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塞罕坝展览馆改陈后重新开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带领参观者重温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们走过的峥嵘岁月。
“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走进第一展厅,一块高5米、宽6米的大屏幕吸引了众人目光,塞罕坝55年的奋斗历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屏幕前方,按照1∶13000的比例制作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沙盘上,各种颜色的灯光不停闪动。“绿色、蓝色、红色、黄色标示所在的地方分别代表营林区、望火楼、景点、检查站,灯带则是林场界限所在。”讲解员介绍。
塞罕坝的故事从一个巨大的树桩讲起。“以前的塞罕坝也是绿树成荫,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到解放初期已是满目疮痍……”在讲解员介绍中,人们仿佛看到了55年前那个荒凉的塞罕坝。
原国家计委相关批文、原林业部下达的关于建立机械林场的通知等文件展示过后,六女上坝、马蹄坑大会战、夫妻望火楼……一个个艰苦创业的故事在展厅相继呈现,不少参观者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塞罕坝人造林用过的植苗锹,林业生产统计和任务安排表,手工抄送的造林情况总结,穿过的靴子、自制皮鞋、大衣,戴过的风镜,使用过的药箱,生活中用过的水壶、行军饭盒、煤油灯、收音机、口琴等,一件件实物,记录着那段艰苦创业的历程。
结合这些实物,展厅还等比例建造了一个地窨子,展现了建场初期人们的生活场景。
在塞罕坝造林,温度低到什么程度?三个指示牌上,分别标明了北京、哈尔滨和塞罕坝的年平均气温:北京10℃-12℃,哈尔滨3.5℃,而塞罕坝仅有零下1.3℃。
尽管条件艰苦,但一句“只有荒凉的沙地,没有荒凉的人生”、一幅吹口琴的素描画,将创业者们的乐观精神展露无遗。
走进第二展厅,绿色的主色调让人振奋,一首《塞罕坝赋》读来荡气回肠。与第一展厅主要介绍艰苦创业历程不同,第二展厅主要表现塞罕坝人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一个个建设者的故事也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鲜活起来。荒原披绿、二次创业、崭新征程,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作品记录了塞罕坝人的历史征程,也体现着塞罕坝人倔强的性格。
你想知道碳汇知识吗?那来第三展厅看看吧。一个普及碳汇知识的触摸屏颇受欢迎。该展厅从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展示林场的现代建设情况。
既要科技兴林、管护资源,又要发展绿色产业、改善民生,该展厅不仅介绍了林业上的良种引育、科技创新、幼林管护、森林防火、依法治林等内容,还展示了塞罕坝人在发展森林旅游、苗木产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安居工程,建设特色森林小镇等方面的做法。
对取得的荣誉,塞罕坝人也倍加珍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等牌匾悬挂在第三展厅的显著位置。
四个投影仪同时投影、屏宽达12米的弧幕电影位于第四展厅,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历史变迁在这里循环播放。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个以“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科普馆里,弧幕电影可以根据参观者的不同需求播放不同的科普视频。
该展厅的展墙为60余幅儿童画作和多幅动植物图片。同时,展厅内还有木制的世界地图。
塞罕坝机械林场老职工代表陈彦娴参观展览后高兴地表示,展览馆经过改陈,让人耳目一新,多媒体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创业历史和建设过程。
省林业厅厅长周金中表示,塞罕坝机械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是我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改陈升级后的塞罕坝展览馆,将成为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阵地、集中展示生态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在追忆历史、感受巨变中,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自己的力量。