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27件国宝重器,一方舞台,凝练着上下五千载生生不息的岁月,一眼千年,在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中娓娓道来。
这个名为《国家宝藏》的节目,让冰冷的国宝在动人的演绎中变得亲切温暖,同时在观众们心中激荡起满满的民族自豪感。网友仿照乾隆爷为《国家宝藏》疯狂盖章!这一切,离不开一位敢想敢做的“拼命三娘”以及她身后那个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团队。她是《国家宝藏》节目的制片人、总导演,她也是中传的优秀校友——于蕾
校友名片· 于蕾于蕾,199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现任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栏目制片人及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她曾担任多款深受大众欢迎的节目编导及制作人,其中包括《非常6+1》,《欢乐英雄》,《回声嘹亮》,《咏乐汇》和《梦想中国》。2012年,于蕾成为央视春晚史上第一位女性总撰稿。在此之后,于蕾继续担任2013、2014、2015年三届央视春晚总撰稿、总设计。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于蕾独家专访!一起揭秘《国家宝藏》背后的故事,一起畅聊于蕾在中传的美好时光……
一间小屋、几把桌椅、整齐排列的节目流程表、密密麻麻贴满整墙的明星守护人资料、将一整面墙点缀得五彩斑斓的便利贴……这就是燃爆全国的现象级节目《国家宝藏》的孵化地。一顶灰色的爵士礼帽,难以掩盖的强大气场,走路的时候还带起了一阵风,“来吧,我们随意聊聊”,于蕾放下包,坐了下来,充满热情但又“酷”劲十足。“我们的初心是做一档大众传播的节目”。
彼时,刚结束法国戛纳电视节工作的于蕾,眼角眉梢却难寻倦意,一双大眼亮闪闪地放光。作为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均为中国原创的节目,《国家宝藏》已不止一次地“漂洋过海”,2018年香港国际影视展、法国戛纳电视节……于蕾带着她的《国家宝藏》一步步走向世界。
《国家宝藏》在香港举办专场推介会“我们已经在进行外文版节目的筹备,外语频道的同事们一直在进行各语种的翻译,包括阿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但是呢,我们还是有一定的野心的,不仅仅希望它停留在一个翻译的层面,我们希望它变成一个节目模式的输出。”于蕾这样说。
法国戛纳电视节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上于蕾全程用英文介绍《国家宝藏》,在滚滚综艺洪流中,《国家宝藏》将自己清晰定位为“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文博”之余,“探索”亦值得寻味。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曾说,“探索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历史维度上探索古代文明与艺术之源,二是从传播层面上探索如何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将文物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区别于文博领域另一高口碑作品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以综艺形式呈现浩瀚文博,可谓于蕾及她的团队创造性的“探索”,在尊重历史客观性前提下,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暖起来。这样的“探索”也在法国戛纳电视节等活动中得以推介向海外,“我们希望做中国节目模式海外输出的先行者,如果我们的这个节目模式能够输出到国外去,将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很大的突破。”
WISDOM in CHINA”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合影不同于从海外购得版权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节目,近年来,一批原创的文化类节目剥开综艺喧嚣闹腾的外衣,以一场跨越时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唤起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
《国家宝藏》更是将触角延伸至一个全新的领域——文博界。“我做了十几年的综艺节目,对于真正的好节目,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给自己的标准,那就是一定要去努力开垦某一个领域、或者挖掘某一块社会资源。文博,是综艺节目领域里一直尘封的、没被关注过的资源。”
2015年,于蕾团队的《国家宝藏》项目从央视节目创新人才培训计划中脱颖而出,因此获得了去英国学习的机会。当他们走进英国的博物馆,发现这里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历史课堂,还上演着青年人的思维碰撞、老年人的温柔凝视……“看到他们的表达方式非常多元、细腻、丰富,可以让大家觉得每件宝物都很有趣,反观我们的生活里,博物馆其实离大多数人的生活很远。”《人民日报》曾发文:“无论何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缺少知音和追随者,而是需要能讲中国故事的‘说书人’。”于蕾和她的《国家宝藏》无疑为“如何扮演好讲好中国故事的说书人”这一命题作出了极佳的注解——我觉得任何一个好节目都是能给观众讲好故事的,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选国宝这么沉闷的一个话题?在我看来,博物馆和国宝一点都不沉闷,之所以有人感到‘沉闷’,是我们没有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去讲它。
乾隆与各种釉彩大瓶“不怕被后人嘲笑的审美”,一夜刷屏
宋徽宗与《千里江山图》转眼亡国时,舞台效果炸裂,明星守护人演绎前世传奇,素人守护人讲述今生故事,节目最终以集纪录片、舞台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混搭”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于蕾微博感谢《国家宝藏》参演人员“我们选择用‘前世今生’这样的形式去呈现国宝背后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走过了历史沧桑的老人,它有诞生的故事和流传过程中的故事,甚至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人在倾尽全力地研究它、守护它。这样观众们就会觉得,文物其实是一个活在我们身边的、从古到今一直都有生命力的东西。它的背后有值得传递给观众的情怀和价值观。”
梁家辉饰演的司马光演绎石鼓的前世传奇潘裕翼先生现场讲述大克鼎的今生故事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思路一次次发生改变,节目模式一遍遍推翻革新,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做一档大众传播的节目”的初心。“其实《国家宝藏》的效应,给我们整个团队带来的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是博物馆真的能够火起来,让‘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走进大众视野,让普通老百姓能够形成意识、养成习惯走进我们的博物馆,这是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国家宝藏》掀起了一阵“博物馆旅游热”因《国家宝藏》而产生的对文博领域的关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于蕾心中,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