝王居所的标志性建筑。
壁画中,从阙楼进入皇宫,是由近200名文武百官组成的仪仗队伍,包括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从车的形制和装饰看,它属于礼制规定的皇太子级别的金辂车。但金辂车前插用羽毛和贴金装饰的雉尾障扇,却是皇帝级别的仪仗器具,再加上两侧便房里贴金饰银的甲装骑马俑队伍和装饰华丽的三彩三花御马,皇帝的威严和气派让人望而生畏。
唐中宗的良苦用心从中不难看出:虽然贵为皇帝,当年的他却无法保护自己的爱子,这一定是一件让他终身扼腕的憾事。而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懿德太子能够在另外的一个时空,在这样一座虚拟的皇宫里,享受着他未曾实现的皇帝梦吧。
“如果说香囊代表着唐代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内涵,那么,《阙楼仪仗图》则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如果说香囊代表着唐代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内涵,那么,《阙楼仪仗图》则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强跃说,《阙楼图》是非常精彩的古代建筑艺术的写实作品。它画面壮阔,以山峦树木为背景,周围绘城墙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
阙,是宫门前的标志性建筑,夹门而建,高大宏伟,自上而下,由屋顶、屋身、平坐(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与后世楼前的望台相同,外设阑干)、墩台四部分组成。
屋顶为庑殿式,上有鸱尾,屋檐出檐深远,上画出筒瓦和滴水,屋檐下有飞檐和椽子,长度基本相等。
屋身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有回廊。平坐分两部分:一是单钩阑,阑版上画出蔓草花纹;二是平坐斗拱。
墩台为砖土结构,中间用长方砖砌成,周围有忍冬蔓草花纹。专家研究认为,《阙楼仪仗图》为了解唐代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国宝守护人——郭涛,化身仪仗老兵,以一个小士兵的视角,再现了大唐长安盛景,生动真实地还原了老百姓眼中的“大唐荣耀”。
大国工匠精神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现场还原了复杂的壁画修复过程。
正是因为他们的匠心付出,才让我们现在可以欣赏这幅壮观的壁画。品味大唐的万国来朝、风云际会的气势!
传统建筑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文化的根。正是有了像张锦秋老师这样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城市、对历史负责的老一辈建筑师,才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品。
编辑|纳兰素心
(转载自“CCTV国家宝藏”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